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2019-12-09闫文涛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王雅偲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炭疽叶枯病侵染

闫文涛,岳 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 王雅偲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河北农业大学)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近年来发生的新病害,在我国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已成为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嘎拉、乔纳金、金冠等元帅系品种,造成早期落叶,并可严重侵染果实,导致很多褐色斑点,影响其商品价值。

1 田间症状

该病可导致感病品种大量和快速落叶,侵染叶片初期症状为褐色坏死病斑,病斑边缘模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1~2天内可蔓延至整张叶片,使整张叶片变褐坏死。发病叶片失水后呈焦枯状,随后脱落。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斑停止扩展,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随后变黄,病重叶片很快脱落。当病斑较小、较多时,病叶的症状酷似褐斑病的症状。病菌侵染果实后仅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坏死斑,病斑凹陷,周围有红色晕圈,自然条件下果实病斑上很少产孢,与常见的苹果炭疽病的症状明显不同。果实受害,果面出现多个褐色凹陷病斑,病斑周围果面呈红色,病斑下果肉呈褐色海绵状,深约2毫米。

炭疽叶枯病田间发病状

染病叶片

暴露果实染病症状

套袋果实暴露部位染病症状

2 病原菌

苹果炭疽叶枯病为真菌病害,该病是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p.)引起,有性世代为子囊菌门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菌属。

3 发病规律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也有可能在病僵果、果台及枝干上越冬。第2年产生大量病菌孢子(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子囊孢子)及风雨(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从皮孔或直接侵入为害。一般条件下潜育期7天以上,但在高温高湿的适宜环境下潜育期很短,发病很快;在试验条件下,30℃仅需2小时保湿就能完成侵染过程。该病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流行性很强,特别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常造成大量早期落叶,导致二次发芽、二次开花。

连阴雨易造成该病大发生,特别是7—9月的降雨影响最大。苹果品种间抗病性有很大差异,嘎拉、金冠、秦冠、乔纳金最易感病,富士系列、美国8号、藤牧1号及红星系列品种较抗病。感病品种若处于地势低洼、树势衰弱、枝叶茂密等情况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4 防治适期

雨季时根据天气预报在雨前喷药防病,特别是将要出现连阴雨时尤为重要,10~15天喷1次药,保证每次出现2天的连阴雨前叶片表面都要有药剂保护。

5 防治措施

(1)搞好果园卫生,消灭越冬菌。落叶后至发芽前,先树上、后树下彻底清除落叶,集中销毁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科学配合施用速效化肥,培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促使果园通风透光,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园内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3)药剂防治。休眠期或生长前期,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及1∶1∶100倍波尔多液等。7—9月的雨季,效果较好的药剂有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

苹果炭疽叶枯病防治技术图谱

猜你喜欢

炭疽叶枯病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2005-2018年中卫市炭疽流行因素分析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