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19-12-10祁慰

科技资讯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培养

祁慰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是关键,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价值,及时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积极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该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例,分析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短板,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  艺术类国际化人才  培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115-02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发起的世界性倡议,旨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教育是关键环节。究其原因,在于通过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为“一带一路”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是根本。据此,大力培育包括艺术类在内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早在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要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并强调要“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必将“井喷”。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而言,必须要谋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势有为,主动进行艺术类人才培养改革,树立国际化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凸显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短板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数以亿计的人才。在2019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高职扩招100万”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需求的“井喷”。然而,从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维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乐观。

首先,开放意识不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高职院校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人才输送的“大户”,必须要从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视角出发,打造艺术类国际化人才,为艺术文化交流奠定人才基础。然而,在对一些高职艺术类教师或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仅解决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问题,确保其“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而通晓国际语言、具备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则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分内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有可无。正是这样的意识存在,导致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形式大于内容”。

其次,合作程度不高。由于缺乏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识,致使顶层设计“缺位”,导致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消解了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力。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方式无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导。但是,从真正实施的效果来看,高职院校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合作程度并不高,企业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参与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中来,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复合型人才培养内力不足的缺陷。同时,在艺术类课程体系中,外语学习、跨文化交际、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等内容并没有被纳入进来,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欠缺。

最后,师资力量不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科学化、合理化的师资结构是高職院校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然而,从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师的整体情况来看,师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教学能力存在欠缺,兼职教师偏多,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的程度较低。从高职艺术类教师的要求来看,亟需一大批懂专业、会教学的“双师型”人才,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待时日,要求高职院校要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及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主动顺应“一带一路”艺术类国际化人才需求开展教学改革。

2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在“一带一路”时空场域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必须要主动作为、主动对接,明确“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坚持“国际化+本土化”的人才培养原则,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突破点,发挥高职院校在艺术类人才输送中的关键性作用。

2.1 强化开放意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开放性办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必须要坚持开放性思维,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开放性,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注重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探索与不同国家高校“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尊重、借鉴、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避免人才培养的“单打独斗”,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开展高层次、有质量的合作,通过建设大学生外出学习、实习的合作平台,让大学生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语言、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内容,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不断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

2.2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深层次教育合作

2019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强调:“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可见,在“一带一路”语境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要主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嵌入其中,及时跟进企业对艺术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必须着力于开展深层次教育合作,通过具体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平台人才,将专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教育合力。

2.3 注重师资培育,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必须要凸显“双师型”人才的定位,不能仅仅强调专业能力,还必须要强化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对此,必须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把具备先进教学理念、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为学生授课、教学,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选拔骨干优秀教师到“双一流”高校或出国进修和培训,使其能及时掌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先进做法,选派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中挂职培训,使其能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进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3  结语

总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必须要进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本土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理念、开展教育合作、师资培育等方面强化改革,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一带一路”厚实人才培养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立衡.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路径分析——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3(11):158.

[2] 汪晓娟.如何做好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86-87.

[3] 王凯宏.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12):83.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高职培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