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对于二十世纪发展进程的推动

2019-12-09陈星宇

智富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战列舰航空母舰德军

陈星宇

【摘 要】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二十世纪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和颠覆性的时代。新型科技理论的创立极大的推动了科技技术的发展,进而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军事角度来探究科技对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以坦克和航空母舰两种新型武器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其应用和发展对二十世纪军事历史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科技技术;二十世纪发展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电气时代的来临,新兴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颠覆性的改变。与此同时,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冲突的世纪,科技发展的成果也被迅速的投入到了人类的冲突和纷争之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模式,具体而言,坦克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二十世纪的陆战模式,同时,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应用也颠覆了传统的海战模式。二者的结合使得二十世纪战争向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并深刻的影响了同时期的世界格局。

科技的发展对时代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推翻了传统的战争形式。具体而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个世纪内,火炮一直作为战场的重要力量而左右着战争的胜负,而装备传统栓动式步枪的士兵则作为战斗的主力决定着微观战役的结果。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彻底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一场波及范围广阔,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的战争,在战争初期,火炮依旧是各国军队在战场上的重要武装力量,但是随着机枪的广泛运用,攻守雙方的巨大伤亡使得战场陷入僵局,各国军队被迫由运动战转为堑壕战,装备了栓动步枪的士兵在战壕中防守,利用永久火力点,铁丝网以及路障来抵御进攻方的攻势,攻守双方都使用火炮作为重要的进攻或者防御手段,从而造就了堑壕战的形成。i

堑壕战是一种残酷的拉锯战,双方的士兵在这种作战模式之下伤亡都十分惨重,1916年6月24日,第一次索姆河会战爆发,英军进行了三周的火炮覆盖之后,于7月1日清晨开始对德军阵地进行火炮打击。ii当天投入战斗的英国远征军以及附属的英联邦部队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但在随后的进攻中英军受到了未曾预料的德军的反击,以密集队形行进的英军在装备了马克沁机枪的德军的火力压制下损失巨大。战役开始的第一天英军就有两万多人员伤亡,而英军所取得成果也极为有限。iii

英军巨大的伤亡促使英国指挥层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匆忙投入战场。早在1915年9月,在英国人E.D.温斯顿的提议之下,第一辆坦克的样车诞生了,这种新式武器拥有抵抗步枪和机枪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即能对敌方进行火力打击,其足够的机动性也能进行有效的机动作战,如同一个移动的堡垒。1916年,Mark1型坦克正式被英军装备,这一型号坦克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Mark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两门Hotchkiss QF6型57毫米炮,以及四挺Hotchkiss 7.62毫米气冷机枪,而“雌性”Mark1型坦克主要武器为四挺Vickers 7.62毫米水冷机枪及一挺Hotchkiss 7.62毫米气冷机枪,由此可见Mark1型拥有强大的火力,可以对敌方阵地形进行火力打击。ivMark1型坦克在具备一定火力输出的同时也兼顾了对轻型武器的防御能力,其车身由分布于各个不同的位置的6-15毫米装甲覆盖,虽然无法抵御火炮的打击,但面对装备了7.92毫米的毛瑟栓动步枪以及马克沁机枪的前线德军步兵来说来说,其自身还是具有相当的防御能力,装甲的防护使得坦克在德军的火力压制之下可以继续前进。v 除此之外,Mark1型坦克长7.92米,宽2.53米,高2.44米,其体型能够装载8名成员和足够的弹药;“雄性”重量为28.4吨,“雌性”为27.5吨,适当的体型使得其车能够在泥泞的战场上,以及布满木桩和铁丝网的战壕阵地上通过。vi

在1916年9月15日的Flers-Courcelette战役中,英军投入了49辆Mark1型坦克,因为其匆忙投入使用以及早期型号设计上的不可靠等诸多问题,最终25辆投入了战斗之中。即使如此,这种新式武器给予了德军极大的震撼。战役打响之后,投入战斗的21个英军步兵师,在坦克的带领之下对德军一线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着新投入的英军坦克,驻守在一线堑壕的德军对其产生了极大地恐慌,多处防御点的守军溃退至后方。在坦克的帮助之下,英军在5小时内前进了5公里,并俘虏300名德军士兵,取得了当日战斗的胜利。vii

坦克在第一次索姆河会战中出色的表现为英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也使得各参战国开始重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同年由于法军在凡尔登战役中的巨大损失,法国军方迫切需要兼具攻击与防守能力的坦克。1916年9月,400辆法国自行研发的圣沙蒙型突击坦克正式加入法军炮兵部队,虽然随后的战争中,新投入战场的法国坦克同样给予了德军深刻的震撼,但圣沙蒙车身巨大而履带短小的设计缺陷使得其难以跨越宽距战壕,其越野能力低下的缺陷也使得其机动性大打折扣。为克服其缺陷,法国随后又研制出了另一种轻型的雷诺FT-17坦克。在战场的另一端,德军在第一次索姆河会战之中深受英军的坦克所打击,也开始了对于这类新式武器的研发,1917年中,德国研制出了A7V型坦克的样车,并于次年投入战场,但一直到一战结束前,德国总共只生产了22辆A7V型坦克,并且只有其中的17辆被投入了战场。viii小规模的德军坦克部队并未对同盟国军队产生太多实质性的威胁。

由于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进步空间,一战结束之后,各国都继续进行着对坦克的研发工作,坦克在各国工程师的不断努力设计和研发之下,火力和防御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坦克的设计布局也日趋合理与规范。由于新研发的坦克综合作战能力越来越强大,这种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挑战了以步兵和火炮为核心,以堑壕战这种拉锯消耗战为主的作战方式。于此同时,将坦克大规模集中编组并投入战争的方式也使得未来战争向着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向发展。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战争伊始,德军共投入了2800辆各类轻型坦克,依着其强大的机动性通过高速公路大量调动,迅速将波兰军队包围分割,在仅仅两周多的时间内,波兰军队全线溃败。德国闪击波兰中快速胜利的核心在于利用了一号,二号等轻型坦克高超的机动性,在步兵协同和空军支援之下,对固守战线的波兰军队进行包抄分割战术,进而实现了战前德军高层规划已久的“闪电战”的作战理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在战前德军规划的“巴巴罗萨计划”中,为了进攻苏联,德军调集3700辆坦克并将其集中于十几个装甲师中以配合德军,德军的“闪电战”理论在战争初期对苏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1941年12月6日,在苏联成功遏制住德军的攻势后,德军闪电战计划基本宣告失败。ix随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得德军的快速决战的计划彻底失败,一场长期而恐怖的拉锯战由此展开。为了对付苏军的装甲部队,德军将先前注重机动性的思路改为注重火力和防护性,由此对三号,四号坦克展开了一系列升级,以及对六号重型坦克进行了研发和装备。面对德军坦克的加强,苏联也不甘示弱,在一系列对改进T-34中型坦克的研发的同时,IS1,2型重型坦克也相继量产并投入使用。1943年7月5日,库尔斯克会战爆发,在突出部平原战场上,面对德军投入的2928辆坦克,苏军投入5128辆坦克与其交战,装备IS-1重型坦克及T-34改进型中型坦克的苏联装甲部队在面对德军强大的五号中型坦克和六号重型坦克时,承受了了巨大的损失,苏军在战终以损失6064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辆的前提下共摧毁德军坦克12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x战后,为了克制六号坦克,苏军开始着手研究IS-2型重型坦克并于1943年末正式加入了苏军的服役,IS-2的正式服役为日后苏联反击作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爆发,各国以均衡坦克攻击,防御,机动能力为前提,提出了主战坦克的新概念,战后初期以英军的百夫长MK1型,美军的M48型及苏军的T-54型为代表的,开创了现代主战坦克的研发之路。七十年代末,在苏联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的T-72主战坦克,其装备的复合装甲,125毫米火炮和其强大的量产能力给予了北约各国巨大的震撼,由此开始了追求更强的防御,更强的穿甲能力而展开了新一轮竞赛。随后十年内,以美国M1A1,英国的挑战者1型以及德国的豹1为代表的新型主战坦克。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军投入了M1A1型主战坦克及M2布雷德利战车的作战群将大量装备T-72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击溃,使得信息化作战为重要辅助手段,新型坦克会战模式取代了传统大规模集群坦克作战的思路。

在二十世纪中,坦克的投入完全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每一种新型坦克的大量装备都间接的改变了以往的作战规则,坦克的出现标志着堑壕战的淘汰,以坦克为核心的闪电战作战方式将运动作战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战坦克的出现使得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均衡点,信息化作战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集群作战被更复杂,更精密的协同作战取代,战场随着坦克而改变,但与此同时,坦克也无时无刻地顺从战场的需求而发生着改变,坦克这种新式武器不免成为了老牌帝国衰亡,新兴帝国崛起的见证者。

除了坦克之外,作为二十世纪科技的结晶——航空母舰的登场也彻底颠覆了传统海战模式。从风帆战舰交战到蒸汽铁甲船的时代,战舰的速度及续航能力不断地增强,直至无畏舰时代,火炮成为了海战之中最为重要的武器,伴随着火炮的口径的增大,炸药当量的增加,舰炮的射程也越来越远,伴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体型以及更强的装甲,大舰巨炮的思路由此而来。

1916年5月31日,英德双方在丹麦的日德兰半岛附近展开了激烈的对决,面对强盛的德国公海舰队,英国皇家海军派出了包括最新型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在内的151艘战舰出海与德国公海舰队的99艘战舰展开决战。xi该战役最终以英国惨胜而告终,这一场空前盛大的对决却成为了战列舰的绝唱,虽然在太平洋战场的莱特湾战役的苏里高海战中,战列舰的对决同样在上演,但在那个时候,这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已经成为了航母大战的陪衬。

航空母舰的发明,目前依然受到争议。早在1910年,美国飞行员Eugene Ely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上驾驶双翼机起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他又完成了在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着陆,两次成功的尝试证明了飞机在军艦起降是完全可行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海军将暴怒号战列巡洋舰(HMS Furious)前端的457毫米实验主炮拆除,并平铺上甲板,使得飞机可以进行起降,在同年,英国海军将一艘客轮改装成为航空母舰,并完全拆除了客轮的上层建筑,铺上平直甲板,百眼巨人号的设计开创了航空母舰的概念,在暴怒号的二次改动之中,舰尾的布局也被完全更改为平铺甲板,使得飞机可以在舰体上完成起降,使得暴怒号完全成为了一艘高速舰队航母。1922年,美国海军将一艘运煤船改装为同百眼巨人号的平直甲板布局的航空母舰,并将其命名为兰利号,因此兰利号成为了美国航母的开端。同年,日本海军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完工,凤翔号并不是由改装而来,而是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在大舰巨炮的概念还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之时,英美日三国已经着手于航空母舰这种新式武器的设计,在那个年代,由于飞机不能装备大量的武器,使得航空母舰的作战效能受到了质疑,很多海军军官甚至质疑载弹量少的舰载机是否具备摧毁一艘高防护战列舰的能力。

虽然早期航母存在着各种不足与缺陷,但其颠覆性的作战理念以及较之常规战舰所具有的超远距离攻击能力使得其迅速开始主宰海战。二战爆发后,航母的作用在历次实战中更加凸显出来。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派遣由光辉号装甲航空母舰为核心,由四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组成的攻击编队,在当天傍晚驶近意大利海军驻守的塔兰托海军基地,从航母上起飞的剑鱼型攻击机编队使用鱼雷对停泊在港口中的意大利舰队进行打击,在这场战役中,英国海军以损失两架军机的代价,击沉意大利海军一艘战列舰,重创两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一艘辅助舰。xii这一次袭击不仅重创了意大利王国海军,更证明了航空母舰强大的对舰打击能力,即被认为是意大利海军中具有最强大的攻击和防御能力,排水量高达四万多吨的维内托级战列舰,也无法抵御航空母舰的袭击。塔兰托海战的成功极大的启发了日本海军高层,并着手对这一行动进行了效仿与改进,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集结了赤城,加贺,飞龙,苍龙,瑞鹤,翔鹤六艘舰队航母,潜入近夏威夷海域,在当天清晨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了突然袭击,这次袭击使得美国海军损失巨大,12艘战列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更是在第一轮空袭之中被日军战机投掷的炸弹引爆了弹药库,进而造成了可怕的爆炸,使得1200多名船员丧生于此。xiii这次袭击使得美国政府空前愤怒,并且迅速拟定了相应的反击计划,次年4月,在杜立特中校的带领下,约克城级航母企业号护送装载16架B-25型陆基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潜入日本近海,对东京进行了突然袭击,虽然此次袭击没有带来巨大的伤害,却十足地震慑了日本,在此次行动中可以看出航空母舰高超的机动性,使得航空母舰的作战效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xiv

在1942年5月4日的珊瑚海海戰和6月4日的中途岛海战之中,航空母舰成为了美日双方交战的主角,航空母舰凭借着超视距的作战范围以及高超的机动性,成为了海战的主角,太平洋战争之中,航空母舰和其舰载机编队无疑地成为了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

航母时代的来临使得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被彻底边缘化,由于航母拥有超视距作战的能力,而战列舰的作战半径严重小于航母,航母装载了专门的战斗机,拥有强大的对空打击能力,而战列舰有限的防空能力无法对抗航母上机队多次对舰打击,航母高超的作战机动性能够轻易掌握战略机动权,而战列舰不具备相应的能力,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之中,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的武藏号战列舰在遭受由美军企业号,勇猛号等航空母舰编队的SB2C型轰炸机与TBM型攻击机等组成的飞行编队的攻击之下,最终沉没于大海。1945年4月初,日本派出了排水量高达六万多吨的大和号战列舰,企图于美国海军决一死战,最终在面对多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的打击编队的攻击之下沉没于冲绳海域。两艘大和级战列舰的沉没标志着战列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足以证明了即使拥有巨大的口径和其带来的射程的主炮,厚重的装甲,也不能抵挡航空母舰的攻击。

战后,喷气机的出现标志着新一代航空母舰的诞生,50年代初,美国福莱斯特号超级航母服役,其航母与之前改造后的中途岛级不同,福莱斯特级是专门为起降喷气机而建造的超级航母,在60年代,拥有核动力的超级航母企业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于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和班布里奇及布鲁克顿号核动力导弹驱逐舰组成的环球航行之中,企业号无需更换燃料即可持续环球续航,无疑展示了核动力性能之强大。

随着航母的排水量越来越大,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打击能力越来越强,航空母舰不仅成为了海战的核心力量,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海军的象征,航空母舰无可否认的证明了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以往的冲突方式,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拥有诸多航母的美国海军在古巴导弹危机之时面对着只有以导弹巡洋舰为核心的苏联红海军,不仅对其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也为美国在此次危机之中取得了外交的胜利,在此次事件之后,红海军意识到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并且结合本国优势研发出了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与美国争锋。在1982年的马岛海战之中,英国皇家海军派出了以半人马座级航母竞技神号为首的舰队,对阿根廷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并奠定了此次战役的胜利。航空母舰无疑在改变作战规则之时,也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二十世纪是一个纷争的世纪,也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在解决纷争之时,科技的发展无疑带来了更多的手法,同时其越来越强大的杀伤力也也向即将挥拳的双方泼了一盆冷水,科技改变了交战的规则,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在带来纷争的同时也给予双方对于纷争后果的考虑,侧面为世界带来了和平和稳定。

注释:

i Hart Peter, The Great War: A Combat Histo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58.

ii Peter, The Great War, 218.

iii Ibid.

iv “Mark I (Mother).” Last modified July 27, 2017. https://www.citefast.com/styleguide.php?style=Chicago&sec=Webpage#h1

v Ibid.

vi Ibid.

vii Hart Peter, The Somme: The Darkest Hour on The Western Front (New York: Pegasus Book Publisher, 2010), 248.

viii Nye Logan, “Autopsy of a German tank killed in World War I combat,” https://www.wearethemighty.com/german-a7v-tank-autopsy-wwi?rebelltitem=2#rebelltitem2

ix Kavalerichik Boris, The Tanks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Soviet versus German Armour on the East Front (Barnsley: Pen and Sword Publisher, 2018), 132-133.

x River Charles, The Battle of Kursk: The History and Legacy of the Biggest Tank Battle of World War II (New York: Charles River Editors, 2016), 31.

xi “Battle of Jutland,” last modified on August 21, 2018.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battle-of-jutland

xii Callo Joseph. F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Battle of Taranto” https://www.historynet.com/learned-battle-taranto.htm

xiii Zimm Alan, Attack on Peral Harbor: Strategy, Combat, Myths, Deceptions (Philadelphia: Casemate Publisher, 2013), 284.

xiv Alan, Attack on Peral Harbor, 345.

【參考文献】

【1】 Hart Peter, The Great War: A Combat Histo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

【2】 Hart Peter, The Somme: The Darkest Hour on The Western Front, 帕古斯出版社,2010.

【3】 Kavalerichik Boris, The Tanks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Soviet Versus German Armour on the East Front, 笔剑出版社,2018

【4】 River Charles, The Battle of Kursk: The History and Legacy of the Biggest Tank Battle of World War II, 查尔斯河出版社,2016

【5】 Zimm Alan, Attack on Peral Harbor: Strategy, Combat, Myths, Deceptions, 柯斯美特出版社,2013.

【6】 美国历史频道,Mark I (Mother), 援引自https://www.citefast.com/styleguide.php?style=Chicago&sec=Webpage#h1

【7】 Nye Logan, Autopsy of a German tank killed in World War I combat, 援引自https://www.wearethemighty.com/german-a7v-tank-autopsy-wwi?rebelltitem=2#rebelltitem2

【8】 Callo Joseph. F,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Battle of Taranto” 援引自https://www.historynet.com/learned-battle-taranto.htm

猜你喜欢

战列舰航空母舰德军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最佳战列舰多出自英国
不走运的“水下幽灵”——德军潜艇
珍珠港事件中美军受创战列舰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