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2019-12-09杨苗
杨苗
课型:
造型与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视的一些知识和简单的应用。
2.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形式,运用透视、构图知识来画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讲解,了解一幅好的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并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情感。 教学重点:
在风景速写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
能够绘制两种透视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些相关资料图
学生:铅笔、橡皮、画板、画纸等绘画工具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在学段上尚处于过度的适应期,由于小学美术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存在差距,很大一部份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所以积极性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同时教会学生绘制两种透视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出示学校乒乓球台图片,请同学们观察站在不同角度会出现哪些视觉现象?
学生答:会出现不同的透视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二、 精讲点拨:
1、 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学生分组讨论,得出问题答案)。
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其方法依据人视觉呈现中的近大远小原理,视点、消失线和消失点等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体立体形状。
2、 展示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学生总结:
①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的是物体的正面。
②由于透视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③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由于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3、 .展示课件:通过图片由组长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成角透视规律、概念、特点 。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面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是最富有立体感的。
教师补充: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规律,也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
三、 赏析作品、巩固知识
出示不同的透视作品,请同学们说说都属于哪种透视现象?
教师归纳总结: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四、 练习与评价
1. 學生自行完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画法。
2.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给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