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9-12-09胡礼妃
【摘 要】本文论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从学生分层、分层设标、分层授课三方面进行实践,提出把握教学内容的浮动、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等建议,以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琴法课程 分层教学 实践 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12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报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5 年度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为 380 人,2018 年度增加为 728 人。人数的剧增,生源的不一,给专业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琴法课教学,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两年在校时间,掌握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能?这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不断探索琴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解决琴法集体授课条件下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笔者在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了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学生分层,适时调整。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根据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测试的结果,笔者将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班的学生,按上、中、下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类学生音乐综合水平高,乐感好,悟性高,接受能力强;B 类学生音乐综合水平一般,乐感较好,接受能力一般;C 类学生音乐综合水平较差,思维反应慢,接受能力较差。这种分层并不是为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既有面向全班的统一活动,又有面向小组的不同层次活动。
为给每位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笔者还进一步采取了滚动式分层教学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再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原来分在前一层次的学生,若不努力勤奋,则降到下一层;后一层次的学生水平提高了,则可以升上一层。这样,极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将学习中的压力变为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给学生一个暂时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努力,再努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设标,教有方向。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有面向全班的目标,又有面向小组的目标,做到“划一性”和“层次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根據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目标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 A 类学生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基本的教学要求完成程度上,允许超进度学习,演奏难度较大的乐曲,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而 B 类学生则要求“小步子”前进,稳扎稳打,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 类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主,坚持乐器的演奏,增强学习信心,要求只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能演奏简化的主旋律,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进行了目标分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期望值,并有所收获,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引起冲动激发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
(三)分层授课,依次推进。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分层指导,兼顾两头。对 A 类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己弹奏;对 B、C 类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1.不同层次,分组合作。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开展分组合作的教学活动。一开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给 A 类学生要求练习弹奏较难的乐句或乐段;B 类、C 类学生则练习弹奏相对容易的乐句或乐段,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分句或分段,通过接龙的方式分组合作进行全曲的联奏,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水平,又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共进的弹奏氛围。同时,可以组为单位进行学生组间的合作或比赛,这样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少数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在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中间开展“一帮一”活动,由于少了对教师的畏惧感,学困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使共同进步成为可能。
2.不同层次,分组合奏。合奏是器乐学习中最常见的演奏形式,合奏能力也是器乐演奏技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可以采取单手练习的形式,在配合好全曲之前,两人一组,一人演奏左手,一人演奏右手,进行两人之间的配合,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培养了初步的合奏能力。然后,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可开展较复杂的合奏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演奏不同难度的声部,尽可能减少技术上的负担,让每个学生对所奏声部都游刃有余。以乐曲《雪绒花》主旋律为例:
从这个谱例可以看出,三组学生弹奏的难度是递减的,A 组音程跳动大,节奏变化大,学生指法的熟练程度和节奏的把握要求高;B 组弹奏的音程跳动小,节奏简单,难度相对低一些;C 组的节奏与 B 组基本相同,只是难度更低一些,准备下一个音的指法时间充足。这样既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达到了器乐教学以合奏为中心的目的。每类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可以依次向前推进,C 弹 B,B 弹 A,A 再对旋律进行加花、变奏等,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实际,也不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到枯燥。
3.分层辅导,共同进步。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进行反复的弹奏练习,这也有赖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促优保差。C 类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往往缺乏自信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他们要赋予更多的爱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为他们查漏补缺,耐心地扶持他们学有所成;B 类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但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重在培养他们的耐性和意志,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有所进步;A 类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要指导横向拓宽,让他们“冒尖”。
4.分层评价,促进发展。在琴法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进行评价时,笔者对A类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B类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C类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心理,并能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能达到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的演奏水平有进步,笔者就给予适时的肯定和点赞。此外,结合小组评价、个人自评、平时表现等,综合评定,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分层教学的反思
分层教学让课堂更加有效率,但还有许多不太完善的地方,具体实施还有较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反思,努力改进。
(一)把握教学内容浮动的度,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面对同一本教材,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为不同层次学生创编练习曲与合奏曲时难易程度如何把握?分层次设置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公平吗?低水平组的学生分数再高,他会认为含金量高吗?这些问题需要探讨。
(二)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由于中职学校受课时设置的限制,加上各种比赛活动的开展需要优生的参与,造成教师的精力过多地集中在优生身上,对学困生关注不够细致,从而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帮扶,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這有待于今后逐步改进,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三)教师坚持实施分层教学,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成效的一种手段。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渗透分层教学策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笔者有时不能坚持实施分层教学,没有及时动态地调整分层类别,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笔者没能及时积累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不能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推广,这需要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潜心钻研,早日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成果,带动更多的教师实施分层教学。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克服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缺点,解决了很多实际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某些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注意分层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不断予以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尝试到演奏器乐的乐趣,掌握扎实的演奏技能,提高综合的音乐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韩亚成.分层递进教学的文化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陆兆巍.浅析中专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的分层教学[J].新校园·中旬刊,2014(12)
[4]袁培雄.实施分层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7)
【作者简介】胡礼妃(1970— ),女,广西浦北人,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