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重庆漫画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2019-12-09张怀玲

关键词:副刊漫画家抗战

张怀玲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抗战期间,重庆漫画家们的救亡宣传活动并没有因条件的恶劣而止步。在特殊环境下,他们创办漫画刊物、投稿报纸、举办展览、张贴画报、绘制壁画和标语漫画,宣传方式灵活多样,深入人心、功效显著。其中尤以漫画刊物、报纸投稿的社会效益最为广泛和显著。这些报纸和期刊刊载的漫画家们的作品及漫画展讯是抗战时期重庆漫画运动的真实写照。

一 、报纸上的漫画

抗战期间,大量报纸随着华北、华东主要城市的沦陷内迁重庆。其中《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扫荡报》等和重庆本土的《国民公报》《商务日报》《新蜀报》成为漫画家们的主要阵地。尤以《时事新报》《国民公报》《商务日报》出版的漫画副刊最为显著。

(一)《时事新报》副刊——《漫画周刊》

《时事新报》的《漫画周刊》副刊自1939 年12月10日创刊至1940年6月23日停刊,共出14期,其中前两期为《漫画周刊》,第3 期开始改名为《漫画双周刊》,第1 期至第8 期由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主编,第9 期至第14 期由军委会政治部漫画宣传队主编。这是抗战期间重庆出版的第一个漫画副刊,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漫画副刊。

《漫画周刊》的发刊词表明了他们的办刊目的:

我们希望这仅有的园地能够以漫画去反映抗战中现实的全面,和发表一些可以作宣传范本的画幅,使能够做到传播作用,更希望尽量介绍一点中外的漫画理论藉以加强漫画的理论建设,同时更报告全国各地的漫画运动情况,交换工作经验,大家取得密切的联系。

路是广阔而遥远,前进着的队伍,倘若是孤军也不行,它需要更多诚挚的战友的善意的指示和帮助。[1]

正如发刊词所言,《漫画周刊》刊登了大量漫画理论文章,如《漫画是什么?》(黄茅,1939 年12 月10 日第1 期、第2 期连载),《谈绘画工具》(杨诃,1940 年1 月14 日第3 期),《由漫画说到一切绘画的进展》(余所亚,1940 年4 月28 日第10 期),《谈连系漫画》(黄茅,1940 年5 月12 日第11 期),《仍需讽刺》(黄茅,1940 年6 月9 日第13 期),《鸭子不会淹死——略谈观察》(杨诃,1940 年6月9 日第13 期),《关于题材》(王乐天,1940 年6 月23 日第14 期),《把握住新问题》(廖冰兄,1940 年6 月23 日第14 期)等。

漫画作品多以抗战期间军民合作、后方民众生活、讨伐汪精卫、讽刺日寇等为题材,共刊登了漫画、木刻作品《扑灭破坏团结的毒虫》(沈同衡)、《胜利的笑》(刘元)、《汪精卫救国,救的是日本,不是中国!》(陆志庠)、《家》(丁聪)、《公债亡国的倭寇》(宣文杰)、《把一切献给抗战》(廖冰兄、赖少其)、《把春礼送给壮丁新兵》(黄茅、廖未林)、《广西山水甲天下》(特伟、黄新波)、《日寇在沿海的跳跃》(张光宇)、《休憩》(李桦)、《徒有其表的新攻势》(梁中铭、仲纲)等47 幅。

另外还有介绍各地漫画运动情况的文章和消息,如《上海漫画界近况》《西北的漫画运动》和不定期刊登的《各地消息报道》《消息一束》等;也有介绍外国绘画的文章,如《读凯绥·珂勒惠支画册》《战时的日本绘画》等。

(二)《国民公报》副刊——《漫画版》

1940 年1 月21 日,漫画宣传队编辑的重庆《国民公报》副刊《漫画版》半月刊出版。该副刊共出6 期,历时4 个月。主要刊登了廖冰兄、陆志庠、特伟、黄新波、黄茅、宣文杰、刘元、汪子美等人的漫画作品,同时刊登漫画理论文章与漫画活动消息,图文并茂,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报纸上为数不多的专为漫画开辟的副刊。《漫画版》刊登了一些有见地的文章,如《连环漫画》(黄茅,1940 年1 月21 日第1 期),《桂贵川间的漫画宣传》(孟宇场,1940年2月4日第2期),《关于目前的漫画运动》(黄茅,1940 年2 月18 日第3 期),《学习漫画的开始》(孟宇场,1940 年3 月3 日第4 期),《关于乡村漫画工作》(叶冈,1940 年3 月17 日第5 期)等。

《漫画版》刊登作品近20 幅,除漫画作品《敌寇米内新阁的危楼》(特伟)、《募寒衣》(廖冰兄、仲纲)、《服兵役》(陆志庠)、《后方同胞踊跃赠送春礼劳军》(陆志庠、黄茅)、《“时间”的祭品》(刘元)、《有缸无米的日本人民》(严露明、黄茅)等,还刊登了木刻作品《前途渺茫》(韩尚义)、《打破日本的真面目》(建安)、《巩固团结肃清奸伪》(黄新波)等,尤以第6 期汪子美、刘元的《发挥民众的力量》深刻感人。其中第2 期是《春礼劳军特辑》,并刊登《出版消息》;第6 期刊登《漫画界消息》。

1940 年4 月《漫画版》停刊后,漫画作品和有关漫画的论述评介文章日趋减少,直到1944 年下半年才逐渐增多,这和抗日战争的发展情势有一定关系。

(三)《商务日报》副刊——《星期漫画》

《星期漫画》是《商务日报》唯一的漫画副刊,也是抗战时期最后一个漫画副刊,自1945 年6 月3日创刊至1946 年2 月5 日止,共出35 期。《星期漫画》顾名思义,每周出版一期,由星期漫画社主编。与前面两个副刊不同的是,它占整个报纸版面的近三分之二,也有全版刊登,并出版展览特刊,开辟各种栏目,内容丰富,是抗战期间难得的漫画副刊。

《星期漫画》的栏目众多,有《漫画人物史话》《漫画碎拾》《漫画漫话》《漫画人事》《漫画艺术杂谈》《漫话连篇》《画碟除墨》《画坛逸闻》《星漫信箱》等,每期根据不同需要选择相应栏目。

随着战争时局的变化和抗战的胜利,《星期漫画》中的漫画作品多转向表现大后方民众生活,呼吁民主和平。形式多样,不仅有单幅的漫画也有连环漫画。如《“还政于民”的“重大表现”》(张文元)、《假凤羽真飞马》(沈同衡)、《响·向·香·饷》(高龙生)、《无家可归》(陆志庠)、《鸦颂》(廖冰兄)、《他还在打气哩,快戳破他》(张光宇)、《战争必从发生的地方结束》(黄茅)等,均为长期活跃在大后方的漫画家佳作。另外也有外国漫画家的作品。

《星期漫画》的文章,除中国漫画家的论文,也刊登外国漫画家的译文。所有文章中影响最大的应算漫画人物史话,介绍了叶浅予、张光宇、张文元、陆志庠、梁白波、鲁少飞、黄文农等知名漫画家,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漫画理论文章,如《最初的漫画艺术》(大卫),《紧接抗战胜利负起的新任务》、《关于时事漫画》(林垦),《介绍美名画家琼斯》(丁正献),《画家要学瞄准,画展岂能发财》(麦基尼)等,更是增进了读者对漫画的了解,加深了漫画家对抗战任务的认知,是抗战宣传的另一种方式。

另外,展览特刊是《星期漫画》的一大特色,它是当时漫画展览的一个特殊展场,对于我们现今研究抗战大后方美术具有重大的意义。如《西游漫记·张光宇绘》(1945 年11 月25 日第26 期),《谢趣生·新鬼趣图漫画展览特刊》(1945 年12 月16 日第29 期)等。

《漫画人事》《漫话连篇》《画碟除墨》《画坛逸闻》栏目对于联系各地漫画家、了解各地的漫画发展动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除上述漫画副刊,《新华日报》(漫画家张谔任美术编辑)、《中央日报》《新民报》《新蜀报》《大公报》《扫荡报》《联合画报》等报纸在抗战期间,随着战争的变化和需要,都曾刊登了大量的漫画作品、文章、特刊等,表现了对抗战时期重庆漫画运动的大力支持。

二、期刊上的漫画

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美术期刊甚多,有在重庆创刊的,也有在外地创刊后迁来重庆的。而专门的漫画期刊,目前只查阅到《抗战漫画》。

《抗战漫画》共出15 期,1938 年1 月1 日在武汉创刊,出版12 期。武汉沦陷后迁来重庆,在重庆漫画刊物几近荒芜的情况下,漫画宣传队队员们费尽心思,连续出版了第13 期至15 期。1940年4 月14 日《时事新报》刊登消息说明了迁渝后未能即时出版的原因,介绍了即将出版的第13 期的情况:

《抗战漫画》半月刊自前年于汉口停版后,二十多个月来因材料关系,未能继续出版。该刊最近改为石印版半月刊,十六开封面底均用四色彩印,仍由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出版漫画宣传队编辑,内容以创作为主,文字理论木刻次之,执笔者除留渝者外尚有香港、桂林、江西、浙江等地作家按期寄稿,复刊号五月一号出版。[2]

《抗战漫画》虽说是半月刊,第14 期到1940年9 月1 日才出版,编者在《我们之间》写道:

1.把《抗漫》作为属于每人自己的刊物,需要读者与作者,编者之间像铁链一样联系着,不断地通信——供给稿件和意见。广大的读者们分布在前方和后方,所见所闻,自然有极好的材料,应该通过了诸位美好的构思与技巧而公之同好。

加强我们——漫画工作同志之间的互助与发展。

2.前线及各地政工同志和救亡团体,因交通不便,无法得到本刊,来函询问者甚多,我们很愿意尽我们的力量来弥补这缺憾……

敌人的走狗,四亿五千万人民的公敌,罪恶的代表,汉奸汪兆铭及其爪牙以绑票来取得金钱,我们,反帝,反侵略,反汉奸,反一切黑暗与倒退,拥护三民主义及最高领袖,拥护民族的解放,拥护坚决抗战的《抗战漫画》,以正义取得正义。[3]

编者简单地介绍了《抗战漫画》的内容和性质,并希望全国的作者、编者、读者能够保持亲密的联系,尽最大努力让各地的人们读到《抗战漫画》。正如《时事新报》的介绍,第14 期中除一则消息外,基本都是漫画作品,这些作品大体可分为几类:一,讽刺揭露敌人罪行,如《东亚新秩序的一课》(叶浅予)、《日本内幕》(陆志庠)、《救不了别人,救不了自己》(张文元)、《所谓新□运动》(张光宇)、《封锁与对策》(未林)、《扔石子与配玻璃者》(张光宇)等;二,鼓舞士气,如《纸弹攻势》(张谔)、《炸的面面观》(廖冰兄)、《桂南战场》(朱金楼)等;三,反映后方现实生活,如《桂林风景甲天下》(刘元)、《蚤》(黄茅);四,刻画汉奸走狗下场,如《傀儡近卫的再登台》(杨诃)、《明日中国》(叶浅予)等。

第14 期还刊载了《工作·出版·展览》栏目,主要介绍了漫画、木刻的出版情况,如《珂勒惠支画册》,《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救亡日报》副刊《漫木旬刊》《耕耘》和英国漫画的出版等,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上海漫画工作者、西北漫画工作者等其他地区的漫画工作进展情况,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的盛况等。

抗战漫画是救亡漫画的继续,但无论从规模、内容,还是社会影响,都远远超过了救亡漫画。

除专门的漫画期刊,《抗敌画展特刊》(重庆市江巴各界五月抗敌宣传大会编辑)、《抗战画选集》(赵望云主编)、《抗建通俗画刊》(王建铎、邵恒秋等人主编,漫画宣传队协作)、《抗战画刊》(赵望云主编)、《艺新画报》(艺新画报社主编)、《抗战与艺术》(老舍、丰子恺、郁达夫、胡考等人执笔)、《中苏文化》(中苏文化杂志编辑部编辑)、《阵中画报》等美术、文艺刊物上也刊登了大量的漫画作品、文章。其中有关漫画艺术、漫画运动的主要文章有《漫画调板色》(夏驰著,《艺新画报》第一期,1944 年9 月1 日),《战时的漫画界》(胡考著,《抗战与艺术》1939 年1 月),《抗战以来的漫画运动》(林垦著,《中苏文化》1941 年第9 卷第1 期),《<香港的受难>画展中的作品》(廖冰兄著,《中苏文化》1943 年第13 卷第9 期)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有《东洋强盗》(李可染,《抗建通俗画刊》1940 年元旦创刊号),《以新的胜利庆祝新年》(张文元,《抗建通俗画刊》1940 年元旦创刊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高龙生,《抗战画刊》1940 年第2 卷第2 期),《努力前进歼灭倭寇》(万从木,《抗敌画展特刊》1938 年8 月),《敌人的血手》(汪子美,《抗战画选集》1940 年1 月),《奈何家庭》(叶浅予,《艺新画报》1944 年2 期)等。

三、漫画家的画集

漫画家的画集更加系统、直观地呈现出漫画家在特殊时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创作手法和技巧,以及在战争年代的杰出作为。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漫画集为数不多,张谔的《漫画自选集》、丰子恺的《文明国》《人生漫画》等具有代表性。

《漫画自选集》是漫画家张谔的第一本画集,1941 年2 月由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发行,此外桂林、贵阳、成都、昆明、上海等地均有出版。作者原本收集了158 幅作品,因违反审查标准,奉命删除10幅后,画集只收入148 幅作品,分为三部分:政治漫画;旧阴谋与新花样;保卫大西南。全部作品是作者在1938 年下半年和1939 年创作的,生动有趣。张谔在画集最后的《写在后面》中写道:

把自己的漫画,选辑起来,编成一本书出版,这还是第一次哩!

说来惭愧!在漫画艺术部门内,不论从那一方面说来,这儿所选辑的一百五十幅,都是很幼稚的,都是不能算为“作品”的东西。

这里所选辑的漫画,是廿七年下半年和廿八年所画的①。自武汉广州相继弃守,抗战已进入坚苦之阶段,因此印刷和制版,也增加了许多困难;正在这个时候,编印这本画集,不能算是毫无意义的吧![4]

其中主要“政治漫画”作品有《敌人的两副面孔》《唯一的出路》《急待救护的前方受伤的英勇将士!》《物价飞涨》《“皇军”的战绩!》《反汪运动在民间开展起来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苏联和平外交的又一胜利》《一枝犀利的笔》等;《旧阴谋与新花样》和《保卫大西南》都是连环图画。在《保卫大西南中》,首先介绍了大西南的优势,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强悍、交通要道,进而表现大后方民众不畏艰险,英勇抗战,加之严密的军事准备和贤明的措置,军民全力合作,扩大宣传,组织救护队、妇女工作队、歌剧队、运输队,坚持抗战到底。

《文明国》是漫画家丰子恺的画集,1944 年3月由重庆作家书屋发行。该画集是一部叙事性连环图画。主要描写文儿和明儿采花果途中因警报响起,躲入山洞迷路后,在善山和真山上发生的事情。在善山凡有人病痛大家都会知晓;在真山凡有人想什么,胸前镜中就会显示什么。文儿和明儿回国后,设法仿造两国的方法,使得国中的人,不得互相欺骗并且痛痒相关。“这国因为是由文儿和明儿改良的,就叫做‘文明国’。”丰子恺先生貌似在讲故事,实则寓意深刻:告诉大后方的所有人,应坦诚相待,共同抗日。

《人生漫画》是丰子恺的另外一本画集,1944年9 月由重庆崇德书店出版,万光书局发行。画集中有漫画60 幅,是作者从十几年前为林语堂和陶亢德主办的杂志《宇宙风》所创作的百余幅漫画中挑选出来的。其中代表作品有《最后的吻》《春色恼人眠不得》《欢喜的愤怒》《人如狗狗如人》《穿洋装的洋文盲》《现代家庭又二种》《艺术与讨饭》《烦闷》《人生之路》《礼貌与粪担》等。

此外,在重庆出版的漫画集还有1940 年4月出版的黄尧编著的《亚洲在漫画中》《欧洲在漫画中》等。

报纸、期刊作为“抗日救亡的宣传阵地”,刊登了大量以抗日救亡为主旨的漫画作品、文论和战时漫画活动的消息、报导,可以看出,漫画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揭露日寇罪行、唤醒民族意识、鼓舞人民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作为“漫画展览的特殊展场”,漫画副刊对比较重要、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或从展览的筹备、开幕、进行、闭幕,以及社会反应和评价作系列宣传;或以特刊形式,采用预告、广告、消息、报导、采访、特写,以及约请专家写评论文章等方式,翔实全面地推介和宣传漫画作品。而漫画家的画集则更全面地展现了艺术家一个时期内的创作思路和思想,是研究抗战时期漫画家艺术风格的重要资料。作为“理论建设的论坛”,刊登了大量漫画理论文章的报纸和期刊,是战时完善漫画理论体系的重要平台,是大后方漫画理论研究、探索的重要论坛。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报纸和期刊上不定期刊登有关对外漫画展览的消息和参展作品,以及外国漫画家的作品和理论文章,是中国漫画工作者和爱好者学习国外先进漫画创作技法和了解创作思维的窗口。

从抗战期间报纸、期刊上刊登的漫画作品的数量和发表的文章所持的观点可以看出,报社、杂志及广大民众对漫画的关注程度,以及漫画在当时的重要性。正如时任《中央日报》副总经理的黎世芬曾在《漫谈中国报纸的漫画》一文中讲到:漫画的力量大过文字[5]。

注释:

这里所说的“廿七年下半年和廿八年”为民国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的时间为1938 年下半年和1939 年。

猜你喜欢

副刊漫画家抗战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做精做专副刊版面——以《西藏日报》副刊为例
融媒体时代,如何释放报纸副刊的正能量——从菏泽日报副刊作品《书记的耳光》说开去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