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瑞军胸有文峰气自昂

2019-12-11木子受访者提供

收藏·拍卖 2019年12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艺术家

文:木子 图:受访者提供

每次见到钟瑞军,都会不自觉地被他的热烈和激情所感染。接下来再谈起家国情怀、对艺术的追求与初心都更显得顺理成章。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路走来都忠实地跟随自己内心的意愿,很少被周围的声音左右自己的判断与坚守。这份信念从幼年起便已初露端倪,无论是求学历程,还是后来的工作、生活,家中长辈的意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潮流都不是他做决定的首要因素,内心的声音才是他一直所追逐的方向。

这正是一个艺术家难得的赤子之心。

家学渊源成就笔墨精神

作为一名“70后”艺术家,钟瑞军的家学渊源是他与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他出生于广东紫金县的一个岭南小镇,祖父是当地乡村小学校长,自小受祖父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就有着浓厚兴趣,为日后的“诗书画印”一体打下了最初的地基。如今工作室的名称“缔荣轩”就来源于祖父的名讳,他认为自己在书法与诗词的功底与祖父当年的影响密不可分。以致在小学六年级时,面对家门口的笔架山,他就写下了“文峰矗耸入云天,手捧繁星岂觉艰”的诗句,让语文老师都刮目相看,为之一震。小小年纪便有这样的借景抒情,其胸怀与气魄已可见一斑。

说到书画启蒙,钟瑞军开玩笑地说:“我的美术是英语老师教的。”原来在中学时期他得遇一位热爱国画的英语老师陈瑞雄,以《芥子园》画谱将其引入传统绘画之门,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在高中的全校书画比赛中就获得了国画第一名。两人至今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情谊。之后,钟瑞军考入暨南大学文学院,文学修养成为他不同于许多纯艺术学院毕业艺术家的独特之处。

2004年,钟瑞军又结识了时任广州市书画研究院院长、著名花鸟画家周国城先生。“第一眼见到周国城老师的作品时,我就知道这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艺术感觉。”从此之后,钟瑞军拜师周国城,并开始了规范化的艺术训练,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兼修的学习理念。

2014年初,在周国城先生的推荐下,钟瑞军参加了中央美术院著名教授张立辰先生举办的中国大写意高级研习班,三年的北京进修让他对大写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张立辰早年师从潘天寿先生,是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艺术家。“张立辰先生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他提出的笔墨结构理论。”钟瑞军说,跟随张立辰学习的三年,我认真梳理了传统中国画的历史,深入学习和领悟传统笔墨精神,以笔墨“结构”一花一叶、一虫一鸟,明白大写意“始知真放本精微”的道理,既要求有“庖丁解牛”般的精准,又追求笔墨意味释放得淋漓尽致,同时必须加强一笔一墨的文化含量。

中国画技与道之思

采访间隙,钟瑞军信步踱到一幅未落款的画作前,感受一番后自言自语:“不错,气很足!”这也许代表了他对作品一种独有的评判标准。

在他看来,中国画的创作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一定要离生活很远,高于生活很多,在似与不似之间,要将所描绘的本体特有的神韵与精神内涵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无论从造型、笔墨表现,都与真实形象相去甚远,就像齐白石笔下的虾,所呈现美感和精气神,特别是其神韵,比真实的虾高得太多太多,这正是艺术家的价值所在。

李苦禅先生说过,画家之手就如同上帝之手一样,不是在表现真实,而是在表现物象基础上重新创造一个艺术物象出来。钟瑞军也认为,先要把眼睛看到的本体事物在脑中将其“神”化;然后在心里进行再创作又是一度“神”化;最后把它在纸面呈现出来,再加上诗词的意境,又是更进一步的“神”化。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其实是几度神化后的结果,绝不是现实中所显现的那种真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中之“竹”、脑中之“竹”、心中之“竹”到笔下之“竹”。

这其中,中国画因为有了诗词的加入,才让整个作品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意境来。例如元代王冕的《墨梅图》,画作尺幅并不大,但因上面题写的一首诗,“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让整幅画有了进一步提升的境界,才成为一代名作留传下来。这也是钟瑞军一直倡导中国画要“诗书画印”兼修的原因所在,在他看来,“只有‘诗书画印’一体,才能极大地提升中国画的表现力和审美高度”。

《梅香雪里分外清》 68cm×50cm

《秋艳 》 68cm×46cm

在钟瑞军的作品中,不难看到他尤为重视以书入画,以及在笔墨造型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意,即意境、意象。最终到达将自身心性,用传统技法进行自由的表达,这也是他所追求与向往的境界。因为“中国画最讲究‘技道合一’。陆俨少曾说,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综合修炼才能功到自然成。国画的艺术创作对画家本人的人品和学问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成熟经验和内在要求,是中国画渐进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画的鲜明性所在”。

他的作品也同样蕴含着一种文化涵养的沉淀和提升,体现的正是画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完善和传达。

通达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如今,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我们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将中国画的传统文化性和民族思想性进行传承和创新,也是钟瑞军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认为艺术在“好”的基础上,“个性和创新”是艺术生命,也是赢得观众欣赏、艺术尊重的第一条件。也只有这样,在美术的世界格局里,方有中国画的一席之地!

“但传统国画无论如何发展,有三样东西不能丢弃:一是意象写形的观念;二是笔墨情趣;三是画家本身的文化修养。这是中国画鲜明性的体现,一定要保持,也是对传统国画家最基本的要求。”

走入当代是要把当代的人文精神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要把民族的家国情怀融入到作品之中。“当一个画家拿起毛笔的时候,不仅要有自信,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还要有敬畏,对几千年来文化传承的敬畏。”

在钟瑞军看来,对很多青年艺术家来说,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变成一种包袱,事实上,另辟蹊径的创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有行在传统正道、法度之内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作为中国人,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本就继承自古人,不同的只是时代特征。中国画首先要有传承,才能有创新、前行可言。所谓“传承中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在创新中去传承才是真正的传承”。

达则兼济天下

一直以来,钟瑞军非常重视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这个身份,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广东省青年美协一共入展52件作品,是历届全国美展中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次。他觉得与年轻艺术家们一起去完成对艺术的追求,这个过程非常快乐,也很有成就感。一方面自己会成长很多,另一方面年轻人思维很活跃,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多艺术灵感。在担任这个职务的过程中,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其他画种,油画、水彩、漆画……这对他个人审美及艺术全面性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广东省青年美协一共有17个艺委会,各艺委会主任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相当良好专业能力的青年才俊,同时又有担当精神,分别推动各个美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们进行创作与交流。其中的艺术公益委员还会经常组织青年艺术家们去承担助教、扶贫等社会责任,通过艺术服务于社会、回馈社会;同时也可以让青年人扩展自己的视野与人生经验,这些都可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得以观照。“最近我们正在筹备成立一个特殊青年艺术委员会,加强对残障青年的关注与服务。”钟瑞军认为这是社会日益文明和进步的结果。“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多,我们才刚刚起步,也是一个尝试,相信一定会对残障青年艺术创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社会担当、艺术教化方面的工作,钟瑞军一向是不遑多让、勇于争先。在他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和文人情结。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表达,时代的烙印也深刻其中。就像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性情中人,深入接触下来,才能感受到他对艺术、对家国、对中国文化那份深沉的爱与担当。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面前,钟瑞军说他永远都是一个学生,学习永远在路上;做人永远在路上;艺术追求永远在路上……相信在路上的他,未来值得我们期待的还有更多。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艺术家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笔墨童年
《远方》中国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