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12-09任善军任若玙
任善军 任若玙
(山东省平原县自然资源局,253100)(德州市第一中学)
2019年6月17日,山东省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郑庄村民郑清军拿来4个无花果病果:2个果实顶端变褐,出现灰白色霉层,果实由果顶开始向下软腐,1个果实表面发生水烫状圆形病斑,1个果实表面呈现面积较大的水烫状病斑。经现场鉴定为无花果褐腐病。
初受害水烫斑
受害加重后症状
发病严重果实
经果园现场查看,发现郑清军家无花果种植于院内正房和前房中东部夹缝之间,无花果树体负载大,双果率在40%以上。无花果树生长环境不良,枝条交叉,树冠郁闭,叶片重叠,无效叶片多,周围有房屋遮挡,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春天在距树干半米范围施用了干鸡粪。郑清军说,他家的无花果自6月下旬开始成熟,集中成熟期15天左右。果实长圆形,头茬果个头较大,果顶黄绿,其余着紫红色,头茬果每千克6~8个,二茬果每千克在14~20个,陆续成熟至10月中下旬。
1 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幼果和即将成熟果实。果实初受害,在果面产生水烫状褐色圆形病斑,病斑1~2天内即可扩至全果,果肉从外向内变褐软腐,严重时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灰白色绒状霉丛,后病果干缩成僵果,悬挂在树上,少数脱落。叶片受害,一般自嫩叶叶尖或边缘开始发病,逐渐扩至整个叶片,病部变褐萎垂,就像霜打了似的,天气潮湿时能长出灰色霉层。
2 病菌生活史
无花果褐腐病除为害无花果外,也可为害桃、李等果树。以菌丝体在僵果、病叶或枝梢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病菌由伤口、果实顶端花萼自然孔口侵入。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1~27℃。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果实近成熟期如遇温暖、阴雨、多雾天气发病就重。害虫为害造成的大量伤口,会增加病害感染机会。一般情况下,温暖潮湿区发病较重,树衰衰弱、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体郁闭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3 综合防治措施
无花果结果期较长,针对郑清军家无花果的栽培环境及发病情况,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清。清除树上现有的病果,病果及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2)疏。疏除重叠枝,疏除并生双果中较小的果实,去小留大,集中营养培养大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摘。摘除上下重叠叶中的较小叶,减少无效叶,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
(4)调。即调整施肥方案,针对院内土壤的复杂状况,且前期施用了含盐量较高的鸡粪,建议在离树干1米左右处挖穴,施用磷钾复合肥500~1000克,10月左右施入EM发酵菌肥5千克,以改良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树体抗病力。
(5)喷。发现个别果实感病,及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即可控制危害。如果此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可再喷1次药。注意采前20天内禁止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