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调查研究

2019-12-10姚宏杨敏

科技资讯 2019年28期
关键词:调查创新创业意识

姚宏 杨敏

摘  要:笔者对西安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不充分;大学生在创业时会遇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困难;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基于调查结果,笔者从高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意识  能力  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162-05

Abstract: The author makes a sample surve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n Xi'a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is not sufficient, and college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ifficulties in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the school attaches less importance to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Ability; Survey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缓解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重要举措[1]。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中也进一步强调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他们接触着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核心技术,拥有创新创业的优势和条件,是创新创业主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但就业岗位却并未大幅度增加,导致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意识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对缓解就业形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西安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通过分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进而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提供对策建议。

1.2 调查对象

该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期间集中在2018年3~5月份。此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问卷有效率为95.3%。调研样本的基本信息见表1。

1.3  调查方法

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在设计好调查问卷后,将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随机发放给西安各高校的大学生。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及现状调查

2.1.1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模糊

创业虽然存在很大风险,但它确是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表2是学生对于创业概念理解的调查结果。由表2可知,绝大多数学生(75%)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事业;将创业理解为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的学生占9.6%;有7.8%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企业;还有7.6%的学生对创业有着其他的理解。其中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2.1.2 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真正行动起来的较少

关于创业打算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有51.6%的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这条道路,占了一半以上。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十分热情,但仅有10.2%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说明实际采取创业行动的学生较少。且创业成功的概率仅为0.6%。

2.1.3 高校对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图1展示的是“您认为您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吗?”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由图1可知,就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满足创业要求,仅有极少数(7%)的学生认为满足,14%的学生认为基本满足,而一半以上(53%)的学生认为不满足,另外有2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这一结果说明,尽管高校提供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说明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高校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2.2.1 创业资金来源不畅

创业资金来源不畅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并没有什么资金来源也没有什么可以贷款的渠道,只能依靠家里或是亲戚朋友支持,但多数大学生的原生家庭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持他们创业。因此,资金短缺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前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2.2 行业选择困难

选对行业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一步,然而在众多的行业中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的领域并非一件易事。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以服务业作为自己的创业领域。他们认为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服务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较低。但是众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事实证明,在服务行业进行创业也并非是容易的。目前,我国大学的素质教育还相对薄弱,对许多学生来说,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业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学生在选择创业的行业时,仅以兴趣或是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标准,而忽略大的经济形势以及自己的能力,因此最终可能会一无所获。

2.2.3 缺乏创业经验

缺乏创业经验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问卷中提出的“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这一问题,61.2%的人认为缺乏经验、能力不足是影响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很多机会去参与实践,对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了解较少,对商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知之甚少,对待人接物也缺乏一定的经验,并没有掌握一定程度的沟通技巧。因此,在进行生意上的应酬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导致创业失败。在缺乏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在创业时只看到曙光,却迷失了方向。创业时缺乏创新,仅仅模仿已有的产品和服务,也导致了创业失败。调查结果也表明,8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组织一些有关创业和就业的指导,以帮助他们理性创业和就业。他们也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创业的实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确保自己在创业时少走弯路。

2.2.4 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近年來,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包括从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来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政策虽然规定,大学生进行创业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政策实际执行的结果就是银行大多不愿意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因为银行认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财务风险较高,创业成功的概率较低,所以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大学生也就很难从银行手中获得创业资金支持。因此,很多大学生只能从亲戚朋友手中去筹集创业资金,但即便筹集到资金,其数量也是很少,最终往往因资金周转不畅而导致创业失败。

3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有效措施

该文从构建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施策略方面就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3.1 构建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应该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构建系统的、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的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以根据课程类型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以能力模块构建为思路设计课程内容,具体可包括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巅峰课程3种类型。

3.1.1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该类课程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入门课程,重在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该类课程内容应该围绕课程开设目标分模块进行设计,可以包括创业精神、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创新意识3个模块。具体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设置模型图如图2所示。

模块一:创业精神。创业精神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者们应具有的品质。企业家精神包含高风险倾向、成就需求、自控能力和对不确定的容忍等要素,在此基础上,琼斯乔提出42项创业者的素质[3]。该模块可开设如: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论、创业品质、KBA基础等课程。

模块二: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该模块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及其内容,并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形势。该模块可以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发展概况等课程。

模块三:创新意识。该模块与以上两个模块相比,注重于教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并勇于提出疑惑。该类课程涉及到思维导图的构造、头脑风暴法的介绍和应用。该模块可以开设: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批判与创造思维等课程。

3.1.2 创新创业专业课程

该课程是结合学科类别来设计的。通过与学科类别的结合使创新创业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方向,为其在实践中运用奠定基础。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例如,理工类专业在设置该类课程内容时可以围绕“技术型创新”展开,人文社科类在设置该类课程内容时可以围绕“文化创意”展开。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具体模块如图3所示。

模块一: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入模块。该模块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技术类创新模块和文化创意模块。技术类创新模块针对理工科的学生设计,可以开设专业创业案例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等课程。该类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专业技术层面提高创新能力。文化创意模块针对人文社科类学生设计,可以开设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等课程。

模块二:内隐的创业能力模块。内隐的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内化的能力,如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该模块可以开设创业领导力、领导力的认知与体验、团队沟通与合作等课程。

3.1.3 创新创业巅峰课程

创新创业巅峰课程可以设置创业流程和外显的创业能力两个模块。创业流程模块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创业者了解创办一家企业的流程。可以开设的课程涉及成立企业所需要的流程指导、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外显的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办企业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开设的课程涉及策划书撰写、融资技巧和谈判方面的内容,具体如图4所示。

3.2 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进阶式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后,需要付诸于实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通过这个过程将形态上的课程变成学生能够接受的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在化的教育意义”[4]。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策略应当融合课程类型和内容展开设計,应包括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3.2.1 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形式

高校应当根据创新创业3类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设置类型的不同,分不同的时间段开设相应的课程。3类课程的开设时间如图5所示。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应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且分别在大一和大二学期内开设。必修课程重在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因此这一类课程应该放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在必修课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基础上,选修课用来引导学生强化这种创新意识,因此这一类课程应放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开设。

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应放在大二第二学期至大三第二学期内开设。这是因为高校大多将学生的专业课放在此期间内开设,在此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放在此期间内开设,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学习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创新创业巅峰课程应放在大三第二学期至大四第一学期。在这个时期,不选择继续深造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开始有了创业或是就业的打算,将该类课程放在此期间内开设,可以给有创业想法以及能力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有关创业的深化课程,为他们在创业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3.2.2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

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该课程开设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适宜于采用案例分析和参与教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且晦涩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可以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将这些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中,分析案例中创业者身上拥有的创业精神和品质,使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富有形象。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选取案例时,要尽量同时包含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创业相关知识。参与教学法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老师可以引出一个具体的事物,要求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发散思维进行创意讨论,每组最终给出一个最好的创意进行汇报并最后进行集体讨论。

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巅峰课程由于更加注重实操性,所以对这两类课程需要以实操性和仿真模拟的教学方法为主。对于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类课程,教师最好可以找到一些项目,让学生以参与项目的形式去实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实现核心技术型创新,这一教学方式尤其适用于理工类学生。创新创业巅峰课程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该方法是指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创业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精神和能力。比如,可以把模拟的创业情境分为5个环节,包括人员培训、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创业计划、模拟实战以及总结思考。具体的实施方式无须局限于院系、专业界限,允许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每个团队代表着一个企业、银行或是政府机构,团队之间通过业务联系,营造一种高仿真的市场环境。

4  结语

笔者围绕构建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施策略方面就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出建议。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能够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能够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进阶式教育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从而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s://baike.so.com/doc/24319699-25123212.html.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s://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904/t20190408_377040.html.

[3] 琼斯乔.管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吉标,吴霞.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85-88.

猜你喜欢

调查创新创业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