上海曙光医院:决胜中医大时代
2019-12-11刘文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曙光人”正通过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建设学科内涵、做强中医特色, 与中医药事业腾飞的大时代共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起于慈善互助,汲取中医药养分,融入海派文化,拥抱时代风貌。
任风雨飘摇,他们用坚守铸就中医底色。
传中医魂,做中医人,他们与中医药大时代共舞。
以慈善互助为特色,汲取传统中医药养分,融入海派文化,拥抱新世纪时代风貌,百年曙光就是在这样的包容与创新中一路前行,创造历史。
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曙光医院”)也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大时代的到来。
过去十年,院长周华领导的管理团队践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理念,以专业、敬业、实干的姿态,带领曙光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过去十年,曙光医院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三大原则,经历了业务量迅速增长的硬发展阶段、注重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发展阶段和更加注重文化引领、科技创新的卓越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十年一剑,曙光医院在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中医院路上从容不迫。今天,“曙光人”正通过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建设学科内涵、做强中医特色,与中医药事业腾飞的大时代共舞。
坚守中医阵地
中医院西化趋势一直是行业关注的一大焦点,发展中医特色也就成为每一家中医院必须坚持的“政治正确”。对曙光医院而言,百年传承铸造的中医魂已植入医院发展基因,发展和弘扬中医特色是使命所至,不需要刻意强调。
从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到中医特色管理,从中医特色三级查房到中西医嵌入式服务,曙光医院开展的中医特色数不胜数,在周华看来,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当属针刺麻醉。
曙光医院针刺麻醉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并较早开展了中枢镇痛机制研究。2006年,医院完成了全国中医院第一例针麻心脏手术,引起国内外轰动。
此后,曙光医院广泛实施了针刺麻醉技术的临床研究,逐步开展了针麻下颅脑、甲状腺、胸部、腹部和盆腔、肛肠等部位的各型手术,涵盖了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乳腺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学科。医院每年的针麻手术例数从2006年的300余例,上升到2018年的2000余例,每年增长20%以上。
“针刺麻醉定价相对较低,医院通过绩效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其正常开展。现在每年有2000多例针刺麻醉,这在全国中医院中绝无仅有。”周华说。
中药饮片亦是曙光医院的一大特色。早在2005年,医院中药房就率先实施了中药饮片小包装调剂,在全国首创中药小包装饮片条形码管理和扫描复核技术及斗架排列数字化技术应用模式,使得配方速度提高,患者候药时间明显缩短。
周华介绍,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的“曙光模式”,是将中药饮片传统取药模式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使中药饮片配方系统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这一模式已在上海被广泛应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医院还在上海市医院系统中率先开设精制饮片调剂药房,深得患者认可。
“近年来,医院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如康复、理疗、推拿、小针刀等都特色鲜明。肿瘤、肛肠、针灸等科室全部采用纯中医治疗。”周华表示,医院近400万的年门急诊量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坚持中医特色。
此外,曙光医院从自身优势出发,以脏器(肝、肾、肺)纤维化为主攻对象,创新中医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器官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推动我国脏器纤维化治疗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研发中医药抗脏器纤维化新药。
2018年,医院建立蔡淦首届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10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多次举办名老中医教学查房及学术研讨会系列公开学术活动,发表论文近600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75部。
曙光医院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创新优化中医护理技术,创建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字典》的管理。医院还开通全国首条免费中医健康热线,锻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
学科人才为王
中医特色最鲜明的落脚点是学科。
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5个上海市重点专科……数量众多的“重点”为曙光医院强大的学科实力做了注脚。
“学科布局,我们的口号是‘有所为,有所强’。既然要做,就要尽量做强。做强需要过程,现在不强不等于将来不强。”周华告诉记者,医院对重点学科进行重点保障,尤其注重中医特色和医技学科的发展。
学科建设中,医院提出注重四个结合:中和西结合、内和外结合、基础和临床结合、强与弱结合。
目前,曙光医院建立了以大妇产科、大神经科、大心血管科、大内分泌科等为主的学科群,并注重孵化中西医结合妇产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中医外科等新兴学科。
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
曙光医院党委书记马俊坚介绍,曙光医院围绕“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的建设目标,坚持“因人制宜”的培养原则,重视医院人才梯队外引和内培的同步培养举措,从人才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对接需求、强化优势,积极培养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与院级各层次各领域专长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舞蹈和音乐都是通过表演才能展现在大众面前的艺术。它们是二度创作,所以它们必须要经过人本身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展现,而且在同时表演的过程中是让观众同时也接受两种艺术的结合体,这样的艺术创作形式,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曙光医院为多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创造良好条件,充分给予各类人才施展拳脚的天地。对老一辈专家,通过聘任“终身教授”“督导”及举办“名中医俱乐部”等各种形式让他们进一步发挥作用。
医院还结合中医院特色,根据“上海市名中医——曙光名中医——高级中医师”条件选拔“曙光医院名中医”和“曙光医院高级中医师”,开展名老中医工作室、师承名方博士传承计划和中医经典培训班,采用“师带徒”的形式,使他们“上”跟全国及市里的名中医,“下”带医院年轻的中医师,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形式。
“这是曙光人才培养的亮点。”马俊坚告诉记者,2016年上海市评出29名名中医,曙光医院占到10名。这说明曙光人才培养模式出了成效。
同时,曙光医院还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拓展医院业务,近几年,医院引进了病理科主任、核医学科主任、放疗科主任、口腔科主任、肾病科主任,配合肿瘤中心建设引进了肿瘤科副主任和介入科主任,组建胰胆外科团队,成立消化医学部,已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引进长江学者、杰青和百千万人才陈哲宇教授担任脑科学研究所所长、东方学者孔晓妮教授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实现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
“医院抓住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政府配套政策,营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马俊坚表示,人才梯队储备方面,医院重点培养30~40岁左右的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开展曙光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曙光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曙光新秀——苗圃计划——萌芽计划和曙光医院综合类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项目。
曙光医院为人才搭建平台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医院现有研究所4个、临床研究室14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二级和一级实验室8个。成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肾病证省部共建实验室。具备国际标准的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完成了中国首例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临床实验项目。
“十二五”以来,医院科研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项。医院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3项、申请专利87项、授权专利69项、科技成果转化4项。
马俊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党委书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医政管理维新
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曙光医院在医政管理、质量与安全、患者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同样开创了引领性的特色。
2011年,曙光医院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多年来,医院坚持以ISO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设并完善医政管理电子文档系统,逐步梳理全院医疗制度和管理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管理。
医院将绩效考核作为医院发展灵魂性的杠杆,持续推进绩效改革,2010年以来,7次获得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A级。
曙光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理论、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快速康复(CMERAS)理念,利用中医特色,从术前营养、术中针刺麻醉、术后镇痛和解禁方面入手,减少患者围术期创伤应激,促进各脏器功能快速恢复。
“最大的亮点是医务部门整体管理,不同手术科室提出不同方案,建立电子路径,几乎所有患者都进入CM-ERAS路径,享受CM-ERAS的福利。”曙光医院副院长冯煜说道。
冯煜进一步介绍,曙光医院开创性地最早提出中医MDT,同时放大了CMERAS的理念,将其应用到慢病管理中。“我们把绝大多数优势病种整理、归纳、精炼,结合现代化的中医诊断技术,通过循证化、标准化,形成电子管理路径,在绩效手段激励下,让大多数病种进入电子管理路径。标准化的辩证、用药解决了中医药理法方药一致性的问题。”
冯煜表示,医院建立的电子路径覆盖诊疗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事前有中医MDT,事中有中西医嵌入式服务,事后有CM-ERAS慢病管理,辐射到院外。
曙光医院在药学服务方面同样颇具亮点。中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除开展药学查房、药学门诊、药学会诊、结对帮扶社区外,曙光医院还承担每年5-6次的国家级药学人才培养。鉴于中医药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广泛吸收专科联盟、医联体成员单位药学人员进修,把医院药学理念、管理体系推广到基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管理进入智慧化时代。
近年来,曙光医院以“标准化电子病历”和“中医肿瘤大数据”两个“863计划”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曙光医院副院长竺炯介绍,医院中医信息学是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医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医信息学研究所,开展临床大数据、智能化电子病历、中医药信息化标准、中医药智能诊断系统、中医智能影像平台等研究和应用工作。
2018年曙光医院通过了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当前,医院正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做梳理,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感知度。
“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怎样保证信息安全、患者隐私、知识产权问题、伦理问题就成为关键,曙光医院很重视这些方面的探索。” 竺炯说,怎样把信息化和中医结合,包括与中医相关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医临床大数据应用等,将是接下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周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
擦亮公益品牌
在“大医德泽、生命曙光”精神引领下,百年曙光始终保持着为民服务和社会效益第一的理念。在公立医院加强党的领导背景下,这种理念更加深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018年底,曙光医院在全市率先落实上海市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1+2文件精神,完成党务部门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率先制定并落实医院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加强促进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曙光医院对党支部进行分类指导,将党建工作融入患者服务:临床党支部侧重在岗位行动与公益活动中发挥专业特长;护理党支部侧重院内温馨服务,院外敬老助残;医技党支部侧重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优化便民措施;行政党支部侧重服务保障一线,改进工作作风。
为了提高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彰显曙光医院社会责任,医院党委领导下,各基层党支部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构建“1+1+1”(1党支部、1公益项目、1品1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矩阵。目前,“1+1+1”志愿服务矩阵形成了“益诊室”“红十字”“为老服务”“残障关爱行动”四大模块,在各活动中提升党员志愿者的职业精神。
马俊坚介绍,曙光医院党委自建院100周年之际,秉承海派中医优势特色,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区域化党建新方法,率先提出“曙光益诊室”社区公益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开展中医药职业体验开放营、社区便民益诊室、海派中医公益学堂等社区医疗公益举措,构建融疾病预防-诊疗-康复-健康促进为一体的海派中医志愿服务品牌,先后为上海市长护险服务项目改革试点提供实证依据,为重大疾病患者家庭及残障人士构建康复管理与社会支持网络。
“在开展志愿服务建设的同时,医院党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志愿者的来源,二是志愿服务项目本土化融合,三是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建设长效机制。”马俊坚表示,曙光医院将传统中医流派诊疗技术融入精准扶贫、医养结合等社会重点工作,创建了以中医药职业体验开放日为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同时,立足患者实际需求,护理团支部开展的PICC上门维护志愿服务项目被纳入上海地方长护险改革试点工作。
一系列社会服务擦亮了曙光医院的公益品牌,也让曙光医院在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中医院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正如马俊坚所说,这是中医药发展的春天,曙光医院定不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