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需波澜

2019-12-10王晶雨

关键词:波澜班级游戏

王晶雨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语文教师,也一直在做班主任。阅历渐长,渐渐领悟,语文教师带班,与数学教师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呈现在班级风格上,也体现在对活动的处理方式上。大体上,“数学班”往往雷厉风行,赏罚有度;“语文班”往往不徐不疾,温润有度。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带班绝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传达,而是要像写文章,随时铺垫,处处伏笔,还要适时掀起波澜,用到欲扬先抑的手法等。

细心如描写,爱心如记叙,批评说教就像议论和说明,各种技法熔于一炉,才能带好一个班 ,形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班级管理同样需要制造波澜的艺术。

下面我从语文学科的视角,来阐述如何利用活动制造波澜的育人策略。

一、早读活动,酝酿波澜

成熟的班级管理,都有自己的节奏,在节奏中才能酝酿波澜,创造属于某个班的活力感。我的带班节奏从早读开始。早读要求,必须读出节奏感,无论是拼音、字词,还是古诗文。

以字词为例。先将字词分门别类地汇集起来,如轻声字类、变音类、四声易错类、四字成语类等等;然后五个词为一组,进行字词编序;最后交错轮换进行朗读。这样,早读时,琅琅书声中就多了跌宕起伏的韵致。

古诗文优美,其一就在于有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在朗读古诗文时,韵脚一定要强调出来,在朗读时要体现在声音上;对偶要读出对偶的特色,可以轻轻对,也可以重重对。这样不仅记得有趣,而且记得牢固。学生觉得是在游戏中学习,单一齐读的乏味感淡化了,喜悦的心情一早开始萌发,沉睡一夜的脑细胞开始运动,兴奋感开始酝釀。

选择不同的早读地点。早读不一定只在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上皆可。我班在走廊上的朗读要求声如洪钟,书声要回荡在整个教学楼,并且五首诗歌之后,再铿锵有力地念一遍大家公投的班训,以助长士气,真是绕梁不绝,早读唱成了一首歌。

有节奏的早读,可以提升班级活力,铺垫课堂效率,唱响一天的学习生活。早读是常规性活动,可以循规蹈矩,可以新颖别致。管理中很多时候在重复,如何重复得有新意,产生预想的效果,就要“无事起波澜”,在看似常规中组织起活动来。

二、策划活动,制造波澜

一言堂的教学没有活力,只是说教的管理亦缺乏艺术,管理想取得理想效果,活动必不可少,所以,需利用活动制造波澜,助推班级士气。

运动会是每年的校级固定项目,语文班主任如何发挥学科优势,策划这次大型班级活动,制造班级发展中的一个小高潮呢?利用青春期学生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我把视角落在运动会前夕“高大上”的口号和特色解说词上。

首先,在黑板上写下“i ,an ,ang”等几个韵母 ,请学生配上相应的声母进行拼读,并写下拼成的生字,然后大声朗读,发现规律。

初三学生对拼读感觉非常惊讶,所以兴致盎然。他们发现以“i”结尾的字音读起来感觉比较“低迷”,声音不容易发出来,而“an,ang”结尾的字声音比较容易发出,感觉比较“粗犷”。于是,我顺势引导,要求大家想一想运动会时喊口号的环境,选择哪个韵脚比较合适呢?最后总结提炼:“大韵脚”口型大,属于豪放派;“小韵脚”口型小,属于婉约派。显然运动会上要展现我们的大班之风啦!

其次,拟写口号的要求。

学生很容易说出“押大韵,要响亮,句式整齐有韵律”等话。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进入实操阶段的学生兴致无比高昂,最终全班投票表决,选出最优口号:

九年级,谁最酷,专属七班有风度;

长得帅,跑得快,英俊潇洒人人爱。

学生喊起口号来,不但精神饱满,甚至面带表情,连吃饭时都互相谈论,对他班学生是闭口不提,生怕走漏了一点风声——这个展现智慧与才华的口号怎能提前透露,只待入场那一刻大放异彩呢!

再次,什么样的介绍词才能配得上如此“高大上”的口号呢?

这个问题指向的是文章的语言运用得体、风格协调一致等方面。

学生说,风格要与口号一致,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我肯定他们这样说考虑到了“读者意识”,甚至语言风格,是非常正确的思考角度。

那什么样的词句才能引起听众注意呢?

学生们集思广益后得出: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东西入手,像运动明星、常见的网络词语,听起来也要顺耳,最好也能押韵等。于是,我们班的运动会解说词是这样的:

雷(注:方言口音)!雷!看过雷!

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儿的“天秀”九七班。

天秀七班不仅有“短跑健将博尔特”,还有“篮球之王乔丹”“足球王子C罗”;学习场上,他们视彼此为出生入死的战友,绝不是对手;他们不惧数学、物理而“绝顶”的处境,不怕背书背单词而头脑混乱的困难,他们是太阳的孩子。

他们值得我们为之呐喊。天秀七班,皆是黑马,黑马集体,将再现荣耀。

最后,及时反馈点评——头脑风暴,进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阶段。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炼,没有提炼就不能形成知识力,就没有牢固的记忆。

于是集体总结:

开头的几个短句,短促有力,非常有节奏感。结论:引人注意,多用短句。

网络词语与自己语言进行组合,可以写出非常有新意的句子。结论:网络词语要妙用。

语言运用要考虑场合,运用要得体。结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组织运动会这台大戏,铺垫到这里,学生的自信心已被点燃,比赛士气已然升起,比赛过程事宜,早已有人主动请缨,只待开幕式上精彩亮相——黑马集体,展现荣耀。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就是这样组织活动、制造波澜,就是这样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抓住校级区级的活动结合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制造波澜,可以带活一个班,一个爱学习、爱思考,又具有幽默能力的班级。

三、班会活动,掀动波澜

教学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学生已经明白了,但是,很遗憾,现实情况并没有改变,而这样的说教,也是班会课的常态。当我们懂得教育规律就会明白:“教育的目的越隐蔽,教育效果越明显。”不要刻意去说教,这样往往很无效,管理中需要的是淡化教育情景,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利用语文教师的优势,我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掀动孩子们心潮的波澜,在心情的渐渐平复中,悟出道理,这样的效果远远好于空洞地说教。

我会让学生在折纸画图游戏中领悟自我要求的重要性,从枯燥的解说中脱离出来,将一潭死水的说教替换成波澜起伏、兴致盎然的活动。

课堂上我请学生做了这样的活动:

1.请随意找一张纸,叠一个纸飞机。

(初三学生玩这个游戏非常兴奋,很快,都折完了。)

2.请随意找一张纸,叠一只千纸鹤。

(情况开始混乱,因为有人不会折。)

整个过程我都是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有人拿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有人拿出的是草稿纸,有人拿出的是边角余料,也有人拿出的是崭新的白纸。有人不会折,就坐在位子上无所事事,有人主动寻求帮助,最后折出了一只漂亮的千纸鹤,各种欢乐伴随各种状况,当游戏终止时,学生仍然意犹未尽。此时我提出问题:

3.你做这些事的时候,自己心中对结果的期待是什么?你是希望你做的是全班最好的、比较好的、一般的,还是无所谓?如果现在在纸飞机、千纸鹤中各选出最漂亮的10个给予重奖,你会选中自己的作品吗?为什么?

(有人回答不会,有人沉默。)

此刻,我谈了自己的理解:做事往往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外在的要求,一个是内在的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在没有外在要求的情况下,一个人自然表现出来的状态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的内在要求的体现。

有的学生很随意地完成了任务,最终可能连自己都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有的学生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而这些作品也会为他赢来一系列的荣誉和机会,他的每一个产品都在告诉人们作者是一个很认真很优秀的人;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困难不去学习而选择了放弃,这说明他们可能不愿意为克服困难而迎难而上、努力付出。同学们,你内在对自己的要求怎么样,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游戏过后的总结,说起来毫无说教感,但是从学生面部表情来看,可能觉得老师是上纲上线、小题大做,所以必须突破学生的这一层心理壁垒,我于是补充了下面一段话:

也许你会说,这不就是一个游戲吗?可是,我们的人生不就像一场大大的游戏吗?我们不就是在一次次游戏中成长起来的吗?我们一次又一次面对游戏的态度,才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啊!

此刻,全班鸦雀无声,眼神格外投入地看着我,学生的心潮显然被触动了,我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

人是情感性动物,而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活动设置上,也有了理所当然的理由——可以把一切活动都变成语文活动。把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相融合的措施,一举两得,相得益彰。这样,伴随学科知识的管理,可以把知识埋在游戏里,把说教隐藏在活动里。这些都是调节班级活动,制造管理波澜的方式。因为,有活力的班级谁不爱,幽默的班级谁不爱?

实际上,教师的每一堂课,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无不是在为历练培养弄潮儿而精心设计的波澜,直盼着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管理化不是我的私心,是我对教育的初心和忠心,然而管理的法门千千万,做教育的信徒,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波澜班级游戏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疯狂的游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爆笑游戏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班级被扣分后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