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争斗
2019-12-09赫兰兰
摘要:《双城记》是狄更斯以发过大革命时期的巴黎伦敦为背景,围绕梅尼特医生、达尔内等人物命运展开描写的。作品中塑造了各色人物,通过“善”与“恶”人物命运的对比,展现了作者人道主义情怀,宣扬以德报怨的仁爱思想。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仁爱精神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双城记》中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人文主义情怀以及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在历史事件中剖析现实阶级矛盾,通过小说人物善与恶的争斗和比较,展现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罪恶,塑造美好的人物形象,凸显人性当中的美好品质,从而抒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双城记》写作背景简析
《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借古喻今,试图找寻解决现实资本主义矛盾的小说。狄更斯所处的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家们为自身利益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剥削。工人阶级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争取政治权利,欧洲大陆各国革命风起云涌,“宪章革命”更是把工人阶级斗争推向了更高潮。正是这一场场失败的经历,让狄更斯有了很深的感触。他看到了欧洲现状与英国、法国的历史情境有很多相似性,阶级矛盾的激化,大革命一触即发,于是将《双城记》的故事设定在“巴黎”和“伦敦”两个城市。在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历史背景下,穿插了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的人物鲜活生动,拥有坚定信念,对爱情坚贞不渝,争取自由,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二、“善”与“恶”的人物角色分析
《双城记》中,通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作者着力塑造了三类人物形象。第一类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们是封建贵阶级族代言人;第二类是包括了德伐日夫妇等备受封建贵族压迫剥削的下层群众,试图通过革命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那座大山,在复仇的过程中迷失自我;第三类则是梅尼特医生及其女儿路茜,厄弗里蒙地侯爵弟兄的侄子达尔内,以及和达尔内长相相似的律师卡尔顿,他们即使历经苦难,却拥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拥有完美的结局。其中女性人物中“善”与“恶”的较量最为明显。
德伐日太太生长在农民家庭,一家饱受贵族迫害。姐姐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蹂躏致死,姐夫死于劳役,哥哥为复仇被杀,最后父亲被气死,从此家破人亡,长大后成为革命的先锋。她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性思考,变得冷漠、残忍,变成了一个与仇人不尽相同的杀人恶魔。善恶终有报,作者用死亡诠释了她在小说的命运。
小说中还有一位女性人物——梅尼特医生女儿路茜,她和德伐日太太有着相似的遭遇。两个女人原生态家庭皆是遭受了法国封建贵族的迫害,拥有相似的遭遇,但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路茜父亲梅尼特身为医生,因替德伐日太太的姐姐和哥哥看病,了解到了事实真相,出于善良的本性,伸张正义,向朝廷告发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在监狱中囚禁了18年,致使梅尼特医生精神失常,他的妻子也因思念过度,在两年后忧郁致死。
两位女性的遭遇是极其相似的,与贵族侯爵兄弟都有着血海深仇,可是因为对待仇恨的方式不同,促使两人有着不同的命运。路茜善良质朴,最初以为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后来得知父亲依然活着,不辞劳苦,在巴黎和伦敦两地奔波,原本看起来柔弱的她表现出了超人预料的勇气,竭力解救父亲。回到伦敦后,她对父亲悉心照顾,用耐心和爱使父亲渐渐恢复了神智。同样,丈夫被捕时,她放弃自尊哀求德伐日太太,想方设法营救丈夫。路茜爱上了自己仇人家的后代,她不顾外界的眼光,与达尔内相爱,用爱的力量化解矛盾。一个深爱着路茜的男人卡尔顿出现了,她为不能帮助卡尔顿改掉浪荡的生活习气自责不已,以其人格魅力使得卡尔顿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她对每一个人都保持着宽容、仁爱之心,最终历经磨难后一家团聚,回到伦敦,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仁爱精神的呼唤
小说通过社会不公和人性黑暗的描绘,更加凸显了人类仁爱品德的高尚,塑造了不同出身不同阶级人物的仁爱与牺牲精神。
律师卡尔顿,他酗酒成性,虽然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没有努力改变,只是听天由命。他觉得世界上没有人关心他,他也不关心任何人,孤独与绝望同时而生,失望与挫败跃然纸上。直到路茜的出现,改变了他,使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路茜有自己深爱的人,于是他将自己的爱埋藏在心底,他随时愿意为路茜做任何事情。直到达尔内被判死刑,為了路茜一家的幸福,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达尔内,兑现对路茜的诺言,消除暴力,将爱情和道德素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作者对仁爱精神的呼唤。
达尔内是贵族圈子里的叛逆者,和贵族本应该有的性格、行为截然不同,举止优雅,待人谦和有礼,充满正义感,对路茜一往情深。他为了正义脱离贵族圈子,和父母断绝关系,抛弃了爵位和领地,自食其力。小说中,达尔内从不压迫别人,也不关押他人,只身一人来到英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情人民,爱惜群众劳动果实。他深爱路茜,但却不强迫占有,冒着生死危险,前往法国巴黎拯救加贝尔,即使身陷囹圄也心系路茜和梅尼特医生。所有这些都是他绅士仁爱品质的体现。
小说《双城记》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从历史到现实,善与恶的争斗未必都如作家憧憬般的美好,但《双城记》却开启了英国文学中人道主义的先河,是英国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刘硕,赵俊平.解析《双城记》中德伐石太太死亡命运的玄机[J].科教文汇,2017(5):156-157.
[2]康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批判——狄更斯《双城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5):62-63.
[3]徐艳.分析狄更斯《双城记》中闪耀人道主义光芒的人物形象[J].考索探微,2018(21):223.
[4]邹瀚卿.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2):47.
作者简介:
赫兰兰(1984.7-),女,辽宁辽阳人,现就职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