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P视角下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2019-12-09陈利黄孝晖潘成刚
陈利 黄孝晖 潘成刚
摘要:随着文化旅游发展的逐步升级,浙东唐诗之路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显著。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与当代浙江文化旅游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在诗路的旅游开发模式上明显存在产品单一,串联度较低,旅游者体验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RMP(昂普)理论分析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从产业融合、产品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提出建议,以促进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RMP(昂普);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
“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他们大多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过剡中,至天台山石梁飞瀑。“浙东唐诗之路”是因唐代450多位诗人在浙东游历留下了1500余首诗作而闻名。因而,浙东唐诗之路可以定义为一条具有景观特色的、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山水人文之路。
一、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R性)分析
浙东唐诗之路自然遗产丰富高端,山岳景观壮美雄奇。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甫、韩愈、刘禹锡、皎然、贾岛、韦应物、孟浩然、王昌龄等都在浙东留下了足迹和诗作,是全国范围内唐代诗人行踪最为密集、留有诗歌数量最多的区域。这些都为诗路的旅游线路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表1所列。
经过调查研究,现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存在问题:
(1)景区缺乏整体规划,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浙东唐诗之路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但沿途大多数景区还处于旅游开发的起步阶段,定位不明确、特点不鲜明等明显问题无法为旅游者提供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多数景区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这些景区虽然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却难以向旅游者提供便利岀行的选择,致使一部分的旅游者持观望状态。
(2)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不规范化。浙东唐诗之路所涉及的景区、酒店以及餐饮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于唐诗之路的理解不深,多停留在对于“诗路”这一品牌字面的理解,并缺乏综合的服务能力以及系统的管理知识,难以为客人提供深 层次文化体验式服务,以致旅游者很难摆脱“到此一游”的名胜古迹游览模式。
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市场(M性)分析
随着旅游开发热的兴起,文化型旅游资源得到不断开发,旅游开发层次不断提高,旅游开发建设逐步向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旅游线路开发方向转变,兼具了传承地方文化、扩大区域旅游宣传等多种功能。现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市场优势:
(1)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独特,旅游开发价值大,市场基础好。浙东唐诗之路从区位条件看,浙东唐诗之路位于杭州的萧山、绍兴、宁波、台州四个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民间资金活跃,人口规模大,市场基础好。从旅游产品看,唐诗之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区域旅游品牌知名度较大,以文化旅游开发为导向,旅游体验效果好。
(2)知名度大,市场需求突出体验性。我国具有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旅行者足迹不断积累,形成了后人熟知的交通古道。这些文化古道不仅拥有传承文化的名胜古迹,而且具有较大的品牌知名度和旅游开发价值。因此,唐诗古道旅游产品较突出的市场需求就是能够让游客体验到唐诗文化,从而获得旅游体验享受。
三、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产品(P性)开发思路
基于对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的资源和市场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旅游开发和建设建议:
(1)串联节点整体规划,推出多层性文化体验旅游项目。针对目前浙东唐诗之路开发现状所存在的节点呈碎片化,开发同质化等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启动全局规划,加强区域之间合作,有效串联节点,针对浙东唐诗之路所蕴含的不同内涵加以区分,整体规划设计不同的旅游路线和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旅游者的需求。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更多高端需求旅游者。目前浙东唐诗之路的开发水平还比较落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性,不仅做到加强“诗路”沿线各个景区节点基础设施的改进,更应该强调完善串联节点线路的交通便利建设,使旅游者能够真正做到用适应现代人体验的交通方式重走诗人的唐诗之路。
(3)积极打造诗路IP,助推体验式旅游营销。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旅游节庆策划、文化与工业产品融合,把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创意产品,让游客通过观赏、 聆听等多种方式体验旅游产品服务,提高文化体验质量。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实现唐诗之路文化产业化的理想路径,也能够加强旅游者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扩大文化旅游地的宣传。
浙东唐诗之路的开发与振兴是浙江旅游发展的契机,不仅可以盘活浙东的旅游资源,为“诗画浙江”这一品牌夯实基础,并且可以全面提升浙江的人文气质,提高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并加速旅游相關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曹正霞.谈“唐诗旅游”的问题与策略[J].发展,2009(11):62.
[2]何兰兰.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现代商业,2018(23):31-32.
[3]陆晓冬.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社会经济动因浅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6(03):170-173.
作者简介:
陈利(1985.8-),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黄孝晖(1998.3-),浙江湖州人,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潘成刚(1980.1-),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