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2016-11-24兰楠

2016年35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

兰楠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处于变迁之中。本文从羌族文化的社会背景、四川旅游发展对羌族文化的影响、羌族民俗文化与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双赢三个方面,阐述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羌族文化

四川地区羌族主要聚于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是四川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也是藏羌文化的重要支流之一。今天,随着四川地区特色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羌族的民族文化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迁之中。

一、羌族文化的现状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又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古羌文化被人们喻为东方的“玛雅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壮大,羌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也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风俗和文化。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羌族地区遭受损失,不仅使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也损坏了一部分羌族文化。但幸运的是,我们发现羌族文化核心区的原生羌族文化总体上保存基本完整。主要集中表现为:

一是政策环境的改变与影响。震后,羌族文化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国家的关注,抢救保护工作上升至全社会关注、集国家之力实行综合保护并拟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新阶段。政府对羌族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开放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通过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手段,带动羌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新格局给羌族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

二是建设事业的发展改变生活。在羌族村寨中修建公路、公共设施以提高生活质量;普及科学技术和种植技术以满足生活所需;搭建现代网络以获取外来信息;增设初级医疗卫生院以保障人民健康等等。从根本上改变了羌族由原有自给自足的温饱型生活状态,逐渐转变成现代化的高品质型生活。

三是社会交往的影响。随着新技术、新思维的融入,羌族人们与外界交往日益频繁,地区社会的发展及开放度也逐渐加大,被“汉化”的羌族人民越来越多,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当属文化资源。

当地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我们感到过分重视羌族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忽视了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独特文化氛围已越来越淡,逐渐失去了以往独特魅力。从中反映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中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脉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二、四川旅游发展对羌族文化的影响

1、生活方式的变化。四川的旅游业从1995年以来有了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其旅游发展对羌族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1)活动交往面扩大。羌族居民不仅可以时常来往于县城、省城,还可以到内地甚至走出国门工作、生活、探亲访友等。很多羌族青年从事旅游行业,导游、司机、酒店等行业是成为就业热点。与五湖四海的游客交流沟通,大大扩充了交往面。

(2)家用电器及通信设施得到普及。90%以上的家庭购买了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等新型电子产品,村民可以通过电子产品认识外界,了解政府政策及羌族以外地区的不同生活方式,从而刺激他们发展的动机。家用电器的广泛运用,使得羌族人民减轻了大量家务劳动的负担,娱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外沟通变得零距离。

2、婚姻家庭方面。四川文化旅游发展以来,羌族婚姻方面总的变化趋势是通婚的等级性、封闭性规则逐渐失去约束力,通婚的范围逐渐扩大。

(1)婚姻观念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外来思想的注入,封建等级婚姻制对青年人的影响已不存在。人们认为通婚不应有等级限制,羌族青年通婚的范围不仅突破了名族的限制,也突破了区域的限制。

(2)离婚率有所上升。随着社会生活的开放,羌族中的离婚率也逐渐上升。不论是否有子女,一般都不会对再婚有什么影响。

(3)女青年择偶观的功利色彩明显。在择偶观方面,在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以前,男女青年均把“心好”、“勤劳”列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具有明显的传统社会择偶观的特点。而在经济起来以后,女青年除了仍把“心好”列为首要条件外,“有钱”则取代“勤劳”成了仅次于“心好”的条件。

总体来看,羌族人们无论在生活,还是择偶观上的这种变化都折射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变迁,即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取向到发展取向。

三、羌族民俗文化与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共赢

1、开发羌族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竞争力。羌族文化是该区域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汶川羌族文化旅游资源,结合羌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及周边产业,从根本上增强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打造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带动整个区域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2、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羌族地区不仅具有历史悠久且特色的民族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将两者的优势互补,结合资源分布情况及发展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建设符合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示范点,打造成为“家家搞旅游,户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3、加强旅游发展与羌族文化保护、产业结构优化。针对目前羌族文化逐步“被同化”现象,该区域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提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将文化旅游同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经济、建筑等相结合,形成产业化结构,利用文化代表性城镇和羌寨发展旅游业。建设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注重开展社区参与活动,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4、立足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羌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立足于对原有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结合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将开发目标设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范该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经营方向和目标,将近期经济需要与长远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5-39.

[2] 马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3] 张仲炎.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戏剧,2005(1)

[4] 杨福泉.从丽江谈遗产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想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9).

[5] 邓延良.羌笛悠悠: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人民出版社.2009.5

[6] 李伟.文化边缘地带旅游业的发展选择.民族研究,2004(2):86-94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开发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