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提升吸引力研究

2019-12-10张豫

记者摇篮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吸引力融媒体

张豫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信息获取方式和渠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度和广度,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类型的时政新闻。面对这种情况,电视时政新闻必须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体   电视时政新闻   吸引力

时政新闻是对国家及地方政治生活中最新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是党和政府进行政策宣讲及舆论引导的常用方式之一,其特点是严谨、权威、规范。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发展,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电视时政新闻也要顺应变化趋势,才能不断提升吸引力。

一、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1.传播模式变化。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政新闻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需要,必须积极拥抱新媒体,借鉴新媒体的双向非线性传播,实现点对点的交流,提高互动性。

2.传播渠道变化。据2019年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络新闻用户已经达到6.53亿。可见,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平台有着更大的新闻传播优势。时政新闻的传播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播放渠道,而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传播形式变化。新媒体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媒介形态,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文字、图片、短视频、动漫、H5等,各种传播形式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在此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应积极借助新媒体成熟的传播形式,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让用户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的现状

1.报道内容空洞。电视时政新闻是公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以及地方时政动态的窗口,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内容,理应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内容。但是,现实中电视时政新闻的收视率却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则是时政新闻虽然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公众关注的新闻内容常常被淹没在领导的活动和会议材料中,不能进行很好的解读,空话套话多,缺少贴近性,无论是报道语言还是深度方面,都不符合融媒体时代用户的新闻需求。

2.报道形式单一。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一直以来都未有很大改观,尤其是地方电视台,报道往往以领导活动画面、会议场景和空镜头为主,配以同期声,千篇一律,缺少特色。

3.传播渠道闭塞。电视时政新闻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未按照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生产不同形式的新闻产品,新媒体平台上的时政新闻只是电视新闻的照搬照抄。

三、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时政新闻吸引力的策略

1.拓宽报道领域,树立正确理念。融媒体是一种理念,是共通共融,社会共享。融媒体将新旧媒体有效融合,优势互补。作为电视时政新闻而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发挥自身长处,拓宽报道领域,将眼界从领导活动和会议材料中拓展开来,关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人和事,树立“大时政”理念。

另外,融媒体时代,传受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受众掌握了话语权,地位得到提升,可以依据自己意愿选择媒体,电视媒体高高在上的信息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电视时政新闻采编人员要树立媒体融合的理念,以受众为中心,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

2.挖掘新闻价值,革新报道视角。时政新闻是受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时政新闻是给受众看的,受众有兴趣、能理解,媒体才真正完成了宣传任务。因此,电视时政新闻要遵循新闻规律,挖掘时政活动的新闻价值,拉近时政新闻与受众的距离,才能提升时政新闻的吸引力。一要革新报道视角,确立受众主体地位,站在受众的立场上,从会议讲话和材料中挖掘受众所关心和关注的兴趣点,在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上做文章,以小见大,深入解读。二要寻找新闻亮点。要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准确报道受众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将时政新闻做深做透,让时政新闻真正“动”起来。三要运用鲜活语言。时政新闻长期以来给人僵化、刻板的印象,这和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应该摒弃陈腐的空话套话,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变政治话语为大众话语,使受众爱听、爱看。比如近期央视的《新闻联播》就采用了“令人喷饭”“满足跑火车”“怨妇心态”等通俗的群众语言,引发了大批网友围观,对这一报道风格点赞。

3.创新报道形式,加强可视化呈现。融媒体时代,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已是不可逆转之势,电视时政新闻必须融合转型,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吸引受众眼球。一要创新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电视时政新闻可以充分利用和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时政新闻的传播,增强时政新闻的到达率和覆盖面。要健全自己的全媒体传播渠道,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变为“点对点”的传播。要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特点生产不同的新闻产品,实现个性化的新闻推送,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二要创新报道形式。依据融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浅阅读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图表、H5、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可视化表达方式报道时政新闻,增强受众的观看兴趣。比如央视的微视频《我是代表》,就体现了新媒体信息智能化和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实现了内容优势与传播方式多样化的有机结合。三要创新互动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主動进行议题设置,引导他们及时反馈意见建议,才能改进节目,实现舆论引导,扩大电视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四、结语

融媒体的发展迫使电视时政新闻必须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必须充分遵循融媒体的发展规律,迎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符合受众的新闻获取习惯,多出精品力作,才能扭转受众不爱看的局面,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新疆阿拉尔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黄良桥.构建电视时政新闻的平民化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211;[2]王磊.创新表达方式 让主流媒体发声更响亮——浅议城市电视台如何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J].视听,2016(08):135-136.

猜你喜欢

吸引力融媒体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跟踪导练(三)4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