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

2016-05-28张雪松杨晓于凤志

考试周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人道主义

张雪松+杨晓+于凤志

摘 要: 《双城记》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众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中对于封建贵族阶层对下层人民的荒淫和压迫及下层人民在压迫之中艰难度日到准备革命起义等部分刻画得入情入理,在这法国大革命的漩涡中,为读者展现出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为观众上演了善恶生死、瞬息万变的冲突。

关键词: 《双城记》 狄更斯 人道主义

一、《双城记》的背景及内容简介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市郊的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时就必须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他曾经在皮鞋作坊当过学徒,也曾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20岁时当报馆采访员,正由于童年贫苦不幸的遭遇及下层人民悲惨的处境,使他的作品都细致而深刻地描绘出那个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现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的形象,表达出狄更斯本身对于封建贵族阶级的丑恶嘴脸的揭露与批判,也流露出狄更斯对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及对贵族势力的伟大抗争的同情。

《双城记》讲述了曼内特医生为农妇一家打抱不平,反获罪入狱,在巴士底狱监禁了18年。出狱后曼内特与其女露西相遇却发现她与仇人的儿子达尔内互生情愫。为了女儿的幸福,他放弃仇恨。此时法国大革命的旋风袭来,贵族们被送上断头台。达尔内为营救管家被革命者抓获,并判处死刑。最后深爱露西的律师助手卡尔顿为爱献身顶替了达尔内换来了达尔内与露西的幸福。

二、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内涵

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体系,提倡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思想被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并起到了积极的反封建作用。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人道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形成了狄更斯这一派的“勿以暴力抗恶”思想。这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因此,狄更斯内心深处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从《双城记》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无论是从封建贵族的邪恶压迫中,还是主人公的爱情主线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狄更斯深沉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正是《双城记》直到今天依然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三、《双城记》中人物形象折射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曼内特医生

曼内特作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从他放弃仇恨到同意婚事的情感变化如实地反映出人道主义精神。并且作为作品中社会中层的代表人物,渴望着安定平稳的生活,希望远离动荡不安的社会。曼内特医生看到侯爵罪恶暴行后,不畏压迫大胆揭发的正直,不计前嫌同意自己女儿与仇人之子婚事的善良,以及因为自身的牢狱之灾、妻子惨死明明可以去怨恨埃福瑞蒙德侯爵和其家人却选择了原谅的这种宽容,都体现出作品及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达尔内

达尔内作为拥有仁爱之心的代表人物,不满于贵族阶层的暴行,放弃高贵、安逸的生活,自谋生计,并且让管家怜惜人民削减赋税,为穷人提供周济,并且为了不违背自己的仁爱之心,冒死营救忠于家族的管家。深受牢狱之刑的他担心的并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妻女与岳父。这些都是达尔内仁爱之心的体现。另外,达尔内身上另一种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对人人平等的尊重。当他对露西产生爱意时,并非同他家族暴力抢夺的长辈一样,而是尊重露西的选择,等待露西内心也对他产生爱意后才进行表白。他尊重曼内特医生。在他们的交谈中,达尔内表达出不会破坏他们的父女情,并且对他永远忠诚。这一切行为都是人人平等的观念,也体现出狄更斯对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诠释。

(三)卡尔顿

卡尔顿作为《双城记》中最重要的爱情主线中的重要人物,深爱着露西,但清楚自己身上的懒散的陋习不能带给她幸福而选择退出。并且看到了与自己长相相似却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的达尔内,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在露西婚后依旧对曼内特医生家予以关注,甚至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卡尔顿身上为了爱情而流露出的奉献精神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另一种体现。面对爱情,他并没有得到过什么,也不求露西回报什么,仅仅是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对爱情至上的一种诠释。这种利他的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性之中善良无私的一面,同样是一种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埃福瑞蒙德侯爵

埃福瑞蒙德侯爵作为封建贵族的典型代表,恶贯满盈的行为使下层贫民心中的怒火持续燃烧,使复仇的渴望持续骚动。为了淫乐,残暴地害死了德伐日太太的四位家人,并且肆意地轧死农民的孩子,扔下金币后扬长而去。种种都推动了大革命的暴发,注定了侯爵最终会被人民报仇而死。侯爵的做法都与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这种残害人民的魔鬼势必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作为封建贵族阶层的典型代表,他的没落是历史的趋势。

(五)德伐日太太

德伐日太太是《双城记》中的“复仇女神”,作为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她的经历非常悲惨。家中四口人均被侯爵折磨而死,这使广大读者都对她产生同情。但正是这悲惨遭遇使仇恨之火在德伐日太太心中怒烧。大革命之前德伐日太太将仇人的罪证都默默地记录下来,以酒店为联络点,暗中组织革命力量。革命爆发以后,下层人民内心的仇恨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势不可挡。“德伐日太太右手握一柄斧头,腰间挎着手枪与快刀,用尖刀割下监狱长的脑袋”,这句描写为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灵魂被仇恨扭曲的复仇狂。这个冷酷的嗜血者坚持杀死达尔内甚至要“斩草除根”。这种没有怜悯心的冷血杀手形象也不被人道主义容忍。因此,她最后的下场是死于自己的枪支走火也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

四、结语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矛盾,批判了封建贵族阶层的暴行与残忍,并且在作品中狄更斯所刻画的诸多人物形象大都对博爱、仁爱、宽容、善良、勇敢、牺牲进行了生动诠释,也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追求。总之,狄更斯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逼真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描写技巧引人入胜,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思考着人性中光明与黑暗的两面性,美好的结局也让人们认识到善恶对决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胜利。

猜你喜欢

双城记狄更斯人道主义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