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研究

2019-12-10徐蓉

教师·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学生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都产生了影响,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元素。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与互联网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其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都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对于这一问题,高校应当根据当前时代脉搏,有效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好找寻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文章主要就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研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9-0005-02

一、“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人类在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态。正是因为技术与人类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人类社会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教育理念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充足的动力。[1]

(一)“互联网十教育”的前提性思考

互联网最初是以一种快捷传播工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互联网+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和方法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互联网十教育”不仅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而且也引导着高校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在反思、批判传统教育思想的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不断地渗透,以此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互联网十教育”背景下的知识发展

互联网技术发展加快,知识传播速度提升,知识传输量也呈现井喷式的变化:一是知识数量以及类别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知识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依靠阅读、讲授等传统的方式传播,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具有的存储、交互以及扩散作用,进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知识传播效率的有效提升。二是信息更新速度的提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校教育平台,冲破了时空的界限,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实现资源的共享,有效地优化了传统教育模式资源不平衡的这一问题。

二、“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冲破了时间、空间等因素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和束缚

由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比较严格,学生被束缚在统一的地点接受相关的教育工作,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不愿意参与其中,因此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不明所以,一点感觉也没有的情况。因此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延续性较差,很容易出现缺课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完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彻底改变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点[2],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采取将教学资料转变为教学视频的方式,并将教学视频上传至指定网站,要求学生通过下载视频的形式,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此种学习方式,不仅冲破了时间、空间等的限制,而且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效补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为高校学生接触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其中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有效提升的同时,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1.“互联网+”环境下的负面因素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流动性强与隐秘性强的特点,增加了互联网信息管理的难度。由于当前我国互联网流通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消极互联网信息,如果高校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接收到这些消极信息的话,必然会对其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觀的树立产生严重的影响。再加上高校学生正处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了这些消极信息的话,那么将会对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改革以及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政治教育领域中处于主要地位,因此,其能力一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互联网不仅开阔了高校学生的视野,而且随着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也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充分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地接触互联网,了解和掌握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然后积极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在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一定要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地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效提升,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必须通过重新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式,将培养高校学生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心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地按照“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积极转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互联网+”时代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道路,有效地培育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二)创新教育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互联网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予以充分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效提升的基础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运用互联网中的正面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积极地寻找互联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频、文章以及图片等,然后将从网络中搜集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与书本教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目的。

2.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

课外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频素材,确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升应用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思维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的提升。提升应用能力,需要高校紧跟时代的潮流,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的力度,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训机制的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而达到促进其互联网思維和互联网应用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四)家校合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家校合作,通过家校合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推行“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在其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断拓展,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也被纳人其中。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条件,将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思想水平和状态,让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更加了解。而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如在校有学习积极性不高,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也应积极与家长沟通,沟通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地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4]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应该严格地按照“互联网+教育”背景的要求,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强对学生信息鉴别、判断能力培养的力度,由此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皮睿.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成才之路,2018(19):1.

[2]刘洪波.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冲击、特质与创新[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2):73-76.

[3]姜怀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经济师,2017(5):190-191.

[4]高青兰,蒋焘阳.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3):57-59.

[5]王学俭,王瑞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3):105-110.

[6]赵浚.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与应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6(3):120-123.

[7]陈功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2017.

作者简介:徐蓉(1963-),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政治思想。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高校学生互联网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