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旅游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分析
2019-12-09陈超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陈超(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有制度不适用于当前建筑企业运行管理,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导致企业经营利润逐年下降,旅游业发展出现疲态。有学者指出制度创新不足是造成旅游业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在制度制定上,政府更多注重企业整顿,忽视了企业自身制度创新,限制了旅游企业生存空间。
一、旅游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国有经济建设,因此,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为旅游企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旅游产品同时包含着物质产品和无形服务,在提供产品服务时,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让旅游消费者了解旅游产品。例如,游客可借助文字介绍和旅游地图等方式,获取当地旅游资源信息,这类资源不能流动,由此表明旅游产品公共性特征[1]。另外,旅游产品还有着社会形态,当地自然环境可为旅游产品开发创造条件,得到的旅游产品为国家所有的同时,还能被个人或组织来利用。正是由于旅游产品公共性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上的重要作用,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实现旅游行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目的。另外,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旅游市场良好运行。旅游消费者只能通过媒体了解旅游资源信息,相对来讲了解内容片面,不能接触到价值更高的旅游产品,对部分旅游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新时期旅游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
从以上阐述可知,旅游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是必要的,能解决当前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的问题,提高整个市场的发展潜力。并且从企业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探索企业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创造企业价值,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地位。
(一)实现产权主体的社会化
当前我国部分旅游企业和行政部门明脱暗钩,借助行政权力扩展自身产品规模,并形成行业垄断效应,严重阻碍了行业整体发展。因此,在旅游企业制度创新方面,应从产权主体社会化角度出发,完善旅游产业运行机制。从产权主体看,一些全民所有企业容易出现不规范经营行为,政府官员制约企业发展,当掌握企业独特生产要素时,官员能不断从中获利,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尽快突出旅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明确旅游企业管理独立性,分离其与行政官员间的联系。落实上述管理理念,可逐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将资质差的企业淘汰掉,促进旅游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为各个旅游企业提供公正的产品营销机会[2]。
另外,为了突出旅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还应丰富投资渠道,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引导相关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服务,以保障旅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未来旅游市场中,将存在民间资本、资产管理公司和法人资本等多种投资主体,旨在改善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将旅游企业和行政机关分离开,使企业将精力放在效益增长上。具体来说,在产权主体社会化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类型采取相应的转换措施,以便保证管理制度完全落实,达到制度创新的目的。例如,对于旅行社和大型餐饮公司来讲,可通过公开招标,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并提高国有资产处理效益;而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旅游景区,应在保证国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分离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为之后企业良好经营奠定基础。
(二)产权执行利用法人制度落实
现代企业制度下,除了产权初始界定之外是,同时还需重视产权执行工作,其能够通过企业相关法人治理结构实施。从经济学层面分析,法人治理结构即微观层面中的制度创新,是企业法人资产委托代理机制下对各个权利主体相关责权关系进行合理的规范安排。当下我国大部分旅游企业中的法人治理机制都存在各种缺陷漏洞,尽管从名义上看,是根据企业现代化结构模式所形成的组织管理结构,但其大都形式大于内容,尚未形成经理层、监事会、股东会以及董事会之间的合理制衡结构与调节体系,为此在部分国有旅游企业当中依然可以发现一言堂的问题。例如我国国有旅游企业中存在很多上市发行股票的现象,但因企业内部法人管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出现较多的操纵股和控股现象,影响企业在股市内的发展业绩,旅游股票中转而投向其他领域的股票数量逐渐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进一步创新法人治理模式,完善治理制度,提升国有旅游企业的管理实力。首先需要促进企业经营权和资本所有权有效分离,健全股东决定机制,避免出现股东设置流于形式的问题。对董事会结构框架实施全面改革,当下国有旅游企业中的董事主要是国有旅游企业原有领导兼任,为此应该形成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使董事之间够实现有效的内部制衡效果,预防董事会忽略相关股东利益,从而为经理层谋私,出现内部控制人问题。其次是积极为学习人力资本内容,结合货币资本调节和人力资本之间权责关系缕清治理框架,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从其入手将人力资本增值充当核心激励制度,针对部分经理人当下的问题,包括认为自身风险责任尚未得到有效报偿问题,充分结合市场原则提供经理人以企业文化鼓励和物质激励,包括实施地位、权利炫耀、能力认证、期权和年薪制等。此外还需要针对国有旅游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形成科学、完善的约束监督机制,企业外部创建独立监事会制度,企业内部应该针对管理人员形成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种权责关系,提高监督收力度,预防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培养公民公共理性
国有旅游企业实施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形成针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形成旅游产品、技术方面的开发机制,提高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意识以及竞争意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缩减成本,不断推出各种新型旅游产品,促进国有旅游企业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在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旅游产业管理机制建设时,社会公众不应被动接受管理,而应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和管理积极性,使其主动进行旅游事务管理,针对管理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设,并参与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监督中。旅游行业良好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重点,为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需要提高制度执行效果。通过利用群众力量,能为管理制度完善构建提供保障,加强政府部门和公众间的交流,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并赋予群众管理权利,确保旅游市场管理全面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旅游企业的制度创新,引导旅游国有企业更加注重自身运营行为的规范性。同时,应注重群众公共理性的提高,使其具备一定判断能力,结合当前政策内容,理性看待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以便有效进行旅游企业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为旅游管理体系的健全提供基础。因此,可将公民公共理性培养作为旅游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主要途径,进而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四)发挥政府部门价值取向的积极作用
从宏观层面分析,政府相关管理机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有旅游企业的制度创新效果。旅游管理制度方面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和简化,但和相关旅游发展战略对于政府职能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频繁出现部门违规操作、硬摊派和混乱审批等问题,针对该种现象,需要旅游行政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创新自身传统观念,提高市场监管力度,加强规则制定,缩减对于企业经营和市场发展的影响,为新时期国有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环境氛围。政府部门价值取向对旅游企业制度创新成功与否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推动旅游管理制度的改革,应进行管理组织的优化调整,突出政府部门在旅游企业发展上的引导作用。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讲,应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将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核心,有效展开行政管理。在政府部门监管下,实现旅游市场资源科学配置及公共产品不断开发等,以企业发展特点为主,尊重企业市场主导地位,并减少行政部门对企业的干扰。这种价值取向下,能为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进而实现旅游企业各项制度完善构建。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其中精神消费占比明显增多,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喜爱的娱乐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制度落后的弊端,要想挖掘旅游行业发展潜力,还要创新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