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脑脊髓炎的流行与防控

2019-12-10苏妮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7期
关键词:种蛋病鸡产蛋

苏妮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山东青岛 266600)

鸡脑脊髓炎是一种嗜神经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全世界都有发生,主要危害禽类,鸡、火鸡、鹌鹑都可以感染发病,本病的致病原为鸡脑脊髓炎病毒,为小RNA 病毒科的肠道病毒[1]。鸡脑脊髓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对氯仿和强酸类消毒剂不敏感。鸡脑脊髓炎病毒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雏鸡感染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以共济失调和头部震颤为主要特征,故又称“流行性震颤”。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都可以感染发病,本病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21日龄内的雏鸡感染率最高,3 周龄以后鸡感染后很少出现临床症状,蛋鸡感染后主要是短期的产蛋下降,鸡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雏鸡表现为神经症状,病鸡精神沉郁,被毛凌乱,目光呆滞,运动时发生共济失调,身体歪向一侧,雏鸡头部颤抖,采食和食欲下降,最后因衰竭而死,雏鸡死前十分消瘦。对病死雏鸡剖检可见脑部有非化脓性炎症,脑部充血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雏鸡腺胃和胰腺有增生性病灶,毛细血管增生,肌胃有由淋巴细胞团浸润形成的白色区域。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都可以感染本病,肉鸡和蛋鸡都易感,21日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雏鸡感染后临床症状较明显,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鸡耐过后也会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发生失明[2]。蛋鸡感染后不引起死亡,只引起短期一过性产蛋下降,孵化率降低,增加毛蛋率和弱雏率。本病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秋季和冬季高发。鸡脑脊髓炎病毒不同毒株之间没有血清型差异,野毒株的嗜神经性更强,病毒具有嗜肠道性,一般经消化道传播,病鸡、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源,病鸡、带毒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含有病毒,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及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以在肠道内大量复制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此外,本病最大的特点是病毒可以通过种蛋造成病毒垂直传播,因此,规模鸡场一旦爆发本病就很难净化,对养鸡业危害巨大。

2 诊断及防控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对鸡脑脊髓炎进行初步诊断,鸡脑脊髓炎主要引起脑部神经病变,有非化脓性脑炎病变,脑干延髓和脊髓灰质的中央染色质熔解,发生淋巴细胞围绕血管的浸润和增生,出现典型的“套管”现象,脑膜水肿,充血,有点状出血,肌胃和胰腺有很多淋巴细胞浸润[3]。应注意与新城疫、维生素E 和硒缺乏症、马立克氏病等脑部疾病的区别,新城疫病毒感染后也可以引起脑部非化脓性脑炎病变,但是新城疫感染后发生的是周围染色质细胞变性,且发生内脏器官出血等病变。发生维生素E 和硒缺乏症时引起大脑及脑皮质水肿,出血,形成软化灶,不形成淋巴细胞浸润等增生病变,心肌会发生凝固性坏死。马立克氏病是引起外周神经的病变,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最典型的特征是可以形成皮肤及内脏器官肿瘤。通过这些可以与鸡脑脊髓炎病毒进行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可以应用琼脂扩散试验,采用鸡脑脊髓炎病毒纯化抗原与疑似病鸡的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出现沉淀线则被检血清阳性,也可以做鸡胚中和试验诊断。鸡脑脊髓炎病毒可以在鸡胚肾细胞,鸡胚中生长繁殖,通过病毒分离可以对病毒进行鉴定,此外,荧光抗体试验,PCR,荧光定量PCR,ELISA 等方法都可以用于鸡脑脊髓炎病毒的诊断。

鸡脑脊髓炎应该以疫苗免疫预防为主,可以使用的疫苗包括灭活苗和弱毒苗,灭活苗通过注射接种,弱毒苗可以通过饮水和喷雾免疫,在蛋鸡产蛋前一个月接种鸡脑脊髓炎疫苗,蛋鸡产前免疫可以防止蛋鸡在产蛋期感染病毒引起产蛋下降,还可以使种蛋产生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可以在2~3 周龄内保护雏鸡不受鸡脑脊髓炎病毒感染,新生雏鸡获得免疫保护[4]。养殖场应该加强平时饲养管理,形成良好的定期消毒制度。引进的雏鸡和种蛋都不能含有潜在病毒感染,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发现感染雏鸡要立即全群淘汰,鸡舍彻底消毒,产蛋鸡产蛋下降时产的鸡蛋不能做为种蛋使用,防止病毒通过蛋源传播是防控鸡脑脊髓炎病毒的有效措施。

3 结语

鸡脑脊髓炎一旦发生对养鸡业危害很大,鸡场发病后很难根治,所以本病不以治疗为主,一旦发病建议发病鸡群全部淘汰,种蛋全部舍弃,防止病毒通过种蛋传播。建议通过种鸡净化和建立健康鸡群来防控本病,坚持自繁自养,禁止引进来源不明的雏鸡和种蛋,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坚持疫苗接种,加强引种时的检验检疫,培育健康鸡群和孵育健康种蛋,从源头上杜绝病毒的传播,降低本病发生的风险,促进养鸡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种蛋病鸡产蛋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