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通海洞经音乐的传承与现状

2019-12-10玉溪市通海县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海音乐

■李 琼(玉溪市通海县文化馆)

洞经音乐以谈演《大洞仙经》而得名,是一种以民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民间音乐形式。通海洞经音乐萌芽于元代,形成于明,兴盛于清及民国。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已有许多洞经古乐班、社(会)活跃在通海。20世纪40年代,冲破封建礼教而孕育,追随民俗而不断变革的通海女子洞经会“妙善学”成立。1981年重新开始了谈演活动并活跃至今,且有了新的形式和变化。

通海洞经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熔儒、释、道三教于一炉,集宗教、礼仪、经卷、音乐、教化于一身,许多曲牌和演奏风格曾流传到昆明、建水、玉溪等地。通海洞经在经过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为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其曲调、内容、仪式经过不断地改造、丰富和发展,始终遵循“乐行而志清,礼修而形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洞经音乐。

■通海洞经的历史渊源

(一)通海洞经的历史

元代驻通海的都元帅阿喇帖木耳右旃“崇尚斯文,投戈讲道”(《都元帅建文庙碑》),为通海明清“礼乐名邦”的文化桂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开创后来的洞经音乐创造了条件。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通海县双合商队从四川将《大洞仙经》刻本带入通海,并进入寺庙传抄诵念,一些音乐爱好者和文人雅士开始用已流传的通海音乐曲调试唱,适者留存,不适者抛弃,经历一段时间后,通海洞经音乐的雏形基本形成。

明朝万历年间,大音韵学家和乐理学家葛中选离任回到通海,完成了音乐理论巨著《泰律》,并出资购置乐器组建“雅乐社”,成为通海谈演洞经的第一个社会组织,之后通海洞经谈演活动逐步发展起来。清康熙年间在秀山成立“朝山会”后,通海洞经会(社)如春笋般纷纷兴起,较大的洞经会社有桂香会、庆九会、五圣会、雅集社、圣文会、兴文学、振文学、香山学、崇圣学、崇文学、同文会等。

(二)通海女子洞经会产生的社会背景

民国初年,随着民主思想的深入,妇女寻求解放的呼声高涨,修贞女子私学洞经大有人在。1944年起,五圣会会长张家熊及其女婿之弟张云涛(桂香会会员)先后教授来自县城、杨广、九街、河西、四街等乡镇18位修贞姑娘学习谈唱洞经曲调、唢呐、胡琴、三弦、笛子及各种打击乐器,以及复杂的谈演礼仪。

那个年代,谈演洞经是文人士绅演习礼乐、显示高雅的礼仪祭祀活动,唯文人学士、书香门第人家才可进入洞经会,由洞经会不定期举办“经生班”“乐生班”,培训学子,提高技艺,官绅文士及中上等富庶阶层之家,都以能参加洞经会(社)或直接参与演奏洞经音乐为荣,也有世代相传的洞经音乐世家乐人。即使在推翻帝制的民国初期,上流阶层“礼不下庶人”的清高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仍然十分牢固,修贞姑娘学习洞经古乐,不仅遭到非议和谴责,并且被告上县衙,理由是:“女人上经坛,大伤风化,阴阳颠倒,扰乱社会秩序。既然要登坛演奏洞经,除非你们终身不嫁永世修贞。”大堂上县长问:“可能做到?”修贞姑娘满心愤慨,同声说出:“能。”追求女性自由解放和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促使她们敢于抛头露面,理直气壮,从此争取到谈演洞经的权利。

经过两年的学习,她们掌握了工尺谱和简谱,能熟练演奏40多首曲牌。1947年初夏,“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正式成立,18位妙龄少女在秀山三元宫演奏了第一场洞经音乐。她们端庄素雅的服饰,规范的礼仪,甜美的嗓音,娴熟的演奏,赢得满堂喝彩,县长也亲自到场聆听这美妙的乐音,并由衷地给予了肯定。修贞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立志终身不嫁的叛逆之举,就这样石破天惊地出现在封建传统意识深厚的“礼乐名邦”通海,之后,她们将洞经谈演活动带到民间,由此成为云南唯一的女子洞经会。

作为唯一全由女子组成的洞经会,也是云南省保留洞经谈演仪式和内容最完整的洞经社团,是在文化气息浓厚以及儒、佛活动兴盛的社会环境里孕育,在宗教信仰、叛离精神及社会开明力量支持的特殊条件下诞生的,18位姑娘打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开创了云南洞经谈演有女性参与的先河,谱写了通海洞经音乐崭新的历史,她们在洞经谈演中所表现的奉献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通海洞经曲调是通海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晶之一

通海洞经谈演的曲调来源于三个方面的融合:其一,据考证,新石器时代,通海就有本地土著居民,在几千年的渔猎生活中产生了本民族音乐并不断得到流传;其二,元代,大批蒙古族落籍通海,曲陀关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临安(建水)、广西、元江、车里等地,每当帅府桃花盛开之际,各地各种朝贺乐舞终日不歇,北曲及大漠之音从多渠道进入通海流传;其三,明代初期,江南子弟西征和陕甘军队南下,有5200多汉人在通海屯田,自成村落,大江南北的传统习俗及音乐艺术被较好地保存下来。明末清初动乱年月,作为陕西军歌的陕西秦腔,江浙的昆山腔、弋阳腔,四川的高腔等音乐纷纷流入通海。至此,流传在通海民间的南曲北音、川秦楚声、江浙时令等漠北、江南与本地土著三者音乐在不断地碰撞中相互融合,形成了通海独有的艺术特色,即以汉族音乐为主,既有南音缠绵萦回的情调,又有北曲秋风飒飒的味道。

继大洞仙经和洞经祭祀的神灵传入通海后,由于当时的谈演者是文人士绅的儒家学派为主的群体,他们追求的是高雅、深沉、庄严的风格和静谧、清新、飘逸的特色,从大量的民间音乐宝库中,提炼出近百首适合于洞经谈演的曲调,使之成为通海洞经音乐的精品流传至今。

■通海洞经音乐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洞经谈演停止活动,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成员流散各处,经历了各种人世沧桑。沉寂30年后,1981年,借省、地文化部门到通海采录洞经音乐的机遇,通海洞经得以新生,妙善学会女子洞经班会重新恢复了谈演。通海洞经先生们和“妙善学”部分成员为省、地、县音乐专家同台演奏洞经曲调,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同时“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取消了各种不合理的戒律,招收徒弟10余人,使之广泛普及、有序传承,促进了通海洞经音乐的传播。她们扎根于民间,先后应邀到通海各乡镇谈演洞经,并到过弥勒、新平、易门、江川、晋宁、大理、蒙自等地,影响遍及全省。为适应民俗活动的需要,她们将洞经音乐延伸到佛、道经卷的谈演,将洞经音乐范围扩大谈《观音经》《皇经阐微》《报恩经》《五斗经》《觉世经》等,可谓包罗万象。

在进行农机推广过程中,很多的企业都将机械设备的重点放在粮食的生产过程中,而对于这方面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研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农副产品的加工等问题也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完成的,并且一些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导致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体系必须要加强完善,要让农民能够及时的了解各种特殊机械设备的性能,从而使农机推广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001年9月,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应邀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5位迟暮老人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奏通海洞经曲调后,人们都不约而同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和由衷的敬意。这是通海的传奇,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传奇。她们传奇的人生境遇赋予了通海洞经音乐神秘的光芒,引起首都文化艺术界的关注,被称为21世纪的奇事。

为继承弘扬这一古老的洞经音乐,上世纪80年代,通海县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对洞经音乐进行保护和抢救。2000年,通海县文化馆挑选一批具有音乐功底的中青年成立了“通海洞经古乐团”,乐团一般是为接待、宣传演奏洞经音乐。2002年4月和8月,通海洞经古乐团分别赴大理和蒙自两地参加“中国大理洞经音乐邀请赛”和“云南洞经音乐邀请赛”,均获得云南省第一名。

2008年6月,《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传承通海洞经音乐,2013年7月,在通海县文化馆挂牌成立了通海洞经音乐传习馆,为洞经音乐会(社)提供了交流平台,成为宣传通海文化的窗口之一。

妙善学女子洞经会的18位女子,如今仅余下90岁高龄的葛元贞老人,以前跟随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学艺的10多名徒弟,大多带徒在民间从事谈演活动。目前,我县洞经音乐省级传承人4人已离开人世,现有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4人,民间有10多支自发成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洞经古乐会社,从事洞经谈演人员近200人。洞经会社如:杨广大新村崇圣学成立于1927年、杨广古城天香学崇文会成立于1943年,两个会社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活动至今仍活跃在民间谈演,杨广的同仁会、兴文学、宏文学,河西古韵堂、河西洞经会、文联女子洞经会、女子月光古乐协会、九龙洞经古乐队等。洞经会成员不固定在同一个会社谈演,有时谈经人员参加民间活动是灵活重组的。

民间“做会”是洞经音乐表演的盛会,主要是向所崇拜的圣贤进行祭祀,通海庙会名目繁多,民间洞经会社经常应邀参加各地庙会谈演以及私人家庆会谈演,如庆寿、求功名等,祈福人寿年丰、吉祥平安等。会期一般为3~4天,主要谈《文昌大洞仙经》4卷及《玉局心忏》一共5卷,《觉世经》《玉皇经阐微》《五斗经》等经卷。通海各地的庙会,如:九龙池正月初九庆九会谈《玉皇经阐微》、杨广村农历二月十九观音会谈《大洞仙经阐微》、《观音经阐微》、农历三月十五龙华会谈《大洞仙经阐微》、六一村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关圣会谈《大洞仙经》、古城村农历七月十五中元会谈《大洞仙经》《报恩经》等。通海洞经保存着诵(经文)、唱(经曲)、奏(曲牌)、礼(请圣、拜诰)、仪(排班、请签)完整的谈演仪式,洞经谈演活动不参与白事活动。

现在,通海演奏的洞经曲调是20世纪80年代被采录整理的40多首曲调,演奏乐器有木鱼、铛子、铜磬、云锣、唢呐、胡琴、三弦、琵琶、扬琴、中阮、竹笛、古筝、打击乐器(锣、钹、鼓、镲)等。洞经曲调分为经曲和曲牌两类,两类又有吹打乐曲(大乐)和丝弦乐曲(细乐)之分。经曲以演唱经文为主,如大乐经曲《仙家乐》《满堂红》,乐曲高亢激昂,场面热闹,多用于早朝结束时演奏,都有锣鼓打击乐渲染;大乐曲牌《扮妆台》用于休息、结束演奏,起烘托渲染作用;细乐曲牌《小桃红》《小开门》《浪淘沙》用于叩拜、行礼仪式演奏;细乐经曲《四平腔》用于拜忏时演奏等。

■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通海洞经独树一帜,具有和谐、安详、典雅、舒坦的古乐风范,是诵、唱、奏、礼、仪相配的综合艺术,在仪式中保留着汉文化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

通海洞经曲调不仅有江南的韵味、川陕的风格、南音北曲的音律,还有通海本地民族民间音韵的特色,富有更新颖的境界。

通海洞经音乐既充分体现了孔孟思想在通海数百年的传承,又传播着“礼乐名邦”千百年来的礼仪、民俗和民风,与当地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的民俗特征。

“妙善学”女子学习洞经音乐之初,追求的是音乐艺术的真谛,感受的是洞经音乐美妙的旋律,一切的信仰和操作的形式无碍她们心灵中所拥有的音乐美景。这样的真谛和美境促使她们抛弃了人生应该拥有的婚姻、爱情而终身不嫁,永世修贞。由冲破封建礼教而产生,又在追随民俗文化活动需要的不断变革中传承的通海洞经音乐,其潜在的礼乐叛逆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始终产生的礼乐传承的历史作用。

广大民众把谈演洞经看成是修养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仪式,劝导人们抑恶扬善、积功行德的善举,这是历史的产物和社会的需要,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谈演洞经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如今,通海洞经会社已遍地开花,当悠远古朴的洞经音乐在钟灵毓秀的“礼乐名邦”各个角落回响之时,我们已经看到通海洞经音乐开始了另一个转身,古韵流芳,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传承,又传播着“礼乐名邦”的礼仪和民风,还宣扬着民族的复兴、国学的强盛。

■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洞经音乐普遍存在于民俗文化活动中,传承保护洞经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自2010年来,国家对我县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投入资金40万元,通海县文化馆作为责任保护单位在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通海洞经音乐,是非遗保护工作者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近几年参与保护工作,略谈几点建议:

1.当地政府部门加强重视与引导,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交流演出。

通海县应以每年“正月初一迎春民俗文化展演”、两年一届的“迎春花街”,或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为契机,举办洞经音乐展演活动,同时邀请外地洞经乐队到我县交流演出,调动通海各洞经会社、会员的积极性,壮大通海县洞经音乐传承队伍,提高会员的演奏技艺水平,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短视频等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其影响力。利用合适的机会,加强交流演出,组织洞经会社到外地参加交流展演,与乐会友,学习先进经验,宣传通海文化。

同时,建议把洞经音乐展演和传承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督查内容,利用好“国家级”这个金字招牌,带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使之成为当地品牌,为通海洞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召开洞经音乐研讨会,挖掘洞经音乐的价值。

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应邀请国内外有能力的洞经音乐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调查,从多学科、多方面开展研究,写出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召开研讨会,使洞经音乐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为开展传承保护工作打开思路。

3.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在传习馆举办洞经曲调演奏技艺器乐培训,建立传承点,开展进校园、进社区演出活动。

通海洞经音乐传习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秀山脚下,应积极发挥传习馆功能作用,鼓励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到洞经音乐传习馆开展乐器培训、传授技艺,让洞经音乐焕发生机,邀请县内洞经会社在春节、国庆节期间到传习馆开展演奏活动,让游人聆听洞经音乐,感受“闻新声而忘倦,听古乐而尘消”的意境,多渠道宣传通海洞经音乐。

同时,在洞经音乐文化气息浓厚的乡镇、村子,比如杨广、河西等地,成立洞经音乐传承点,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组织洞经会社到社区、校园演奏洞经音乐,和条件成熟的学校合作,开展洞经音乐进校园活动,让在校学生学习洞经曲调和器乐,让广大老百姓和学生熟悉我们古老的音乐,使之成为家户喻晓的瑰宝。

4.做好洞经音乐的数字化采录工作,整理管理档案。

通海洞经音乐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凝结着前人的智慧与心血,它涉及音乐、器乐、民俗、宗教、礼仪、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每一首洞经曲调、所吟诵经文、所使用的乐器、谈演礼仪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近几年采录的数据来看,我们采集了工尺谱、部分传承人的民间谈演、部分社团宣传演出活动情况,但对民间会社谈演活动的数据采集不多,资料不够丰富,掌握的数据不全面。由于缺乏采录设备和非遗保护工作人员,难以完成采集、整理资料工作。为了让洞经音乐活态传承下去,我们应该深入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应用现代摄录设备,采录更多洞经文化信息,做好保存、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编写通海洞经音乐调查保护书籍,录制出版通海洞经音乐光盘,记录通海洞经音乐活态传承保护历程。

■结 语

洞经音乐是老百姓参与的音乐活动,它扎根于民间有了不朽的生命,它的重生既是民间艺术的一次回归,又是民族复兴、国学强盛的再现。通海洞经音乐是一笔丰厚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基于通海便利的交通,依托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秀山旅游及迎春花街的软实力,让洞经音乐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得到更好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通海洞经音乐,并使之与时俱进,古为今用。通海洞经音乐复活了已经远去的历史记忆,也应理所当然地载入历史新的篇章,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民

猜你喜欢

通海音乐
通海古城缀记
奇妙的“自然音乐”
浅述云南回族文化的传入与发展
音乐从哪里来?
通海蔬菜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
通海月季鲜切花在生产中的诊断与研究
刍议百亩韭葱示范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云南省通海县蔬菜产业品牌建设路径初探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