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守备部队:碧海孤礁心向党
2019-12-09王晓岭柯永忻苏梦奇
王晓岭 柯永忻 苏梦奇
南沙守备部队是一支在海战洗礼中诞生的英雄部队。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为主要内容的“南沙精神”,是一代代南沙官兵在建礁守礁中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30多年来,南沙守备部队先后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7次被海军表彰为“从严治军先进单位”,党委被原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师旅团党委”,多次被海军、舰队表彰为“先进团党委”“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涌现出被海军授予“南沙守礁模范连”荣誉称号的东门礁守备连,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龚允冲,“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李文波,一等功臣朱建国、何正会、李永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在距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海域,海风携浪袭来,传来阵阵嘶吼。“我们是一支守卫南沙的英雄部队,我们的‘南沙精神’是……”清晨,太阳刚露出海平线,永暑礁主权碑前,新一批上礁人员面庞坚毅、精神抖擞,举起右拳向着国旗高声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声在南海上空回响。他们传承“南沙精神”,勇担靖海卫国重任,在南中国海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钢铁长城。
宣誓是部队早晚点名的“必备科目”,记熟这百余字的誓词,是守礁人的第一课。“这段誓词我喊了上万次,每次都让我热血澎湃。”自1991年来到南沙,李文波在这里见证着沧海孤礁的变迁。“南沙早已是我的家,坚守在这里的动力是对祖国的忠诚,也是对家的眷恋与牵挂。”
“礁盘虽小,但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如果在我们手上把它守丢了,就是最大的耻辱。”刚参加完宣誓,第一次上礁的战士李想热血澎湃地说,“看到战友们在渺无人烟的海上戈壁,用生命守护着这片神圣领土,我感受到了南沙卫士的光荣和伟大,更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去年开始,部队持续开展“学党史军史海军史、学南沙海战史、学艰苦奋斗史,坚定改革强军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一茬茬南沙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在岗位上,向祖国交出一份份忠诚答卷。
上礁就是上前线,守礁就是守阵地。“报告,对海雷达发现一批新的不明目标。”是夜23时30分,雷达值班室内四级军士长于峰一双警惕的眼睛紧盯值班台位屏幕上不断闪烁的目标回波,将情况第一时间上报。“迅速判明目标性质并上报至指挥中心,加强观察,一旦其继续向我靠近,立即报告!”
南沙海空情况复杂,平时就是战时,岗位就是战位,雷达就是守礁官兵的眼睛,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敌情,直接关系到岛礁的安危和祖国的权益。
“消防损管部署,主楼北侧输油管路破裂起火,消防分队立即就位!”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午休的宁静,顷刻之间,应急分队人员紧急出动,临危不乱,动作娴熟,按照预案紧张有序地展开灭火救援行动,很快就将大火扑灭。
“常备不懈、闻令而动,在酷热艰苦的环境中锤炼打仗硬功,这就是守礁官兵最生动的模样!”走下训练场,此次演练的组织者油机班班长姚文武说。这是他来到南沙的第15个年头,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训法战法推陈出新,但南沙人靖海卫国的血性担当从未改变。
在南沙,特殊的战场环境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情,提供了绝佳的练兵场。新年度开训,部队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群众性比武练兵活动,力争做到“要素全涉及、专业全覆盖、人员全参与”,同时紧贴战场环境和作战对手,常态化开展实战化训练,为有效履行使命奠定坚实基础。
从第一代高脚屋到如今现代化的礁堡,南沙守礁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礁盘上建起“四防”蔬菜大棚、淡水净化设施,守礁战士再也不必为缺少蔬菜和淡水担忧;曾经的封闭生活一去不复返,南沙步入“4G+”时代,即时通讯方便快捷……
虽然条件不断改善,但环境依旧恶劣,南沙卫士靖海卫国的初心始终没变。中士蔺晓龙感慨地说,“过去环境那么恶劣,先辈们都没有让礁盘丢一寸,现在礁上条件越来越好,我们要做得更好!”
坚守南沙,不仅是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更是坚守中华民族的千秋基业和未来发展空间。部队着眼使命任务的变化发展,组织开展“新时代南沙人”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发展变迁主题展、“南沙卫士新标准”大讨论、“我看南沙新变化、我谈南沙新使命”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官兵充分认清肩上担负的重任,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南沙卫士的神圣使命。
“南沙礁盘对我们来说,地图上看是一个个小点,可少了一个点,我们就失去了国家的尊严。”上士张超的一番话,道出了南沙官兵的心声。他和战友们一起观看纪录片《南沙浩歌》,屏幕的光影映在年轻的脸庞上,显得格外坚毅刚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路走来,每一名南沙卫士都是传递“南沙精神”的火炬手。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新时代南沙卫士大力弘扬实践和丰富“南沙精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