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尽锐出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扶贫成效显著
2019-12-11郑凯闻
文/郑凯闻
栏目主持/李雯雯
淮河水、皖北风,中国的柳编之都、“王家坝”精神发源地……这里是安徽阜南,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开展定点扶贫,上下同心、顽强奋战,目的是要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019 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扶贫支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多次开展专项会议,深入调研对接,研究部署定点扶贫工作,聚焦阜南县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精准发力、善作善成,集聚各种资源力量,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阜南县调研
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 推动产业扶贫
阜南位于淮河北岸,由于气候和土质的影响,小麦品种百余个,质量不稳定,产量不高,价格偏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分析自然条件和行业优势的基础上,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围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发力,进一步明确了“优质品种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的粮食产业扶贫模式。
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赴阜南县调研,再次强调要促进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张务锋指出,产业扶贫需要龙头引领,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种粮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受益,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阜南样板。要聚焦“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服务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示范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推进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推动阜南县粮食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好粮食是种出来的,推进“五优联动”的第一步就是优粮优产。2018 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选推荐优质小麦品种,引导阜南种植大户经订单种植1.5 万亩喜获丰收,不但粮食品质提升了,亩产也提高了100 多斤,优质小麦以高出市场价5%被企业收购,每亩增收200 多元。2019 年全县继续推广优质小麦种植,采用“企业订单、农民参与、部门服务”的方式,形成30 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以扩大面积、优化品质、提高效益、带动扶贫为目标,实施优质小麦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险和统一收购,着力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优化当地种植结构,逐步扭转粗放种植方式,积极推动优质小麦产业发展。
该项目遴选了中化农业(安徽)粮谷有限公司和中粮贸易安徽有限公司作为2019 年秋种优质品牌小麦生产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主体,推进订单生产和收购。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苏皖公司总经理彭江南向本刊介绍,今年6 月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支持下,中化农业选派了一支4 人团队来到阜南,就“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项目进行对接。目前的思路和进展是:中化农业主要以加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品种,围绕品种确定全程服务方案,将方案推荐给规模种植户,并提供农资和种植技术服务。种植户按照方案进行种植,在收获环节中化会对接用粮企业一同负责订单加价收购,确保优粮优产和优价。
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将土地通过托管或流转的方式交给种植户,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目的,原则上由示范主体牵头,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组建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并推广普及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及农药减量等绿色增效技术。“在引入整个产业链的过程中,中化农业也把金融、保险引入阜南,到目前为止已经为规模种植户提供金融服务在120 万元左右。”彭江南说。
这一举措让很多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位于阜南县南部的中岗镇,由于地势低洼,受雨水影响大,大部分农户按照自己的方式种地总是亏钱。“以前种6 亩多地,基本没挣过钱,且同时忙着地里、家里,根本忙不过来。”中岗镇南街民族村贫困村民李子龙表示,自从去年参加了托管,从土地里解放双手,不仅可以一心一意搞养殖,空余时间还可以承接光伏管理员的工作。“家里的牛从2 头变成了10头,收入翻了好几番,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得感谢党的政策和国家的帮助,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2018 年底,李子龙顺利实现脱贫。
据了解,在中岗镇南街民族村,有70%的村民都像李子龙一样,将自己的土地交给种粮企业托管,最终不仅能获得集约化生产带来的种植受益,还可另外开源。“这一次土地托管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曾在中岗镇担任党委委员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挂职干部刘浪宇表示,“2018 年中岗镇南街民族村也成功脱贫出列,这让我们更有动力,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用亲身经历激励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扶贫办牵线鲁花集团,免费提供高油酸花生种子,在阜南县订单种植300 亩试验田,解决了当地每年6 月至10 月无优质农作物可种的难题。局机关服务中心及时向局帮扶的盛郢村捐赠花生专用农机具和农资,以解燃眉之急,带动农民增收。在大规模种植优质小麦、高油酸花生的基础上,国家局还帮助对接大型粮食加工和仓储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动粮食就地加工转化,扶持粮食企业和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以“优粮优产”带动“优粮优加”,实现阜南县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9 年10 月12 日,阜南县粮食质检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也是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支持下成立,由中粮旗下的中谷集团统一进行体系建设和人员技术培训并统一管理。中谷集团安徽粮油检测中心负责人谢宗林表示,质检中心主要服务于阜南当地的粮食产业链及社会化的检验,提供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报告。其中面向“中国好粮油”30 万亩优质小麦的检验完全免费,还可提供上门检验。谢宗林表示,质检中心建成后,检验预估样本每年将达到3000 份,检验品种包括小麦、玉米、稻谷等,检验参数共60 多个。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也是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内容之一,目前,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建设的10 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完工,已累计处理烘干粮食约1 万吨,预计年处理粮食4 万吨左右,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收粮后的干燥问题,节省了人工成本,更有利于做好优粮优储,助推乡村振兴。
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注重扶持当地产业发展,把粮食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传统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让农民能够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增收实惠。截至目前,由交易协调中心、信息中心、科学研究院、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和四川垂管局等5 家单位支持建设的5 个扶贫车间均已开工,并已确定意向入驻企业。建成后将按照“企业+合作社+车间+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入驻企业在每个车间招收贫困户总人数不低于10 人或贫困户就业人数占比不低于30%,让更多贫困群众就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靠自己的努力脱贫。
鲁花集团提供的高油酸花生喜获丰收 郑凯闻/摄
消费扶贫添活力 扶志不忘“扶智”
消费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就是通过线上和线下多元渠道购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和服务,将爱心行为、慈善行为与经济行为、消费行为有机结合,是一种“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模式。
今年6 月,在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期间举办的首届全国贫困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上,来自阜南的特色农产品首次集中呈现在大众眼前。近3000 平方米的展销面积,来自22 个省区、169 个贫困县的300 多家合作社、企业共同参与,展销会上的优质粮油产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此次展销会为阜南县提供了免费展位,安排专场推介会,两天现场销售1.5 万元,签约1200 万元。还有来自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首次“走出深山老林、走进全国市场”,受到采购商和消费者青睐,许多展品在首日就销售一空。据初步统计,展销会现场共销售72 万余元,近20 家企业与贫困地区意向签约1.78亿元。
俗话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扶贫办主动开展扶贫协作,邀请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兄弟部委和央企的定点扶贫县共同参加产销对接,免费提供代卖服务。同时在线下开展“阜南好粮油进京”活动,协调北京盛华宏林市场免费提供价值10 万元的展位长年展销阜南县优质农产品,目前已经帮助销售8.24 万元农副产品。协调阜南县参加8 月上旬中石油集团在乌鲁木齐举办的消费扶贫对接会,达成20 万元意向采购协议。线上方面,“京东阜南扶贫馆”已正式上线开卖,目前上架40 件商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级干部积极响应,扶贫济困,“原鹿冬桃”“淮河水稻虾田米”获得了较好的销量,销售额达7.3万元。今年8 月,阜南县黄桃严重滞销,果农围着一筐筐熟透的黄桃一筹莫展,曾在县扶贫局担任副局长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挂职干部李文晶主动对接人人优品网上销售平台,短短两天就帮助销售黄桃48 万元,广大果农交口称赞,采取市场化方式拓宽销路,也使果农们的信心更足了。
按照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有关文件要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印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要求全系统各单位在预算中预留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份额,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助力阜南县脱贫攻坚。
另外,通过阜南县优粮基地建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对于这些从土地上解放双手,从事第二职业的农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需求导向,调整培训内容,引导积极就业,分类别、分批次开展培训。截至9 月底累计培训1946人次,包括培训基层带头人357 人次,培训光伏管理800 人次,培训特色种养殖、电子商务等889 人次。组织脱贫致富典型向100 余名贫困户讲述自身脱贫故事,并连续3 年设立“励志奖学金”,帮助450 名贫困儿童解决上学难题。
带着感情去扶贫 挂职干部勇担当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开展“组团式扶贫”,先后派驻10 位挂职干部,目前在职的仍有5 位。
盛郢村作为重点帮扶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突出帮扶村支部、帮扶村集体、帮扶贫困户,先后援建60 千瓦发电站、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扶贫车间等项目,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提高村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关系。今年新建的80 千瓦的光养一体发电站,目前已经并网发电,番鸭养殖设施将于12 月完成,预计为村集体年均增加收入8 万余元。作为选派的第三任阜南县盛郢村第一书记谢志刚,只来了一个多月便深入走访贫困户36 户,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与当地党员干部沟通交流。“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接地气的话语常被谢志刚用来鼓励村民和自己,“第一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之前的杨乔伟和喻珩两任书记为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现在他们把接力棒传给了我,我一定会加强业务学习,尽快进入角色,讲政治、顾大局,抓重点、出亮点,争主动、真落实,高标准、严要求,多添彩、不添乱,将局党组的五句话总要求带到阜南,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今年9 月刚刚来到阜南县苗集镇参与扶贫工作的青年挂职干部宋凯强更是动情地说:“我从小在浙江长大,大学到北京念书,直到毕业工作。始终在发达地区生活的我,从未真正体验过物质上的贫穷和匮乏。来到苗集镇后我经常需要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少数贫困户生活的困境确实令我感到非常震惊,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我才真正开始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不了解农村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会真正懂得中国’。我们挂职干部一定会带着感情来扶贫、带着精神来扶贫、带着思想来扶贫,秉持‘王家坝’精神,让扶贫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阜南县全体农民。”
“挂职干部们非常努力,也很优秀。”提到这几位干部,阜南县县委书记崔黎反复讲到,“本地的乡镇干部很多是从农村来,文化程度不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挂职干部的到来提高了乡镇的整体素质,让扶贫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