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等反思研究

2019-12-09冉思琪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袍哥反思文化

【摘 要】 “袍哥”文化、码头文化以及所产生的江湖习气是植根于重庆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所产生,与当今的法治精神和德治要求相违背,与当今党员干部及群众的价值观追求格格不入,属于落后的文化,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改正。开展对“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等反思研究,对肃清不良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和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袍哥”文化 码头文化 江湖习气 反思

一、“袍哥”以及“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

(一)“袍哥”起源及“袍哥”组织概况

“袍哥”是活跃于清朝至民国期间的一个民间组织——哥老会的成员的统称,主要以当时的川渝和西康为活动区域。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袍”出自《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的“袍”,意思大概是与兄弟同袍泽之意。一种说法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兄弟。刘师亮所写《汉留史》中提到“异姓如同胞,见面称哥弟,取‘胞、‘袍谐音之义。”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典故。《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曹操逼降后,曹操给予他很多金银财帛,他只收下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着,穿时新袍在里,旧袍在外。曹问其原因,关羽说“受丞相新袍,不敢忘大哥旧袍”,因此将这个“袍”字作为帮会名称,意为“兄弟情深,忠义两全”。

“袍哥”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辛亥革命之前,以“反清复明”为行动宗旨,具有一定反帝反封建的积极作用。“袍哥”在清代只是一个少数人参加的民间秘密社会组织,由于具有反政府、反社会的倾向,因此长期是统治阶级的打击对象。第二个阶段是民国至解放前夕,经过长期发展,“袍哥”这个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成员遍布各个阶层,对四川近代社会发展尤其是民国时期四川的政治、军事产生重大影响,国共两党都曾利用其力量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袍哥”组织成为一个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半公开的民间社会组织。“袍哥从清朝统治下的“会匪”变身为革命的“功臣”,从非法的民间秘密结社变成为合法的公开的群众组织,各地袍哥“公口”挂牌公开活动,盛极一时。”第三阶段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在全国掀起镇压包括“袍哥会”在内的“反动会道门”组织的活动,“袍哥”组织被取缔,但“袍哥”文化仍在社会中隐秘存在并产生深广影响。

(二)“袍哥”组织的特点

1.规模大、成员结构复杂

关于“袍哥”这个群体的成员规模有多大、在地方人口中占多大比例,在以往研究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从已有的文献中都显示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袍哥”组织成员结构复杂,尤其是在民国时期,“袍哥”成员广泛分布于四川的各个阶层。“重庆各阶层袍哥的分布,保甲人员占百分之九十,同业公会会员占百分之七十,职业公会会员占百分之八十,军警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特务人员占百分之九十,各行庄商号学徒和店员占百分之二十,土匪、小偷、流氓,妓院、舞厅、茶旅馆、澡堂老板占百分之百。”

2.有严密的组织规范

“袍哥”能够成为一个历经百年的秘密社会组织,就是依靠其内部严密的组织规范,违反帮规者会遭受残酷的惩罚,通常这种惩罚方式是革除“袍哥”会籍、遭受体罚甚至采取自杀方式。这种严密的组织规范在其“行动纲领”——《海底》上有详细记载。

“袍哥”群体内部有着严密的等级制度,上层是舵把子,负责发号施令、掌控一切;中间是三哥、五哥、六哥(“哥”也被称为“爷”)等;下层是小兄弟们,负责服从命令、接受控制。加入“袍哥”者,还要经过一套繁杂的程序,首先考虑身家是否“清白”,尽管三教九流都可以参加,但是妓女、剃头匠、修脚匠这些从事“贱业”者不能参加。其次,新入会者必须要得到若干“袍哥”的支持。先是“恩兄”介绍;再请一位“袍哥”当“引进”,意为引进新人;然后再请一位“保举”,表示愿意为新入会者以后的表现承担责任。最终够资格入会者,还有一套复杂的加盟仪式。

3.崇尚暴力

虽然“袍哥”介入地方社会公共秩序,能够起到一定管理社会治安、调解矛盾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管理和法制规范的不足。瞿秋白认为以袍哥为代表的游民无产阶级,“因为破产失业最受苦痛,他们那种暴动的反抗性是很厉害的”。“袍哥”内部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和矛盾,并且“袍哥”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匪、强盗,这又对社会秩序以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在蒲殿俊任都督时,这时保路同志会的同志军因绝大部分是哥老会的势力,军政府对他们又无法律约束,因之哥老会公口完全公开出来。防军、流氓,本来都是哥老会人,一时得意非凡,为所欲为。市民争取参加袍哥,希图自保,人心浮动。袍哥们日益跋扈飞扬,寻仇报复,日有所闻。沿街所见,打英雄结,插花蝴蝶者,比比皆是。”

(三)“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的内涵

文化的核心形态是信仰、价值观、意识形态,是社会制度的基础,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袍哥文化是‘袍哥组织及其成员因其游民化的生活状况和行为方式而形成的‘反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包括成员的“义字当先”的价值观、严密的行为规范以及其特殊的语言体系——“袍哥”隐语。

大多数“袍哥”将码头设在茶馆,甚至不少“袍哥”自己开办茶馆,把茶馆作为“袍哥”的活动场所。一般挂有“某某社”或者“某某公口”牌子或灯笼的茶馆,就是某个跑个码头。也就是说“码头”并不是真正指的现实意义上的河边的水运、货运码头,而是指的势力范围。“袍哥”在茶馆或者其他地方建立公口,各公口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将某地段看作自己的“码头”,并且负责维持那一地段的公共安全、化解矛盾冲突以及保护该“码头”的经济利益。一个“袍哥”新到一个地方,就要拜见当地“袍哥”的公口,這个过程就叫做“拜码头”。码头文化指的就是“旧时帮会划地为界、圈起‘码头,拉帮结伙,巧取豪夺,无论行商做官,还是卖艺乞讨,不拜‘码头就难以立足”。“袍哥”各码头或者公口之间均相互照应,将保护和照应兄弟视为理所当然。码头文化的本质,就是为了圈定自身势力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和小团体利益。

马克斯.韦伯的权威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三种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和法定权威。其中魅力权威建立在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创业奇迹的基础上,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因为他有非凡的智慧、创新力。“袍哥”这个群体正是建立在魅力权威的基础上,这也要求“袍哥”的领头人必须讲义气、有智慧,追求兄弟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从而获得下属兄弟的支持。“哥老会最推崇‘兄弟义气、‘任侠之风”。而这种“义气”又是无原则的义气至上,在某些时候甚至背离基本的道德规范以及游离在社会秩序之外。在这种以“义气”为行为准则的江湖习气影响下,民众普遍习惯“拜把子”,互相之间称“老大”“老板”,搞人身依附,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的消极影响

(一)对于社会治安的不良影響

由于“袍哥”各公口之间互不隶属,因此各公口之间经常因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生火拼和冲突。对于“袍哥”来说,信奉毫无原则的侠义、用武力夺取势力范围是他们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本身就对社会治安产生严重威胁。除此之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袍哥”的传统本身对社会大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在仍有“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残留,这对于黑恶势力的滋生以及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危害普通社会大众的利益。

(二)对于社会风气的扭曲

社会风习是社会面貌、民族性格的最大形塑机制,“袍哥”文化、码头文化中有大量封建社会的行帮习气和江湖作派,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文明、秩序、和谐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浸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优秀文化和优良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在“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的影响下,社会上流行“拜把子”“义结金兰”、认“干亲戚”。“在‘结拜的兄弟中间,可以互通有无、互相提携,可以攀援汲引、易子而仕,从而使公道溺于私情,让正义亏于嗜欲。”

(三)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不良影响

如果党内政治生活“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大行其道,我们的党员干部就会放弃党性修养,大讲江湖义气,与“围猎”者称兄道弟,公权私用。在这些人眼里,讲江湖义气,好像是“有情有义”“为兄弟两肋插刀”“够朋友”的表现。但对党员干部而言,这正是不讲规矩、不顾纪法、对党和人民背信弃义的表现。“过去10年,重庆相继发生薄熙来、王立军案件和孙政才案件,对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伤害极大。这一方面是因为薄熙来、孙政才作为两面人,其瞒天过海的行为一时不容易被识破,另一方面也与重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相关。”

三、消除“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的消极影响的可行性路径

(一)切断不良文化的传播路径

把好大众媒体的导向关。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受众数量众多,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大众媒体的导向问题尤为重要。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大众媒体传达出的歪风邪气予以扶正纠偏,尤其是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为了影视效果,对于“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等一边倒地赞扬的倾向要扶正纠偏,让大众媒体这一传播利器成为弘扬重庆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封建腐朽文化的载体。

(二)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交往与合作得以共存共处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体系,自国家产生后,它们始终都是国家治理的两种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将法律调节的规范要求的明确性、惩治的强制性、协同力的平等性与普遍性等优势和道德调节的广泛性、约束的内在性、运行的低成本性等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好法律与道德各自的独特功能与作用,取长补短而达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实现法律与道德同频共振的社会善治。

(三)培育和弘扬新时代重庆优秀的人文精神

重庆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的伟大实践,孕育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重庆人文精神,成为推动重庆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和自觉践行“红岩精神”,进一步深入挖掘“红岩精神”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鼓舞人,以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300多位革命英烈的浩然正气感召人,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弘扬红岩精神、开启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岩精神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大力培育和弘扬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炼出来的重庆人文精神——“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敢作敢为”。让优秀的重庆人文精神成为全民共同的精神追求,为早日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凝心聚力。

【参考文献】

[1] 刘师亮.汉留史[M].成都求新印刷厂,民国27年:25.

[2] 孟小军.孙薄王案发生与袍哥文化、江湖习气相关[N]重庆日报, 2018-04-26.

[3] 赵清.袍哥与土匪[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60.

[4] 刘师亮.汉留全史[M].中外印刷公司,1935:3.

[5] 王笛.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280.

[6]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M].人民出版社,1987:78.

[7] 黄遂生.同盟会在四川的活动[M].载于《辛亥革命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37.

作者简介:冉思琪(1996—),女,汉族,重庆万州人,教师,学历:2018级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在读研究生,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理论及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2018年度校(院)级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批准号:CQDX2018B—110。

猜你喜欢

袍哥反思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袍哥文化与巴蜀现当代文学概论
试论巴蜀影视剧的清水袍哥与浑水袍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四川袍哥会的膨胀与覆灭
乡村秘密社会的多种叙事——1940年代四川袍哥的文本解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