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与优化策略

2019-12-09马润春

智富时代 2019年10期

马润春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莅临,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升,国民经济基本形成,该背景下,民族院校着重加强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共同与学生迎接新教育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学生;新时代思政教育;民族院校思政策略

一、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新挑战

(1)基于互联网便利工具发展

①当前,社会属于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科技的便捷性和媒体工具的互通性,如微博、QQ、微信、BBS等社交软件的遍及使用,让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社交关系变得紧紧相连,充分认识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思维等国界教育。对外开放的社交谈学有助于教学上的取长补短,但社交软件同时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网络信息遍布全国的社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隐性社交,而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乃至全中国学生的教育环境相对保守,故导致了该学生的政治醒悟度偏低,思想较不成熟等,极易受到社交平台上西方所发布的文章、内容等知识的影响,从而给民族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增加难度。

②随着网络信息、媒体传播的快速覆盖,新环境下少数民族的价值观、思想观、思维、行为、情感表述、语言表达等方面思政教育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传统思政教育手段一直以课堂理论教育、活动实践、校内文化建设为主,这种教育手段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开始变得微乎其微起来,因此,为了使思政教育事业适应时代的发展,优化教育手段的计划措施刻不容缓。

③传统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通常是以课堂理论教育和开展文化活动等宣传方式进行思政教学。基于此,在新环境里,该教育工作者如果想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发展思政教学,就必须在不违法、不犯法的情况下合理利用互联网便利工具进行教育,并发挥其教育作用。

(2)基于国势

当前,随着中国的发展势力越来越强劲,部分资本势力开始担心自己的霸主地位被剥削,惶恐自己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遭受威胁等忌惮,开始着手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平进行恶意干扰。通过港独事件的爆出,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暴动分子大多是学生群体,该现象的发生来源于学生思政教育上的不成熟,没有明确的社会价值观、思想观,长时间受霸权主义的恶意灌输,使得他们的思想被带歪,渐渐站在了与中国敌对的另一边。当前,国际霸权敌对势力将建设目标放在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上,试图改变他们的思政价值观,从而为中国带来内乱、暴动等人为灾害,造成国际分裂,故其心可诛。尽管敌对势力居心不良,但中国属于泱泱大国,怎可能被轻易被摧毁。虽然港独分子吃里扒外,但中国还是善良的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事例如:某一次港暴中,一女子向警卫泼硫酸,偷鸡不着蚀把米泼到了自己身上,抛弃她的是同伴,帮助她的却是警卫,何其讽刺。由此看出,港独分子的思想早已扭曲到了極端,因此,为了不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遭受极端、霸权的思政灌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意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寻找帮助学生抵制分裂、民族主义思潮的干扰方法。

(3)基于社会变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思潮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开始在网络、媒体等渠道上接受新思潮,而这些社会思潮里,以负面、消极的社会思潮占据主要地位,受众群众中就有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的思想意念稍强人意,极容易受其思潮影响,逐渐扭曲政治观念,变得贪图享乐、虚荣拜金起来。此外,针对于劣质商品、生态恶化、贪污腐败等负面社会现象,也容易给学生造成消极、焦虑的思想现状。基于此,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接触焦虑,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思想观等,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新策略

中国属泱泱大国,是由55个少数民族+汉族的一个大群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建设,有助于国家的民族稳定,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基故,针对于改善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工作,建议如下:

(1)延伸思政教育环境

除继续增强显性教育活动进行理论教学外,教育工作者还需对其加强隐性教育,利用情景、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首先体现隐性教育的私密、缓和性,方便学生接纳;其次延伸隐性教育的区间范围,使学生对其保持认知现象;最后成立独特性、多元化的系统教育空间,保证教育质量。

(2)理论实践

顺应时代教育需求,开展各类思政教育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参观革命遗址、抗战纪录片等,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先辈们的革命付出,才换来了他们如今的享乐生活,从而珍惜生活,摒弃消极观念。

(3)借助网络平台,延伸教育渠道

增强信息化技术的培养,合理使用互联网便利工具,借助工具的技术支持,延伸思政教育渠道,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相关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和针对社会现状所得出的阅后心得与述评,进而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教育挑战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教育需求,育人者(老师)需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手段及方法,除了通过实践活动灌输理论上的思政教育外,还要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工具,搭建教育平台,为学生延伸教育渠道,同时还要合情合理理地延伸一些教学环境,如隐性教育、性教育的资源整合等,该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方法和手段必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易被学生们所接纳,进而提高思政工作的高效教育及成就。

【参考文献】

[1]乐茜.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才智,2018(22):22-23+25.

[2]崔莉.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2):242-245.

[3]岳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 汉字文化,2019(1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