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09王丽宏
王丽宏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1)
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诊断手法,能够将病变组织的图像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能够将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进行对比,还能够将普通CT无法显示的等密度病变情况显示出来,由此大大提高了疾病的鉴别诊断效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非常广泛[1-2]。在应用此种技术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剂给药,以确保诊断显像效果。通过应用静脉套管针,能够减小对血管产生的刺激性,这样在药液送入血管后,发生渗漏的情况就比较少,而且还能够避免穿刺失败,降低重新穿刺率。现在选取我院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静脉套管针诊断并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分组观察我院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间收治的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1~87岁,平均年龄(66.74±2.91)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67.28±2.8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能够进行后续的对比。
1.2 方法
材料包括应用一次性的双翼静脉输液针,规格1.1,一次性的静脉套管针,规格22GA,两者都与高压注射器链接,型号A-25,造影剂为非离子造影剂[3]。
1.2.1对照组 本组为普通针头组,在患者的上臂前静脉或手背静脉为患者置针,让患者保持镇定,紧握拳头,为患者穿刺处消毒之后进行穿刺,以备好的普通欧诺个静脉针穿刺,针头与穿刺皮肤的夹角控制在15~30度之间,针管内回血后将针头深入4/5,然后用胶带尽心固定,同时进行推注实验。
1.2.2观察组 本组为套针组,所选穿刺处同对照组,同样让患者保持所穿刺手臂的平直,握紧拳头,为穿刺点消毒后进行穿刺,穿刺针的针头同样和患者皮肤保持15~30度的夹角,同样是待到回血之后将针头送入患者体内4/5,以胶带固定好之后,同样需要进行推注实验[4]。
所有患者均依照自身症状及CT诊断的要求,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进行积极的配合,技术人员按照需要调整好CT参数,用非离子造影剂作为介质,大约需要60~100ml,流速为3.5~4.5ml/s。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均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到的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情况对比
观察组60例患者中,出现外渗的有0例,外渗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外渗的有8例,外渗率为13.33%。观察组的药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重新穿刺情况对比
观察组60例患者中,重新穿刺的有4例,重新穿刺率6.67%,对照组患者中,重新穿刺的有12例,重新穿刺率20%。观察组的重新穿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应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时,所用到的造影剂大多都较为粘稠,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患者的皮肤,同时,配套使用的高压注射器压力高、速度快的情况下,高粘滞的药液会导致出现外渗情况。另外,CT增强扫描是在为患者进行推注的同时进行扫描,此时的患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会有较大的紧张感,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较为紧张[5]。在造影剂进入体内之后,患者会感到身体发麻、发热的不良症状,穿刺部位会伴发疼痛,越来越多的不适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增强扫描失败的情况。因此,如何为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选择适当的穿刺针组至关重要。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套管针,此种针组具有柔韧性强、表面光滑且有弹性,能随着血管及关节弯曲或伸直,针头在进入血管后,对于患者产生的刺激性小,疼痛感较轻,因此不容易穿破血管。此外,应用套管针,还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的概率,由此也就降低了重新穿刺率。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针头组,但普通的针组则很难达到套管针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药液外渗率及重新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药液外渗情况,并且降低重新穿刺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