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录音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的记录与保护

2019-12-09杨星

当代旅游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杨星

摘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入手。文化遗产景观蕴含着多種多样的承载历史文化的声音元素,这些具有文化代表性和史料价值的声音组成了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声音景观与视觉景观既有机联系又相互区别。声音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的记录与保护刻不容缓。我们可以运用电影录音技术记录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为历史文化研究引入更丰富的史料形式和媒介手段。

关键词:文化遗产;声音景观;记录与保护

一、声音景观的概念

声音景观简称声景。声景(Soundscape)概念是由加拿大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R.Murray Schafer(谢弗)在1960年末提出,相对于景观(landscape)意为“用耳捕捉的景观”、“听觉的风景”,随后在各国发展。

声景可以理解为相对于视觉景观而存在的另一种景观维度,景观中的风声、雨声、雨点拍打树叶的声音、树叶迎风摆动的声音、燕子尾翼点水的声音、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鸟叫虫鸣的声音、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都构成了不同于视觉景观的另一种听觉景观。人在景观当中是综合运用其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感知多元化的景观元素的,其中又以视觉和听觉接收的景观信息最多,景观中的各种声音元素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景观信息和景观体验,这就是声音景观,它与视觉景观既存在有机地联系,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声景设计,能够让游人从“被动地听”到“积极地去听去联想”,提升游人的游览体验,丰富景观感受的多样性。我们在景观的研究中,应当重视声音景观的保护、设计、优化等方面。

二、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传统上人们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研究是借助文字、地上古建筑、地上文物、出土文物等物化资料进行的,这些用于历史研究的物化资料就是史料。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不只是文字和物件。声音是人类表达自己和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是人类获取自然界信息和社会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声音是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界同时存在的。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和过程,这种物理过程中包含和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迁的信息,声音同样是人类和自然界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在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全都消失在空气中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声音本来是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却无法用来研究历史。在有些文字资料中有对过去的声音的描述,但这种无声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动感的声音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特有的信息,仅仅是文字史料而已。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有自身独特的声音信息,这些声音信息与景观呈现的视觉信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历史文化景观独有的“基因代码”。

三、将电影录音观念引入到声景的记录和保护工作中

声景是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的保护和记录目前迫在眉睫。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美好的、多样的、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逝,其声音景观也将无处寻觅。有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来保存其视觉景观信息,但是其所蕴含的珍贵的声音信息因为图片摄影无法记录从而随之消逝,而有些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以其声音价值来突显自身价值的,单纯以视觉的手段保存和记录会损失其中的大量有价值的听觉信息。文化遗产的相关纪录片虽然可以同时记录画面和声音,但是纪录片拍摄时往往以画面为主,声音往往沦为画面的附属,声音并没有以声音景观的概念被独立的、完整的、有层次的记录下来,往往是镜头对焦在哪里,话筒便重点拾取那里的声音,以纪录片的录音思维来记录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是不妥当的,而且通常情况下纪录片的录音设备和录音技术手段比起电影故事片的声音录制要简易许多。从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段两方面来看,图片摄影和纪录片两种媒介形式只能对文化遗产的视觉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和保护,而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丰富的听觉信息和声音景观来说是不满足要求的。

历史文化景观由于其自身的不可再生性,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终将会被逐渐风化,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消失,这种物理层面的消亡不可避免,对其保护和记录刻不容缓。文化遗产包括视觉内容和听觉内容两部分,两者的保护和记录都不可偏废。目前,人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内容部分相对比较重视,比如注重古建筑的结构和外观保护,注重古代遗迹的摄影照片和文字资料等视觉资料的留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主要注重其独特技艺的传承,技艺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人们则注重对其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的留存。

从爱迪生的留声机至今,录音技术已经诞生了百余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不断涌现。记录人类活动的声音并把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许多重大的活动和场合都有同步的录音资料记录,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录音资料也在逐步的、不断的增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和以后的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形式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实物了,声音资料也可以用来研究历史,成为史料的一种。声音是人们感受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尽力发掘和记录文化遗产的自然之声对维护群众珍贵的历史文化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数字录音与多声道环绕立体声技术仍在迅猛发展,尤其是在电影声音领域,电影以其多维全景声向观众呈现出奇幻震撼而又如身临其境的梦幻时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大量的文化遗产的独特的声音景观和声音资料没有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单独进行记录和存档并形成声音资料数据库。因此,探索一套针对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卓有成效的保护机制,进而完善其科学记录方式并建立相应的声音史料的机制刻不容缓。我们可以利用电影声音制作的技术手段,将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和富有价值的声音资料进行记录和留存,完善文化遗产听觉信息的保护和留存,有效的对文化遗产的实物、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形成有益的补充,使得文化遗产和历史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视听媒介研究时代。为今后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进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都将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巧妙利用电影录音的技术和工艺录制文化遺产景观中的声音元素

声音景观中的声音元素是多样的,有的具有某种文化属性,有的只是环境噪声。我们应当选取声景中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声音,尤其是富含历史、文化、区域地理属性的声音,这些就属于声音坐标。对于了解和熟悉这些声音的人来讲,会勾连起其个体的主观经历、过去历史以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使得声音与特定地理空间产生某种文化关联,形成文化共生现象,从而使声音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价值和意义,也使得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得以存在的“空间”具有了情绪和情感维度。

对特定声音元素的拾取和录制,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录制环境,选择不同技术参数的话筒来满足录制需要。例如,园林中下雨时无数雨滴落在湖面和树叶上的声音,来自于听音者的四面八方,此时采用全指向性话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声场中的声音信息。对于燕子掠过池塘飞行并反复用尾翼点水的声音,应该采用指向性话筒,使话筒有效拾音角度范围对准池塘区域来录制。对于寺庙中众多僧人的诵经声,大多因为被录制者人数众多,即声源众多,如果仅使用单支传声器进行录制,会导致所有声源的声像都集中于正中央,缺乏现场的空间感,也无法还原声景样本原生场所的声场特性,因此,这时会考虑选择使用双声道立体声传声器拾音技术,如采用A/B、X/Y、M/S、ORTF等双声道立体声拾音制式,更好地捕捉声场中声音的空间感、展开感、层次感。有些时候,文化遗产景观中游人如织的声音、众多游客的反应、现场的自然环境声等都是声音景观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时双声道立体声拾音技术都无法拾取整个声场中丰富的声音信息,这时可以采用电影多声道环绕立体声录音技术,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构建立体的声场环境,形成听音者听音时的包容感和沉浸感,声像在水平维度和纵深维度的分布会更加清晰,为多方位、多视角研究声景样本提供了更为详实而丰富的信息。

五、声景资料的后期处理

声景录音得到的录音资料一般是无法直接作为声景资料保存的,因为在整个录音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无意义的声音、无用的噪声或者静音段,这就需要对录制的声音素材进行后期处理,例如对声音素材的剪辑以及降噪处理,但要注重保证声音资料的原生性,在处理过程中不得对声音进行类似于电影声音制作时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应保留声景录音素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声音的空间感、方位感、远近感、运动感、环境感、音色等方面保证声景资料的原生性。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声景资料的获得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的、长时间的录音,因此也会积累大量的声音素材。这就需要在后期制作中,从中提取出有用的素材部分,进行素材的选择提炼和删减整理工作;有效录音内容的提取要保证真实性,声音的含义不能因为提取而发生改变,声音之间的衔接要平顺流畅。

在将声景资料进行计算机数据存档时,对声音进行文本性的描述与标注是非常必要的,既能为声景资料的分类提供依据,又能为以后的史学研究者提供更为详细的背景性介绍,让研究者了解声音事件的文化含义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陈丹.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J].风景园林, 2009(02):95-99.

[2]张东旭,相月,陶绪一.辽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声景研究[J].建筑科学,2017(08):68-73.

[3]李麟.声音景观与视觉景观的融合——湘江风光带西岸景观空间序列研究[J].音乐创作,2017(12):192-194.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电影录音视野下的太原市文化遗产的声音景观记录与保护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C10。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