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的认同作用

2019-12-09金思聪

智富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政论血性

金思聪

【摘 要】十八大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时代的需求,军事题材政论片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强军》《大国之盾》《砺刃》《祖国在召唤》等多部军事题材政论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并且获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这些政论片采用电视的表现手法,全面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宣传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兼具政治性、理论性和艺术性的特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于党、国家和军队的认同。

【关键词】军事题材政论片;社会认同

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前者是指单个个体对自我特点的描述,是个人的自我参照,是个人的认同作用;后者是指一个社会类别的全体成员得出的自我描述,是社会或群体的认同作用。” i意识形态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都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

在当下社会,电视等影像媒介作为人体器官的延伸,是人感知社会的重要途径,必然在社会认同这个心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新时代的军事题材政论片通过电视语言形象地宣传了党建军治军的思想方略,展示了军队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以及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主流媒体传播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政论”实现“认同”。

一、强化军人群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当前人民军队正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进,涌现出了众多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先進典型。比如有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的扫雷英雄杜富国,有纵然命悬一线但想的依旧是报效国家的炮兵班长余闯,有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空军飞行员刘锐等先进个人,也有经历水下重大险情凭借过硬技术成功脱险的372潜艇官兵群体,有圆满完成2015也门撤侨任务的海军蛟龙突击队,有被誉为“反恐利剑”、“东方劲旅”的武警猎鹰突击队等。军事题材政论片通过讲述先进典型的事迹并且作以评价,激发广大官兵人人争当标兵的热情动力和投身强军实践的意志力量,强化军人群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除了关注强军路上的典型人物,军事题材政论片也把镜头聚焦在普通的基层官兵,发现他们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从中体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是他们扎根各自岗位战位、忠诚履行使命任务,更多的是一种默默奉献。他是驻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河尾滩边防连的边防战士,他是某陆航旅为参加芦山抗震救灾而推迟婚礼的飞行员张尚年,他是驰援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解放军第302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代表了和平时期军营里的绝大部分,他们可能就是官兵身边朝夕相处的战友。他们的故事让广大基层官兵更加可亲可信可感,激励他们向身边优秀的战友学习,提升他们作为一名军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深化全社会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认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充分彰显,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迈出历史性步伐,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使命任务。” ii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指引,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iii。征程万里,初心如磐。今天,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人民军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强军的伟大目标。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对军队来说,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建设巩固的国防作为后盾,中国和平发展才有保障,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通过政论的语言和纪实的影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领过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以及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军队的缔造与被缔造、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清楚地阐明了强国梦与强军梦休戚与共的关系,表明了人民军队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观众在观看政论片的时候为一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民军队感到深深的自豪和认同。此外,通过政论片的阐述与论证,观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我军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等理论观点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在观看政论片后实现对党、对国家、对军队三者的一致认同。

三、唤起民众对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认同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不断线,尤其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时刻能够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尚武精神的支持。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尚武精神蕴含了崇尚英雄的拥军意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进为退的哲学思想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有所退化。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收视率远远不及娱乐化的综艺节目和偶像剧,年轻人对军队的关注远远低于对娱乐圈明星八卦的关注。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上键盘侠戏说军队历史、抹黑军队英雄的言论屡禁不止。纵观中国历史,当尚武传统消减,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在,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之时,就是中华民族衰亡之时。因此,在当下社会,重新唤起民众对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习主席多次讲话中提到要“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强调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发展新时代军事题材政论片,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目的就在于激发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唤起民众对尚武精神的认同。军人的血性,集中体现了军人的战斗精神、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军事题材政论片都把论述革命军人的血性作为必要的分主题,《砺刃》的第二集和《祖国在召唤》的第三集的主题都是血性,这两集围绕“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精神,讲述了大量革命军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故事。例如,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空军飞行员韩德彩在装备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应用地与美国飞行员空中拼刺刀;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士兵宁愿被冻死也绝不退后半步;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为挽救战机“飞鲨”放弃逃生时间不幸牺牲;陆军某部伞降教员赵玉伟在患有重度腰椎间盘疾病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伞降教学等等。这一个个故事有力地向观众说明了什么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就是敢于亮剑的胆气、不折不挠的勇气、不怕牺牲的豪气。通过军事题材政论片的方式来讲述革命军人的血性,弘扬革命军人的血性,目的就是唤起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周遭局势也不容乐观,呼唤尚午精神不是黩武好战、追求霸权,而是要继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尚武精神内核,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尊崇军队的良好氛围,唤醒深藏于国民中间的勇气、血性,为新时代,勇敢担当、不懈奋斗。

注释:

i 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04):46-53+187.

ii人民网.人民日报: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EB/OL].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731/c1003-31265623.html. 2019-07-31.

iii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015/c40531-29587712.html. 2017-10-15.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政论血性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血性中国兵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血性中国兵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解放前《观察》周刊的政论探究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