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谱系及启示

2019-12-10张巨成

关键词:私有制人民出版社宣言

张巨成

[云南大学,昆明 650091]

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影响最大、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明确阐明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容比较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专门论述、阐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论著是非常少的。这与这一伟大思想的地位是很不协调的。有鉴于此,特撰写本文,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进行论述和阐释。

一、《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前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

1842年4月至1843年3月17日,马克思为《莱茵报》撰稿并参加了《莱茵报》的编辑工作。在《莱茵报》工作时期,是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研究共产主义问题的开端。

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中,马克思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客观性,第一次使用了“共产主义”一词,肯定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合理性和重要意义。

这时,马克思已开始关注“一无所有的等级”的共产主义运动。他从维护最底层的贫穷农民拣拾枯枝的权利,认识到自己要深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要关注社会最底层和所有劳动者的物质利益问题,认识到黑格尔哲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是他思想的重要进步。马克思从此开始成为保卫“最贫苦阶级”的伟大战士。

对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所做的各种试验,马克思并不赞成。他强调说:“我们坚信,真正危险的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论证。”(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34页。在这个时候,1842年的马克思已经提出了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即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任务。

马克思在1843年9月写给卢格的信中,表达了他即将离开德国时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同时表明他主张立足于现实社会,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而不是热衷于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他写道:“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2)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6页。马克思后来把自己的学说叫作“批判的共产主义”。列宁说:“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3页。马克思认为,包括各种各样共产主义体系在内的一切教条主义都是不能接受的:“共产主义就尤其是一种教条的抽象观念,而且我指的还不是某种想像中的和可能存在的共产主义,而是如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4)英文中无“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那种实际存在的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它还没有摆脱它的对立面即私有制的存在的影响。所以消灭私有制和这种共产主义绝对不是一回事;除了共产主义外,同时还出现了如傅立叶、蒲鲁东等人的别的社会主义学说,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完全必然的,因为这种共产主义本身只不过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种特殊的片面的实现而已。”(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6页。

1844年2月,马克思在他本人和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第1期、第2期合刊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指出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区别。他指出:“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类解放。”(6)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页。它“是同人民相异化的国家制度即统治者的权力所依据的旧社会的解体”。(7)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阐明了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关系,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公开申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开始形成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主张“政治自由”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追求“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大约从1844年3月起,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在1844年4-8月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人的本性的复归的角度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阐明,并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作了批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他说:“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7页。马克思这时已坚信:“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态和有效的原则。”(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7页。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劳动异化的原因,“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7页。劳动异化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页。只要存在私有制、私有财产和异化,就必然会存在贫富两极分化。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行共产主义,才能消灭私有制、消灭(或扬弃)私有财产、扬弃异化。马克思说:“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付诸实行的共产主义才能完成。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只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完全够了。而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那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1-232页。在这里,马克思已经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崇高伟大理想,是“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作了回答:“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186页。

这段话说明: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实现人的解放与人性的复归;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积极扬弃、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除人的异化,才能消除劳动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共产主义真正解决了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融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与发展;共产主义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人道主义,是自然主义。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的主张,还可以从《老子》主张“道法自然”的观点来理解:共产主义之道也要“法自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因素。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法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处理好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在这段话里,马克思揭示了在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人与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人的存在和本质之间、自由和必然之间、个体和类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马克思认为,真正解决这些矛盾,解决这些“历史之谜”的答案,是消灭私有制,扬弃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的主张明显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痕迹。马克思当时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包含了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包含了消灭私有制的思想。但不能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等同于非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马克思主张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是扬弃或者消灭了私有制条件下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如果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看成只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而放弃消灭私有制、放弃阶级斗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用人性代替阶级性,用人性论代替阶级斗争理论,那就抹杀了马克思主义,抹杀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今天,人类社会中仍然存在异化劳动和其他各种异化现象,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存在严重的政治腐败、经济剥削、资本掠夺、生态恶化、贫富分化等现象,证明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主张的正确性并仍然具有批判现实世界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11月到1846年8月,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著作中,他们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宣布:“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9页。“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36页。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主张,共产主义是现实的运动,是“最实际的运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批判,指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例如,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是:“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2页。又如,他们还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以旧式分工为基础的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因而使个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自由的发展。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84页。“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84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产品分配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按需分配”原则。他们说:“‘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637-638页。

马克思、恩格斯用以下文字强调指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这些前提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4页。这就是说,共产主义运动要“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共产主义在经济方面的性质是,经济财产受联合起来的个人即整个社会的支配;共产主义运动将使社会成为人们的真正的联合体。

1847年6月2日至8日(或9日),正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秘密召开。马克思因为严重经济困难未能出席,而派威廉·沃尔费同恩格斯一起参加大会。会上,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革命口号代替“四海之内,人人皆兄弟”这个旧口号。大会制定的新章程草案规定了同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该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572页。大会进行了十天友好而激烈的争论,接受了马格思、恩格斯的观点,并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的纲领,作为党的宣言向世界公布。大会结束后,马克思、恩格斯就如何起草《共产党宣言》交换了意见,并得出了共同一致的认识。之后,恩格斯回到了巴黎,马克思回到了布鲁塞尔。《共产党宣言》最后的起草工作是由马克思一个人完成的。其中吸收了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的一些原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发行,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宗旨,阐明了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2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页。“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页。“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25)《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页。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6)《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7)《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共产主义革命成功后,只有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废除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积累强大的物质力量,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国家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和首要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方式。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即否定和平方式的任何可能性。尤其是恩格斯晚年,明确把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这两种可能性都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的十项措施: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7.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28)《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3页。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十项措施,有的措施已被当代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纳,如征收高额累进税、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免费教育、征收遗产税等。

《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29)《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页。《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0)《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就是私有制关系,传统的观念是反映私有制的观念。在走向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进程中,私有制和私有制观念的存在和影响,使共产主义革命出现了曲折,甚至使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并是产生这种严重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清除腐败,必须限制并逐步消灭私有制和清除私有观念的影响,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阶级和阶级差别已经消失,公众的权力已不具有政治性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资产阶级现代化革命为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准备。共产主义革命的使命不是把社会进一步现代化,而是把社会进一步人性化,把人与自身和自然重新统一起来,使人共同成为‘环境的统治者’。”(32)[美]罗伯特·查尔斯·塔克:《马克思主义革命观》,高岸起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0页。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美好的前景是实现共产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可以避免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避免资本的掠夺、剥削、奴役。否则,现代化的物质、现代化的技术会使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国家的异化、政治的异化更严重。只有共产主义能够克服现代化的弊端。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明书。”(33)[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马克思传》,吴廷镇、焕良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第104页。

“《共产党宣言》的根本真理是不可动摇的,甚至它的错误也是富有教益的,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献。”(34)[德]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95页。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它改变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共产党宣言》是革命的理论,是造反的理论,是革命者的《圣经》。自从《共产党宣言》公布后,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革命,并且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正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缓和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将来的很长的时期里,只要还存在私有制,只要还存在阶级斗争,只要还存在剥削和奴役,必将还会爆发深受《共产党宣言》影响的社会主义革命或共产主义革命。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5)《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我们在新时代学习、研究和实践《共产党宣言》的共产主义思想,提供了新的指南。

三、《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阐释共产主义思想。其内容非常丰富,本文特别关注以下内容。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除了直接使用“公有制”(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32页。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把“公有制”翻译为“社会所有制”,见第874页。以外,还认为“社会的、集体的所有制”,是私有制的对立物。(37)《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2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将建立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制为基础的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人们的生活消费品仍然要实行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38)《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4页。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劳动,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39)《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6页。这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将直接同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的地方,社会才会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要由这些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40)《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生产和需求都按计划进行,建立起联系,这就避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所造成的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脱节、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按需分配”原则。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41)《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6页。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实行“按需分配”的必要性。马克思还指出:“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42)《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6页。同马克思后来的相关论述联系起来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已有关于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

1875年4月、5月间,马克思抱病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对纲领草案逐条进行批注,彻底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并完整地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论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渡时期;(2)“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3)“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很明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4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4页。马克思还强调指出,在消费资料的分配领域,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式的权利,只能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什么样的社会?马克思描述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页。

马克思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作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旗帜”,是因为这种分配制度最能集中体现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水平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水平。分配关系的变化是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

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存在的“资产阶级权利”,必须逐步限制和消除。在当代中国社会,也存在着类似于当年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对其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中进行规范、限制并逐步消除。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所谓“自由国家”观点,阐明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理论。

关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制度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换句话说,那时有哪些同现在的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保留下来呢?这个问题只能科学地回答;否则,即使你把‘人民’和‘国家’这两个词联接一千次,也丝毫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4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4-445页。

马克思对“过渡时期”国家制度的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4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5页。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这部著作中指出,马克思这段论述是总结了他的全部革命学说得出的结论。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把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和建立共产主义三者看成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无产阶级专政,不是暂时的,不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就可以取消的,而是直到建成共产主义都需要的。即是说,在从资本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的整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形成,也不可能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以后立即建成。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工具,是建成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启示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灵魂。没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就没有共产主义运动的辉煌历史,就没有共产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某些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衰落甚至失败,是因为放弃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证明,共产主义运动要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事业要兴旺发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科学共产主义(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党人不能忘记自己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不能放弃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共产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科学共产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出现“共产主义”这个词,多次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4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2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48)《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原则的,是有界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有“中国特色”,更要有“社会主义特色”。在实践中,不能用“中国特色”来淡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能因为“中国特色”就任性,就不讲原则,不守规矩,不分是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对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反共产主义的观点、思想、思潮进行坚决、有力的批判、斗争。要大力巩固、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对“资产阶级权利”必须进行规范和节制;对资本的剥削必须进行规范和节制;必须保障劳工的基本权利和福利。社会主义必须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并逐步提高福利保障的程度和质量。

只要存在私有制,就必然存在阶级斗争。在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中,阶级斗争不仅存在,甚至有可能激化。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性的掠夺、剥削、奴役。资本主义全球化必然导致底层劳动者不仅要受本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而且还要受外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从而必然导致新的阶级分化,导致阶级斗争全球化。例如,中美贸易斗争的本质是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受到资产阶级沉重压迫剥削的全世界劳动者,他们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共产主义。世界各地失业、生活困难、苦闷、彷徨的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公正与平等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维护和发展基本的公正与平等,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公正与平等的基础。“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49)张巨成:《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底蕴》,《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1日。公正与平等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也是共产主义的本质。没有公正与平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共产主义。如果1%到10%的富人掌握或者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99%到90%的大众只占有少部分财富,这个社会就没有基本的经济公正与平等,就没有分配和收入的公正与平等。没有基本的公正与平等,发达的科学技术、发达的生产力,有助于少数人(资本利益集团)对大多数人的压迫、欺凌、奴役、剥削。剥削严重、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最容易产生怨恨和不稳定。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基本的公正与平等,并不断提高公正与平等的质量。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在社会生产力发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时期,必须进行上层建筑变革,必须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使其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迈进,而不是背离共产主义的方向。没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达的生产力和物质的现代化并不能带来大多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只能给大多数人带来新的枷锁,带来污染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黑暗的社会生态环境,给资本利益集团带来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并产生少数富人、大量穷人。

猜你喜欢

私有制人民出版社宣言
青春宣言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Father's Day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柔软宣言
杭州宣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