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威:“循岗施教导向,技能素质并举”
2019-12-10祁娟
文/本刊记者 祁娟
对于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而言,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已参与过四届大赛的“老朋友”了。
成立于1951年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公路交通类专门学校。1998年,学校经过教育思想大讨论,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道路,开始了全面教育教学改革,并迎来了崭新发展阶段。学校虽然不是辽宁省最早的职业院校,却走在了全省职业院校的前列。200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一所成功入围首批28 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近期,本刊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主任慕威,就当前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交通强国建设服务,学院进行了哪些积极有益的探索等话题展开了一次访谈。
保障竞赛水平,提升服务能力
今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启动,各个参赛单位与学校积极备战,以最佳状态努力向总决赛冲刺。
“2018年,我校主办了东北赛区预赛,今年我校会继续承办东北赛区预赛,为辽宁和黑龙江省两省院校师生提供竞赛和交流平台。”慕威介绍说,“有了过去几次的参赛办赛经验,今年我校提前选拔了参赛选手,组建了教练团队,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前进入备赛环节。无论是在比赛内容、操作技巧、评价标准还是心理素质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训练,努力提高竞赛水平。同时,我们也很期待与其他参赛院校进行同场竞技,相互学习交流,切磋技艺,增进友谊。”
慕威告诉记者,实际上,从获得技能大赛二等奖,到两次承办东北赛区预赛,学校的收获远不止于此。她表示,首先,通过参赛学生提升了职业素养,养成了坚忍不拔、勇于争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同时,参加过大赛的学生,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备受青睐,会被优先录用到沈阳地铁运营分公司工作。其次,锻炼了教师队伍,在参赛执裁的过程中,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教师团队不仅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提升了教学与实践能力,尤其促进了专业建设与企业标准的对接。最后,通过举办预赛、参加大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都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近两年来,学校和沈阳地铁成立了电客车司机订单班和车站机电设备维修订单班,校企合作日益紧密。同时,依托‘五位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学校连续两年对沈阳地铁、大连地铁等城轨运营企业职工组比赛的选手进行了培训,累计为10 余所院校的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进行了赛前培训,在保障竞赛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慕威说。
对接产业转型,形成“三级递进”
近两年,学校对照交通强国建设需求,整合调整专业结构,实现“道路交通为主体,覆盖行业各方向,辐射高铁与地铁,服务全国大交通”的专业特色。构建人才培养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技能型岗位、技术型岗位、复合型岗位三级递进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校企主导、政府推动、双元主体、多向互动”的产教融合“多对多”模式。
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正处于爆发式发展阶段,但现有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现有大量员工也需要知识更新,但相关的人才培训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体制。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主任慕威
对此,慕威认为,校企合作共建培训体系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而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正在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比如,对接沈阳地铁不同专业的初中级岗位,开发上岗资格考评系统,以企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以企业上岗资格考评对接课程考核,力图实现毕业生与职业人的“无缝衔接”。同时,还为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晋级培训提供平台,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培训体系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距离今年技能大赛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慕威表示,由于大赛专业化水平高、赛项组织规范严密,特别是为校企双方合作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因此每届大赛都让人充满期待。同时,展望大赛未来,她指出,不同的地区之间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参赛队伍数量、水平差异较大,如何做到公平合理、兼顾平衡,既要发挥高水平队伍优势,又要鼓励广大院校积极参与赛事,或将是大赛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