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究
2019-12-09沈华娣
沈华娣
【摘要】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历来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点。小学低段学生识字量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以提高低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探究
一、问题起源
我在教学低段的学生时,发现学生掌握单纯的算理和算法时比较得心应手,但一遇到文字类应用的解决问题类型,学生错误百出:反馈中审題错误,列式加减法错误,计算错误,等等,让老师措手不及。主要由于低段学生知识未完全掌握、读不懂题目、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抄错数字,等等,所以急需老师引导找出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理归纳
现在新教材的问题解决有纯图片呈现的、有对话式呈现的等,一般都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并让他们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适应千变万化的问题。
(一)认识标注常用词
低段学生在读题中往往会“读半边字”或者索性跳读,甚至不读,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靠猜测来完成题目。识字量太少阻碍了学生读题,也阻碍了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于应用题中常见的名词要有指导,如“多、少、一共、还剩、原来、同样多、相差等”,比如先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老师就在黑板上空白处写出并标上拼音,平时练习可以抬头找到该字,久而久之,这些常见的词语就变成孩子们的老朋友了。
(二)讲出主要意思
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出示题目后,有的学生不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会做不会说。这时我就让学生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把题中所给的条件或问题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再复述一遍,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解决下图的数学问题时,先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个,什么是不知道的,怎么问,学生会得出,“从图中可以看出图里有萝卜”“有左边6个和右边3个”“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从而使得图示的内容和语言结合变得充实而有数学的意义。
(三)画出关键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题所提供的信息较多,在解答这一类题时,我引导学生从多个信息中找出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在画线记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读题时,把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画出来,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做必要的解释。然后再着手解决问题。例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解决问题,简单的教会学生画知道的“玫瑰花2朵”“菊花2朵”,找问题里的关键词“一共”,得出用2和4列式,“共有多少”表明用加法。
(四)画一画过程
把题目“画”出来,用简单的图形把数量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年级上册《比多比少》《排队问题》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利用画图来帮助解决问题,并不是高年级的“高要求”,而应该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就让学生去学着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学生才不会感到困难。
除了以上的方法,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保证自己能看清运算的符号和数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养成认真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的习惯,整体记忆,写好后可以迅速与原题目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误读而带来的错误;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由于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7.05.01
[2]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西南大学.2013.04.10的展开,达成了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