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
2019-12-11郭军
郭军
小儿哮喘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发病后患儿气道炎症反应、呼吸困难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不利于身体发育[1]。针对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以抗炎、抑制气道高反应性为主,其中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应用广泛,可发挥局部高效抗炎作用,抑制抗体形成,达到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但单一给药易产生耐药性,且布地纳德气道高反应抑制作用较弱,因此临床提倡联合给药方案,可配合使用孟鲁司特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探究不同给药方案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7.63±1.88)岁;病程7~18 d,平均病程(12.57±1.86)d。试验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3~13 岁,平均年龄(8.11±1.77)岁;病程7~19 d,平均病程(13.01±2.0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呼吸困难、气促、喘息症状明显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患儿;未合并感染患儿[3]。
1.2.2 排除标准 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布地奈德或孟鲁司特钠过敏患儿;近3 个月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患儿[4]。
1.3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与治疗,评估检测患儿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情况,叮嘱患儿卧床休息,给予抗感染、抗过敏、解痉平喘、祛痰、吸氧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瑞典 AstraZeneca AB,注册证号H20080249)吸入治疗,1.0 mg/次,15 min/次,2 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30)治疗,睡前咀嚼服用,2~6 岁儿童4 mg/次,1 次/d;7~14 岁儿童5 mg/次,1 次/d。两组均持续给药3 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状态,最大呼气流量增加>35%,治疗后1 个月内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最大呼气流量增加20%~35%,治疗后1 个月内未复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气促、肺部啰音、哮鸣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试验组咳嗽、气促、肺部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小儿哮喘临床发病率较高,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内分泌、遗传、感染、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相关,是一种气道炎症反应性病变,发病后伴有明显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情况,若控制不当会导致慢性气道炎症,甚至诱发气道不可逆气流阻塞问题,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需进行科学有效治疗。针对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应以药物方式为主,且目前主张针对具体病机制定联合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钠应用价值较高。
布地奈德是一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应用广泛,可对炎性细胞活性进行抑制,并阻断炎性细胞聚集,进而降低炎性递质释放量,达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可改善患儿病情,但临床大量研究证实单纯给药效果欠佳[6-8],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反复给药产生耐药性有关,同时小儿哮喘发作受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影响,而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阻断效果较弱。孟鲁司特钠是新一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白三烯受体与半胱氨酸白三烯结合,降低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活性,促使肺功能改善,同时还可抑制肽素生长因子,阻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气道,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状态,促进患儿病情恢复。二者联合给药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强化布地奈德抗炎作用,且弥补其气道高反应抑制缺陷,促进气道炎症快速消失,抑制气道重塑,进而强化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确切,可促进患儿症状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