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
2019-07-01刘焱
刘焱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引言
非物質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高低关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民众中世代相传,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族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崛起与发展对保护非物质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间文化保护的范围,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直不被重视,以至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要。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我国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永不磨灭。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要想促进该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多角度入手,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的工作,更要强化管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修,落实相关工作责任,进而更好地保护好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加大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民族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全九华和现代化的冲击,迫切要求我们重视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让广大民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争取民众的配合,进而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向广大民众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告知广大群众,唤起他们的民族感,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
2.2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并重
目前来看,许多地方虽然重视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是这种保护仅限于未被破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已经破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不顾,很显然,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1]。首先,各地区政府要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认定和登记,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其次,对已经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损情况,进行相应的抢救,抢救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还原本真,进而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该工作的开展必然会碰到许多阻力,而要想有效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为重大。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以法律依据,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此,国家及有关部门要立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和细节,对非法破坏、贩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2]。
2.4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
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但是执行力度还不强。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关部门应当强化相关工作的管理。首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对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制;其次,完善责任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分、具体人身上,进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相关行为[3]。
2.5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工艺、器具等还没有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别中去,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此,要想更好地保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优秀的、有价值的、值得推崇的传统民族文化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去,从法律上确定其地位,继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4]。
3.结语
综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也是新时期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行者,国家及政府要立足现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陶稷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 (14):25.
[2]吴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 (04):106-108.
[3]王晓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思考[J].大众文艺,2016 (06):2+193.
[4]尚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 (15):223-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