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2019-12-09赖海群
赖海群
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呢?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据有关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幼儿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发生率从1%-50%不等,其中较为严重者可达2.14%-9%,而较为常见的主要在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障碍。
家庭是幼儿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幼儿长期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包含着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家庭人口和社会关系、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幼儿心理健康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
托幼机构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进入托幼机构的儿童,托儿所或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对其心理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和其他社会人群一样,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包括经济关系、伦理道德、社会安定状况、社会文化发展程度、宗教、风俗习惯、社会福利状况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着幼儿的心理健康。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或过分恶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会造成影响。例如,环境的污染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从而也就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幼儿园则是孩子最早进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因此家长与教师应该携手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氛围,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一)教师应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氛围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1.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氛围
《学前教育研究》有这样一段卷首语:“带着爱,站在一旁,用心关注他,用鼓励的眼神和微笑引导他去做,只是当他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才去帮助他;而不是从头到尾命令他去做什么,或阻止他,不准他做什么,你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来得丰润的多。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
2.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氛围
马斯洛有一名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3.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氛围
幼儿教师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最崇拜的人,在孩子眼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他们钦佩和信服,老师从某件事流露出来的感情和表示的态度,对幼儿都会起着浅移默化的作用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
4.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氛围
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二)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氛围
一是父母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使孩子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家长要给孩子一种安全的家庭生活,创造团结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气氛,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满足孩子合理交往的需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父母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来感染孩子。
二是丰富孩子的情感生活,促使孩子情绪健康。尊重孩子获得的兴趣和自发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不要对孩子自发的活动给予过多的干预和限制,鼓励他们各种探索性的行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孩子在失败和成功的反复实验中。
三是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促使孩子适应挑战。当前独生子女比例逐年提高,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过多保护,如果一旦接触新环境或者受到挫折,就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和失望。
(三)家园共育,对幼儿实施行为指导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家长会以及“家教园地”中都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常识。
二是利用家园联系册、家访、电访等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沟通方法、统一思想。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建立个案分析与追踪观察。
四是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联系。
家园配合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使幼儿的心理素质明显增强,而且也可使家长的认识也提高了,这对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走路线上!自信,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对他们进行早期培养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增强幼儿心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