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应答现状改善的思考与研究

2019-12-09宋旭峰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课题水平同学

宋旭峰

学校课题《农村小学课堂交流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活动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开展着。根据学校课题的总安排,我们主要负责《学生应答》的子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学生应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可喜的变化

师徒结队的老师、新教师、教坛新秀展示课上的老师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班级上课,学生应答水平的情况参差不齐,新教师在课堂上还没有太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答习惯;有经验的老师,班上学生的应答水平有较高的水平;年轻老师的课堂看似热闹,学生应答也比较准确,但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不高。反思这样的结果,我们发现学生的应答情况与上课教师在学生应答这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学教程中,学生应答情况也跟上课教师把握教材的程度有关,能否抓住教学重难点来教学,能否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关。就我校学生的应答水平来看,学生的应答水平与原来相比,整体水平提高了。主要表现为学生开始愿意主动交流;学生的站姿不优雅,语言表达不规范,声音不洪亮的人数少了;学生的回答偏离老师的提问现象在减少;学生回答没有自己的见解的时候少多了,时不时地课堂新生成点让听课老师点头赞许。这些良好现象的出现正是我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上课老师在课题研究的影响下所取得可喜变化。

二、客观地思考

根据学生在各个层面的展示课来看,学生应答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我们发现上课的老师课堂在悄悄发生变化,学生也在老师的影响下知道了该怎样应答,不太会的同学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答。这就是课题研究的价值之所在。我们再通过科研组老师的课堂观课,调查学生个案等途径知道了学生应答变化好的主要原因有:1、学校处在农村,老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应答水平。2、老师在课堂上开始对学生的应答进行训练。3、老师开始关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培养。4、老师在思考自己的课堂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段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应答。为此,老师在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外,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应答水平提升训练,从而努力改变了农村小学学生不善于表达的“魔咒”。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生也是最棒的!

三、具体地做法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跟人一块走。”正因为我们课题研究有一群人在走,所以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现将大家一些可取的小经验进行分享:

(一)激发应答的兴趣

我们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那学生能在课堂上干些什么呢?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愿,追根溯源,学生对我们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我们没有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果是胆小的孩子,我们将创造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给他,针对他的正确回答,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是爱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同学,老师可以用助学伙伴帮助,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活動让他们参与应答之中。如果是表现很优异的同学,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和空间,让他们的榜样力量得到彰显。针对一学期表现优异的同学,老师颁发奖状或发红榜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优异的同学。总之,老师想办法,让学生知道应答会带来的荣誉,让学生主动动起来,主动对老师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与应答。

(二)想策略,让应答有出路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课堂也动起来了,老师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应答水平呢?上课老师要强化训练。老师可以收起自己高高在上的样子,俯下身子走进学生,听一听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一些改变(改变学生的方位),改变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同桌互教等),创造性地使用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乐于去表达,提高学生课堂口语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注意照顾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学生,力争每个孩子都有应答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应答习惯就养成了。

四、应答奖励机制的持久介入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会持续很久。因此,我们老师就要注入“活水”。这就是要在课堂上使用多种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应答。低年级学生,老师采用物质奖励、课堂上发粘粘贴、语言上表扬优秀同学、给会回答问题的小组加分等评比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应答积极性。中年级,老师主要采用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的形式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应答积极性。高年级,老师采用口头表扬、积分和免写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勇敢说,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可根据事先的约定,学生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老师根据不同的年段特点采用不同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应答积极性。

五、规范学生的应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是无比聪明的,只要老师肯下功夫,制定一些应答方面的具体要求,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形成一定的应答习惯。如:面对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老师就要求学生站姿端正,吐字清晰,自信,声音洪亮,应答时要与老师或同学有眼神交流。刚开始,学生不自然,也不习惯,但是老师严格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再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课文文本问题时,学生在回答时,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知道说到了哪里。但是学生在规范地应答表达中说:“请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多少页的第几自然段的第几排。”这样一句简单的提示语放在应答问题之前,所有的学生都集中了精力,也明白了回答者所陈述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学习得到了顺利地开展。这样的应答训练不会占用太长的教学时间,但良好习惯的养成,它能让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我们课题组老师深入课堂去听课,严格量化学生应答情况,认真反思课堂行为,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为我们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服好务,也让我们学校的科研更有接地气!

猜你喜欢

课题水平同学
张水平作品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35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