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思考
2019-12-09杨琳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正式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框架清晰、路径明确的方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控建设;思考
以下是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发现内控中的一些问题:
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
(1)很多单位在内控制度完成之后,即宣布内控工作告一段落,有的制度并不执行,完美的流程与实际工作运行严重脱节。导致内控建设流于形式,内控成为他需,而不是自需,又破费人力、财力、物力,增加单位的负担,内控工作没有任何绩效可言。
(2)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规模小,职能单一,人数少,由于人数少,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无法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的制约机制,出现管理漏洞。
二、在单位业务层面内控建设
(1)首先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只是财务科的工作。部门预算的编制通常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外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2)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3)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内部控制就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与管控。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的定义。直观地说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风险、二是制度、三是流程,将内部控制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控制、票据控制、归口控制、强制轮岗、预算控制、信息公开等)嵌入管理流程之中,以达到制衡的效果,保证单位甚至到一个岗位在决策、執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使业务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单位层面的控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单位层面的控制,要从最基础的内部环境说起,内部环境是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规定一个单位的架构,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影响着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所以说内控的环境非常的重要,本着“实用、简洁、有效”的原则要构建符合自己的控制环境。
要明确内部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的议事规则安排。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控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要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内控的宣传、建设、组织实施。
(2)设置内控的职能部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数的限定,我们要选用归口管理,设置内控牵头部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风险集中在资金流这一块,我们一般设置财务科为内控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发挥财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控中的作用。
(3)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的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4)我单位主要是负责煤矿劳动用工的管理,实施行业合同与集体合同,指导企业落实职工收入宏观调控政策与最低工资制度,煤矿职工劳动保障等,所以我们单位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注重人力资源管理,选拔与聘用员工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重要的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后续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职工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注重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效应,比如人格魅力、领导力、凝聚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能量。(我们会计行业的会计领军人才正是起到了这样的效应,自己正是在这些人的带领下,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这样我们单位就形成了工作有目标、执行有制度、前进有动力的正常有序,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内控环境。
四、业务层面控制
(1)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预算编制,预算内部分解下达,到预算指标全程控制经费收支,到年终由核算结果自动出具决算报表,实现预算、执行、核算、决算的闭环管理。实现单位各项经费(人员、运行、项目)预算编制、逐级上报审批、指标分解、用款计划编制与审批、预算控制与跟踪的全过程管理,并实时生成各类预算执行分析表和决算报表,做到预算执行的有依有据,合理管控单位采购、日常经费、专项经费支出,防止经费超支和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质量。
特别关注:编制:一是落实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预算的编制不单单是编制部门的责任,预算编制阶段时各部门(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之间的沟通协调,基本数据的准确性,以便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相关信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准确性。二是注重审核责任,归口管理部门对预算建议数的合理性审核与财务部门负责合规性审核。三是重大项目采取立项评审方式(建设工程、大型修缮、信息化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批复与分解:通过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统一决策实施预算指标的内部分配。采用合理的内部批复方法(总额控制、分期批复、归口部门统一管理、逐项批复)。执行:在执行申请控制、执行审核和审批、执行分析控制三项中,特别强调预算执行的分析控制,建议每单位要每一季度开展一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决算与评价:一是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的应用,建立健全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二是加强预算的绩效评价控制,将预算绩效考核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申请的重要指标。
从2018年开始行政事业单位按要求要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这就要求每个单位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分步骤扎实进行。使职工不再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
(2)收支业务控制:我单位是负责管理类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收入,我着重讲一下我单位支出的业务控制:一是明确各项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就是哪些属于可以支出,支出的金额是多少。二是强调申请、审批、审核制度、分析控制(预算的执行分析)。举例:差旅费用报销
出差申请表--报销单整理粘贴---填写报销单—部门领导审批—财务部门确认—财务负责人审查---支付。
(3)资产控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公务卡结算,货币资金的风险大大降低,我主要讲一下实物资产的管理。一是明确各种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如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公用口由办公室负责。二是明确资产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以及资产管理中的责任。三是建立资产台账。单位定期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
(4)建设项目控制:一是建设项目须集体决策。二是立项、设计与概预算须经单位或委托相应的中价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三是招标中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证招标活动公平、公正、合法、合规。四是按照工程进度,进行价款支付,实行专款专用。五是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进行资产移交工作,及时入账。
内控的对象是人,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其控制的范围是业务流程,直白讲就是一个流程不断改善的过程,本着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原则,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实现内控的目标(五大内控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发展规划。
最后要讲一点就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更多的要注重分析,参与管理。2019年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新的会计核算体系与模式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会计人应秉着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一贯作风,继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杨琳(1972.8-),女,汉族,山西省孝义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