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2019-12-09魏晓燕
魏晓燕
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而幼儿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其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对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情感的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则可受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幼儿的道德行为;情感既是接受知识的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激素;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时,要对他们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一、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平日里,家长的尊老爱幼,主动给老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对周围人的友善,对困难者的帮助,对弱者的同情,对蛮横无理者的愤慨等,这点点滴滴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要有选择地带幼儿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选择地看一些电影、电视,有选择地去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同时,还应对幼儿听到和观察到的不良社会现象,及时告诉幼儿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逐渐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在师幼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用遵纪守时、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去影响感染幼儿,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发挥“移情训练”的作用
幼儿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自觉地从他人立场去理解别人,很难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首先要鼓励幼儿与他人相互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知道别人也可能有着与自己一样的感情,為情感的共鸣提供基础。其次,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情感洞察力之后,再逐步加深幼儿对情感的理解力,让幼儿学会辨别、分析他人的情感。可通过不同的面部表情辨认,启发幼儿思考引起不同情感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经验中经历过的特定社会情境,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步理解其情绪产生的原因,更好的体会他人情感。
三、利用艺术的陶冶作用
对识字较少的幼儿来说,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读给他们听,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丰富情感体验的目的。幼儿在认识上具有形象化的思维特点,文学艺术作品以其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能给人以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陶冶。因此,我们选择设计了故事《迷路的小花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并把其设计成了幻灯片、动画片播放给幼儿看,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中主人公的困境和悲惨遭遇,用艺术形象吸引、感染幼儿,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激发幼儿的同情心,比如: “小花鸭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小朋友想如何帮助她?”等等。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景在幼儿头脑中栩栩如生,故事中主人翁的困难和不幸,深深打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噙着泪花儿沉浸在震动、同情的氛围之中,进而想出了一系列帮助小花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办法,同情之心溢于言表。
四、注重游戏的体验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我们应注重游戏的体验作用,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如通过音乐游戏“小娃娃跌倒了”,通过表演,让幼儿感受到跌倒后的疼痛和情感上的需求。引导幼儿想想,这个小朋友是不是摔疼了,很难受,小朋友遇到小娃娃跌到了应该怎么做,我们听听歌曲中的小哥哥是怎么做的等等,教育幼儿向歌曲中的小哥哥学习;并通过表演,学习一些安慰人的方法及助人的技巧和要领。通过表演角色游戏“假如我是盲童”,启发幼儿体会如果自己是一位盲童,会有什么感受,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在自己穿越马路找不到人行横道时会怎么想,自己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通过表演,使幼儿亲身体验到盲童的痛苦和不便,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萌发同情心。进而提问幼儿:如果你看到一位盲人在马路上寻找人行横道,你心里会怎样想?你应该怎么做?培养幼儿的同情之心和亲社会行为。
五、重视活动的实践作用
幼儿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进而使道德行为成为习惯,产生质的飞跃,必须多提供活动机会,重视活动的实践作用。因此,我们常带幼儿到儿童福利院参观、慰问,开展“扶孤助残献爱心”活动;组织幼儿看新闻,开展“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活动。在儿童福利院里,当孩子们看到残疾儿童那无助的目光时,幼儿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们争先恐后地帮助残疾儿童穿衣服、喂食物、表演节目等,连平时最调皮的洋洋小朋友都神情专注地给一个残疾儿喂蛋糕,还关切地问:好吃吗?同情友爱之情溢于言表。在给灾区的小朋友捐献礼物时,许多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图书、铅笔等,连平时最小气的鹏鹏也非要他妈妈买最漂亮的铅笔盒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从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颗颗纯总之,幼儿情感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它依赖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捕捉幼儿生活中的点滴事件进行随机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步了解他人的意愿、情感、思想,唤起情感共鸣,同时教给幼儿一些安慰语言和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一些助人技巧和要领,把同情、怜悯之心落实到行动上,为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幼儿人人成为爱的天使,让世间处处充满爱,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