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教材的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2019-12-10徐文凯

关键词:阅读教学

徐文凯

摘   要: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革命传统类名著的选编呈现出“循序渐进,编排合宜”“散点呈现,多位一体”“关注读法,指向能力”等特点。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的教学,要注重兴趣激发、策略建构和活动推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教学

一、统编教材中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的编排特点

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的教学具有发挥作品教育功能、助力学生精神成长等现实意义。语文统编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并自然渗透在整个教材设计之中。就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而言,其编排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循序渐进,编排合宜

名著阅读篇目的安排,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七年级的《白洋淀纪事》《红岩》《创业史》等书具有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的突出特点,能紧紧吸引住学生,打开他们阅读兴趣的大门。到了八年级,《红星照耀中国》《长征》《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就不只是在讲故事了,而是具有史诗风格的纪实作品。内容上时空跨度大,头绪繁杂,而且有着相当强的思考深度和理性色彩。显然,如果没有七年级的兴趣激发、习惯培养,要走进八年级的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九年级的《艾青诗选》更增加了阅读难度,它多用象征的手法来映现一个苦难而激越的时代,表现要求解放、渴望光明的重大主题。如果没有前两年的阅读积累和能力培养,学生是会有阅读障碍的。作品编排由浅而深、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学习。

(二)散点呈现,多位一体

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意在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革命传统类名著在教材中是散点呈现的,七、八、九年级的“名著导读”栏目中,均选编了主推荐和自主阅读的革命传统类名著,且整体上有阅读难度的渐次深入。同时,“名著导读”栏目的革命传统类名著又与“教读”“自读”的有关课文互为补充,多位一体,共同实现革命传统教学的课程目标。

一是单元课文中,选编了不少革命传统类文章:有的是领袖人物的诗词、文章,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沁园春·雪》《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陈毅的《梅岭三章》等;有的表现革命战争时期优秀知识分子向往光明、讴歌祖国、怀念故土家园的情怀,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光未然的《黄河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有的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领军人物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等;还有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文章。

二是在课前“预习”、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提出要求,比如:《黄河颂》的“预习”栏中,有“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样的预习任务;《黄河颂》“积累拓展”的最后一题为“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纪念白求恩》“积累拓展”最后一题则是推荐阅读“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

(三)关注读法,指向能力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每册各安排2次名著导读,每次1部主推荐名著,2部自主阅读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比,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特别指向某一类作品的阅读策略,除了介绍某部书的内容、写作特色外,还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以期收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之效。革命传统类名著同样承载了这一课程任务。比如,统编教材选用《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不光填补了以往教材缺乏纪实类作品的空白,而且特别注重介绍纪实类书籍的阅读策略。另外,通过阅读《白洋淀纪事》,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阅读《红岩》《创业史》,学习圈点与批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学习摘抄和做笔记;阅读《艾青诗选》,学习如何读诗。这样设计,举一反三、窥斑见豹,指向同类作品的阅读,更指向阅读策略的构建,体现了教材在革命传统类名著选编上的良苦用心。

二、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的教学

(一)兴趣激发

当代中学生对于革命传统类名著,往往因其年代久远而对其产生陌生感。“学生与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存在时代隔阂,其阅读往往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止步情节,也不能很好地挖掘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現实意义。” [2]对此,笔者以为,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的教学,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在给学生压担子的同时,千方百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品所散发的魅力,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可以“搭梯子”,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增加学生的阅读信心;也可以“引路子”,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任务并加以指导,减少学生阅读时的畏难心理;还可以“搭台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策略构建

在实现统编教材名著导读“一书一法”教学意图的同时,为帮助学生找到阅读革命传统类名著的门径,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构建以下阅读策略:

1.圈点批注策略

圈点批注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用文字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在文本中的阅读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追问、捕捉细节,用圈点批注的形式记录阅读感受。阅读革命传统类名著,学生或会为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所吸引,或会为革命英雄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但依然要提醒学生运用圈点批注这一最为基本的阅读策略,从而让阅读不止步于情节,超越于文字。可赏析作品语言,也可点评英雄形象,可生发联想,也可质疑问难,还可以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与和平安宁的生活现实联系对比。运用圈点批注记录研读结果,可以更好地走进名著,走近英雄,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生活与英雄情怀。

2.提取要点策略

整本书阅读信息量大,利用提取要点策略可以尽快把握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把厚书读薄。例如,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让学生将斯诺进入红区之前的一大堆问题罗列成表,将斯诺去红区的路线和遇到的人用鱼骨图进行标注,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革命领袖的人生轨迹画成思维导图等,都是提取要点的策略。另外,也可以用文字槪括主要内容,例如通过以“红军,在斯诺眼中是一群                  的人”为基本句式,用一组排比句概括红军的特点,用“《红星照耀中国》写真纪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的句式,概括纪实作品的写作特色,等等。无论是用图表呈现还是用文字概括,提取要点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捕捉重要信息,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斗争历史,也可以整体把握整本书的重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跨界阅读策略

“有些名著需要打开不同艺术形式的边界,借助戏剧、电影、评书、连环画等表现形式,通过对比细节发现差异。跨界阅读能够帮助读者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立体化地品评人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有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分析原著。” [3]这是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在论述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建构时说的话。吴欣歆、许艳主编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一书也提到,指导阅读《红岩》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跨界阅读策略,通过与电影《风声》的对比阅读,发现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式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意志和坚定信念,让学生在感动、感怀、感念英雄群体共有品质的过程中,获得振奋精神的力量源泉。

4.对照阅读策略

比如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比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这四位红军领袖的人生轨迹,分析他们各自经历的差异,从而了解红军领袖成长史,感悟红军精神。再通过这样的对照阅读,归纳出红军领袖的共性,更可以看到一组生活简朴、不畏艰险、信念坚定的人物群像,甚至可以由此分析出红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活动推进

阅读经典名著,需要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作为依托。可以用浏览、跳读、局部精读、前后勾连等不同的活动来引领学生通读整本书,从而产生对革命传统类名著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也可以通过编制“英雄排行榜”、红色诗歌朗诵会、红色经典读书会等活动,感受经典文化,抒寫爱国情怀,真正体会革命传统类名著的深刻内涵与教育意义。特别是随着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兴起和国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组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访问游览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将成为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这样的研学活动也将大大增加学生的“红色”知识储备,引发学生对革命传统的深层思考,从而深化革命传统类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

[2]王陈依依.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05):19.

[3]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88.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