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体”引发跨平台联动讲好有温度的影像故事
2019-12-11朱一南邢江
□文/朱一南 邢江
内容提要 摄影世界杂志社于2019年上半年开展了“你好,小朋友”系列影像故事报道及配套寻人活动。项目融合纸质媒体与头条号、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网站报道资源,将内容报道和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与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进行联动采访,探索了融合发展的方式。
一、从选题入手架构融媒体工作流程
在当前新媒体平台内容传播中,能够引发集体回忆的选题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而照片作为承载记忆的有效媒介,也频频能够在传播过程中起到“吸睛”作用。
2015年6月,摄影世界新媒体曾对一组老照片进行过报道:1982年前后,日本摄影家、翻译家秋山亮二曾经历了自己人生中一小段念念不忘的“中国奇缘”——他接受一份工作委托来到中国,拍摄一组以“中国小朋友”为主题的照片。他曾先后5次前往中国,每次两到三周的时间;拍摄地点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还前往了当时外国人少有机会去的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最后在12个地点,秋山亮二拍摄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筛选110多张出版了《你好小朋友》摄影集。
近些年,这些照片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经常被疯狂转发,因为它重现了70后、80后两代人集体记忆中最可爱的童年细节。另一方面,这组作品拍摄之后的三十多年,也是中国发生巨变的三十多年,照片中的那份真实与温情,让人怀念。
四年后,当我们再重温这组照片及其摄影家秋山亮二时,我们想到,秋山亮二用朴实的抓拍手法,生动地定格了1980年代中国孩子们明亮、纯真的笑脸,以及刚迈入改革开放大门时鲜活的中国。借助这段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我们是否可以实践一个涉及短视频、图文报道、多平台传播、主持话题、用户参与的融媒体报道项目呢?
2019年2月初,有了初步想法后,摄影世界便开始了报道项目策划工作。但是,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影像文化类采访稿件操作,仅以图文形式回忆当年拍摄经历、展示照片,显得过于单薄,无法挖出照片中更多感人的故事,也无法将话题从摄影本身突围,传播效果有限,对题材是一种浪费。因此,在设计这次报道时,我们决定做一次融媒体报道实践,以便为以后更多报道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型。
在组织报道之前,杂志社紧紧抓住两条思路:第一,报道不能仅局限于摄影本身,而是要挖掘出更多有时间跨度的故事,用个体命运反映国家三十多年的发展巨变,从而升华主题;第二,要从图文报道中“突围”,积极探索融媒体手段,激发用户参与感,让读者成为报道一部分。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来引爆话题,力争形成现象级推广。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决定将“寻找小朋友”作为这次采访中的亮点——重新寻找照片中当年的小朋友,然后再为他们拍摄一张对比照片,反映他们在伴随祖国发展而成长。
另外,在策划的过程中,我们得知日本一家出版机构计划于2019年6月1日再版《你好小朋友》中文版摄影集。我们便与对方进行接洽,先行对图片版权、活动合作进行沟通,而对方非常乐意参与到摄影世界的报道项目中来。
二、借外力、形合力的跨平台互动
媒体融合时代,内容报道面临的挑战有很多,而如何将信息延展至传播链条全过程,如何实现高互动性的多对多传播,是目前回忆类影像传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寻人报道思路确定后,摄影世界杂志社明确以下三方面,提醒自己讲好这段故事:首先,新媒体报道不是传统报道配角,在海量信息面前,“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N次传播效应,叠加传播效果,有效扩大影响力;其次,重视“视频化”,在策划图文报道时,有效推出3分钟左右短视频,满足当代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短视频的需求,带给读者更身临其境的叙事感受;再次,系列报道注重“推广”,从传统的完全侧重内容制作,到内容制作与推广并重。
2019年2月,杂志社组织了项目专案团队,将工作划分为四部分开始操作,力保在4月至5月发布“寻找小朋友”文案,完成寻人工作,并有节奏、有设计地对寻人结果进行发布;在六一儿童节发布综合原创采访内容;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发布寻人结果内容,完成系列报道和活动。
3月,摄影世界联络新华社东京分社及分社摄影记者,在日本当面采访了摄影家秋山亮二,收集了大量有效的一手图片、视频素材,为后期图文报道、短视频制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原料”。在这部分采访中,除了忆往昔,我们还挖掘出秋山亮二来中国拍摄的历史意义:他来访中国的1982年虽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却经历了一些波折——同年7月发生了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篡改日本侵华历史的事件。中日双方领导人当时都注意到建立和发展两国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为顾全大局,中国在此背景之下提出发展青年间交流的方式,以使中日关系重新走上正轨。
有了部分原料,杂志社继续与可能合作的各方进行讨论,其中今日头条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愿意提供寻人项目组的既往经验、定点推送技术来参与到活动中,加强“寻找小朋友”的针对性,提高寻人成功率。4-5月,持续近50天,摄影世界在今日头条上主持相关话题,完成上百条“微话题”发布,有意识地带领用户互动,让用户既能参与到寻找小朋友的活动中,又引导他们晒出自己的童年照,用对童年的温情回忆来增加话题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从最终结果看,摄影世界寻人“微话题”点击超过350万,头条号粉丝增加1万余人。并且,寻人活动的进展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通过用户提供的信息,我们陆续寻找到10位当年画面中的小朋友,来自北京、呼和浩特、成都、苏州等地。
进而,我们又第一时间联系所在地方新华分社,得到分社记者支持,采访拍摄这些当年的小朋友,继续挖掘他们当下的个人故事,还在当年照片场景中进行对比拍摄。稿件以每隔一天一篇的频率发布到新媒体平台后,再次引发网民的普遍好评,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追忆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细节,发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感悟。同时,摄影世界为每个寻到的“小朋友”都赠送了一张由秋山亮二先生亲自制作的当年照片和《摄影世界》一年12期的杂志,继续延伸话题的时空维度。
□秋山亮二当年拍摄的小朋友照片(左)和长大后手拿照片的“小朋友。(右图为朱一南/摄)
在做足了前期采访工作,累积热度同时,摄影世界杂志也着重打磨主题文章,在《摄影世界》6月刊(6月1日出版)以14页的篇幅专题报道,在摄影世界微信公众账号(6月1日)、头条号、微博、网站、App等相继推出。在新媒体报道中,我们非常重视编辑短视频,通过场景再现、人物对话、内心独白、倒叙穿插等设计,放大微观镜头,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借助寻人过程中深挖出来的故事,释放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启迪读者对人生、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从最终报道效果看,持续近三个月的18篇报道、100余条微话题和微博,各平台共获得近600万有效阅读(不含杂志内容)。并且,系列报道一经发出,得到多家国内媒体关注,《春城晚报》《北京青年报》《人物》杂志等纷纷跟进,对“寻找小朋友”活动进行了主题报道。
三、深入媒体融合打造有温度的报道
在“你好,小朋友”系列报道和寻人活动中,摄影世界杂志社通过多平台联动,整合媒介资源和采编资源,在移动优先的意识下,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秋山亮二当年拍摄的小朋友照片(左)和长大后手拿照片的“小朋友”。(右图为新华社记薛玉斌/摄)
当项目完成、热闹平息后,我们打开电脑,一一浏览采访资料,那些故事中的泪水与感动、追问与思考又慢慢从文本中走了出来,引发我们在回顾时重新发现。一张照片被安置在历史中,附上跨越时空的观察,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都似乎带有了时间的魔法。带着这种思考,我们发现即使面对既有内容,只要反复研究现有资料、创新报道样态、对有价值的历史细节进行再加工,便有可能从传播的信息洪流中突围。
在完成的报道和开展的寻人活动中,摄影世界仅仅抓住影像的魂,挖掘1980年代中国最闪闪发光、最温暖人心的童年记忆,而最后打动受众的,正是这种浓烈喷薄的“回忆杀”。同时,在追随已经成人的小朋友今日故事时,通过对比,通过第一人称与童年自己的对话,用一种反复闪回的笔触,又引得用户再次沉浸其中。
从2019年2月到6月,摄影世界完成了一次有热度、有热情、有热议的“寻人体”尝试,形成了连环报道效应。而对摄影世界来说,这次系列报道和寻人活动也是一次非常好的融媒体报道大练兵,为以后做融合报道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期间,我们还深刻地感受到,单纯的文图报道在如今媒体环境中对受众的吸引力以及互动性无法和新媒体,特别是有社交属性的媒体平台相比;但纸质刊物在公信力和内容深度方面仍然具有优势。而通过不同媒体平台共同发力,内容传播效果可以更大化实现。同时,在融媒体报道中,采编人员需要有更强的策划能力、话题运营能力、媒介资源统合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并熟悉不同媒介形式的内容制作和传播特点,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拓宽报道宽度,增加报道深度。进而,媒体的综合影响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