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峨山县化念镇大棚番茄主要病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2019-12-10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灰霉病病斑粉剂

张 娟

(峨山县化念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峨山653202)

近几年,随着番茄市场价格攀升,再加上云南省峨山县化念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化念镇大棚番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但是,化念镇的大棚番茄种植不同程度出现了病原菌增多、土壤板结和肥力减退等不良问题。近几年化念镇大棚番茄种植中出现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立枯病、根腐病、病毒病等,不同程度影响了番茄质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因此,应高度重视大棚番茄种植病害的防治,减少病害损失,提高化念镇大棚番茄质量与产量。文章主要介绍近几年化念镇大棚番茄种植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病害特征和防治措施[2]。

1 早疫病

1.1 特征

早疫病是大棚番茄种植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幼苗的茎基部出现暗褐色病斑,且轻微凹陷,有同心轮纹。成株期主要在叶片发病,初期为暗绿色病斑,加重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叶片边缘有浅绿色或黄色病斑,叶片中部呈同心轮纹。一般由植株根部向顶端病变,严重时将会使叶片脱落。茎部发病大多数在分枝处及叶柄基处,呈褐色或深褐色的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并伴随凹陷或者龟裂现象,严重时将造成断枝。青果期染病,初期为褐色或黑色不规则椭圆形病斑,并伴随凹陷,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果实开裂现象,病变部位长满黑色霉状物,使果实提早变红。

1.2 防治措施

主要防治措施:选用无病害的健康种子幼苗;保持大棚内通风,降低大棚湿度;及时灌水追肥,增施磷、钾肥或复合肥,提高番茄植株的抗病力。发现有病害发生,可选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6~8 d喷1次,连续喷2~3次。

2 晚疫病

2.1 特征

番茄晚疫病在大棚蕃茄幼苗期、成株期均会发病,危害植株叶、茎、果,其中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最严重。幼苗期染病,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近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逐渐向茎部蔓延,易造成植株萎蔫倒伏。成株期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果实染病,多发生在绿果的一侧,边缘不明显,常以云纹状向外扩展,初为暗褐色油渍状病斑,后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

2.2 防治措施

(1)采用农业防治: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培育无病壮苗,从幼苗上避免选用带病植株;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及时除草,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2)预防用药,在未发病时,采用嘧菌酯·百菌清700倍液,嘧啶核苷类抗菌素600倍液喷洒植株,每8~9 d喷1次。(3)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发病情况,喷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600倍液,4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隔5~6 d喷施1次,连用 2~3次。

3 叶霉病

3.1 特征

大棚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然后病变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呈现淡黄色病斑,叶片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随病害加深霉层变为褐色,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甚至脱落,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嫩茎和果柄上也会发病,产生病斑,严重时将导致叶柄脱落;果实发病时,多从果蒂开始发病,然后向周围扩散,果面上形成黑色斑块,并逐渐硬化凹陷[3~4]。

3.2 防治措施

叶霉病发病一般难于治愈,因此大棚种植中要注重预防。主要预防措施:(1)合理轮作,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2)对种子进行消毒,如温汤浸种消毒等,杀死种子内外病菌。(3)加强棚室管理,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施肥。(4)选用具有抗病性的优良品种,严格把守育苗关。叶霉病一旦发病,应及早用药,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愈: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植株,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植株,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植株,发病严重时需选用多种药剂进行混合喷洒防治。

4 灰霉病

4.1 特征

大棚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伤害植株的叶片和茎。果实受危害时,先从花托和花瓣处发病,然后从萼片部向周围发展,最终导致果实腐烂,病部长出灰色茸毛状的霉层;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不定形的湿润状、灰褐色病斑,可造成叶片湿腐凋萎;茎部染病发生灰褐色病斑,潮湿时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起茎、叶枯死。

4.2 防治措施

灰霉病应采取培育无病壮苗,定植后发病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结合科学的种植方法等措施对大棚番茄灰霉病进行综合防治。主要防治措施:(1)采用农业防治: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合理施肥,对土壤、大棚消毒,带药移栽,轮作倒茬,套种,灌水。(2)控制大棚温室环境条件,通过科学的温度调控,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霉发生而有利于番茄生长的环境条件。(3)及时摘除幼果上残留花瓣及柱头,降低病菌的初侵染点,减少果实灰霉病的病源点。(4)移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是病害侵染的关键时期,抓住这3个关键时期用药。

5 立枯病

5.1 特征

番茄立枯病是番茄幼苗时期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番茄幼苗,尤其是幼苗中后期,严重时常导致幼苗成片死亡。幼苗发病时植株茎基部位置产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明显凹陷的暗褐色病斑,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随着病情发展,萎蔫后不能再恢复,直至枯死。土壤或苗床营养土低温潮湿是诱发该病的主要条件。

5.2 防治措施

(1)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2)加强土壤或苗床营养土管理,配制疏松通气、营养丰富、保水良好的床土并进行药剂消毒、增温排湿。(3)发病初期可酌量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1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视病情隔6~9 d喷1次,连续防治2次。发病中后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

6 根腐病

6.1 特征

番茄根腐病主要危害作物的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发病初期侧根和细根变为褐色,大量腐烂或脱落,然后主根也变为褐色,表面出现黑色裂缝或颗粒物,严重的病根变粗或肿胀,随根部病情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或腐烂,致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复原。病情严重时不再复原,并且全株枯死。

6.2 防治措施

(1)对种子进行消毒,如用0.1%硫酸铜浸种5 min,洗净后催芽,播种。(2)选育优良抗病品种进行种植。(3)加强管理,采用高垅或高畦栽培,不要在低洼地上种植,定植时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4)进行作物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5)可在移栽前用药液浸苗根、灌根等方法防治。

7 病毒病

7.1 特征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有多种,主要以条斑型和花叶型症状为主。条斑型症状主要是出现在番茄的叶、茎、果等多个部位,在高温、混合型病毒侵染时,容易发病,番茄叶片有时会出现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间的叶脉,花叶状与叶柄等也会出现黑褐色的坏死条纹斑,并且沿着叶柄一直到茎部;番茄病果会出现畸形,果子的表面具有一些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或番茄的果实呈现淡褐色水烫坏死样,直到出现龟裂腐烂并且脱落。花叶型症状从番茄的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出现病症,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片有皱缩,病株较矮。高温干旱、养分不足、土壤板结等,易发生病毒病。

7.2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6 d喷1次,连喷2~3次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防治蚜虫或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切断昆虫传播病毒的途径,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灰霉病病斑粉剂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