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扬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9-12-09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扬州企业

唐 建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随着网民规模的平稳增长,互联网在模式创新、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融合等方面的发展不断加快,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一般认为,不同于以往的高投资、高消耗的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型城市是依赖科技知识、人力资源、文化驱动、体制创新等要素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我国创新型城市的提出源于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此后国内多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目前国内创新活动和创新型城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三个“创新集群”。三个集群的核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更是在许多行业领域内主导着全国的创新活动。但从2010年起,成都、西安、武汉、重庆、郑州等内地城市的创新和创业指数不断升高,这与这些地区近年来大力推进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这些城市也是目前我国互联网经济最发达和最活跃的地区[1]。

地处长三角,同时也是国内三线城市的扬州,虽然在2013年跻身于全国57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2],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互联网与创新型城市的关系

1.1 互联网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处于由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过渡的阶段,但是实践中往往趋向于以运动式管理的被动方案解决城市治理问题,加上传统的低效率城市行政管理体系,导致“城市病”现象较为突出,城市创新活力无法充分体现,城市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政府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可以预知民生需求,并将公共服务资源线上化,形成公共资源的云服务,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对政府部门来说,基于公共资源的云服务数据的挖掘分析可以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预先性。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以及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APP应用使普通用户得到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实现了足不出户的“一站式”智慧便民服务,既降低了个人获取公共服务的成本,也减少了公共资源的浪费[3]。

1.2 互联网有助于改善城市创新创业环境

互联网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对于缺乏经验的在校学生或者初始资金不足的创业者,只要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就可以迅速进入。比如各种类型的微商、O2O服务等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创业。地方政府只需要完善初创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技术支撑服务,并利用现有或新建的“开放性”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项目的“落地孵化”,放大创新孵化与服务功能,为初创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辅助和培训。近年来,成都、武汉、重庆、西安、郑州等内地城市,克服地域和人才等先天劣势,跻身于国内创新创业环境最好的城市,均有赖于地方政府利用互联网对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

1.3 互联网给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智慧城市”是指各种网络的组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便捷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概念源于IBM公司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0座城市提出创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应用而发展起来的,除了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之外,通过对大数据的加工运用,还可以大幅提高城市管理、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4]。

2 扬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现状

2.1 整体实力增强

目前,扬州已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成8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和12个省级科技产业园。2017年,扬州国家高新区正式挂牌,生态科技新城和高邮湖西新区也获批建设省级高新区。

2015-2017的三年期间,扬州市荣获省级及国家级科技奖合计57项,其中5项为国家级。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从2015年的59.9%提升至2017年的62.1%。仅2017年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19.5亿元,同比增长12%。

扬州不断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截至2016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52家,体现出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特点[5]。

2.2 创新创业氛围良好

近年来,扬州通过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等举措,营造了大众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尤其是扬州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扬州连续5年制定出台政府“二号文件”服务企业,逐步系统地为扬州的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化企业发展、扶持创业的政策,基本形成了包含税费减免、资金扶持、人才引培、简政放权等在内的政策体系。这些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创业成本,优化了创业环境,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2015年11月份,国内知名并领先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邦对外发布了“创新能力最强20城市”和“融资环境最好20城市”榜单,扬州均名列第19名。

2.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扬州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创新型城市的产业基础。

2016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0∶44调整为5.5∶49.5∶45.0,三大产业比重逐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扬州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网”、节能环保、物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45.9亿元,增长16.5%,高于上年增速6.2个百分点。主要新兴产业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其中新材料行业增幅为28.7%。

2.4 智慧城市建设效果显著

近年来,扬州市充分重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扬州以新型智慧城市示范为引领,以打造“云上扬州”为目标,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全面深化资源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创成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前十位,连续五年入围全国智慧城市“双十强”。

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基本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通过对政府机房、网络、设备和系统软件的整合,实现了“互联网+政务”的基础设施整合。对全市115家市直单位的网站,进行应用系统整合,由此强化政务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综合应用,形成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服务应用于一体的网站群,实现了“互联网一屏应用”的民生服务功能。数据资料方面,通过对全市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梳理,提供扬州政务数据公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以及社会综合治税共享平台等服务。

扬州对于“智慧扬州”的一系列打造,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6]。

3 扬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制约因素

3.1 城市整体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浓

目前扬州每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的报名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而每年扬州籍的应届毕业生在3万人左右,几乎超过10%的毕业生第一选择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内创业氛围浓厚的其他地区。

此外,创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扬州当地传统的创业文化淡薄、重农轻商、小富即安、追求中庸等意识形态有关。虽然扬州目前已经设立创新驿站、中国创谷、微软创新中心孵化工场、智谷“创业咖啡”、金荣4.0工创空间、扬州大学创业长廊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场所,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大多仅局限于外在硬件设施,内在的创新文化却很难移植,未能充分达到预期效果。

3.2 与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城市指标值差距较大

目前,国内并未发布通行的创新城市评价标准。江苏省在2010年出台了《江苏省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结合江苏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明确了各项指标标准值,有一定参考价值。

扬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扬州在各类科技创业园累计孵化面积、每亿元GDP 发明专利申请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数、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城市污水处理率这几项达到或超过了江苏省创新型城市标准指标水平,在其余涉及创新环境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产业、创新绩效等方面的10余项指标均低于省标准值。其中,在孵企业数、百万人口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每万人口专利授权书、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等指标均大幅低于省平均值。

由此可见,扬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创新投入偏低、缺少足够创新人才、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等问题,需要加强改进。

3.3 企业创新资金不足、初创企业融资难度大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不足是扬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障碍。一些研发型企业的产品往往研发投入周期长,很多前期研发资金都靠企业自身来解决,企业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科技型企业的一些好的技术和项目,因为资金缺乏、平台不够等原因,只能“流产”[7]。

近年来,“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兴起,扬州也出现了一批初创企业。然而,受制于地域,扬州的初创企业存在起点低、规模小的现象,因为从银行等常规渠道融资难度大,更多的是借助于民间借贷或网络渠道,大幅提高了融资成本。地理位置缺陷又使得初创企业与外部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沟通困难。再加上一些初创期的企业的创立者缺乏做大做强的预期,或少有强强联合的机会,或缺少IPO 的资源与途径,因而进一步降低了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

3.4 对外开放程度低影响最新科技成果的传入

与全省苏南苏中城市相比,扬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偏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近年来,虽逐渐回升,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经济外向度较差。国外最新的技术很难传播到扬州,对扬州企业高端产品的创新无法形成明显的拉动。扬州企业的产品创新往往集中在产业技术链的低端环节,影响了扬州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5 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扬州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总体而言多局限在常规的信息发布、行政管理、政策指引等方面,企业急需的合作交流牵线、技术扶持、融资推介等功能不足,因而无法充分适应企业创新创业的需求。

4 利用互联网,促进扬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4.1 政府主导建立创新型政府

以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市为例,杭州市政府利用每年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充分学习利用阿里巴巴的技术手段,展开多项合作。目前杭州在“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等多个领域处于全国乃至全世界领先地位。

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在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并无先例可循。扬州虽然没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但政府政府要加强学习,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建立创新型政府。此外,政府要转变角色,放下身段,将自身定位为创新发展资源配置中的监督者和服务者,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各方面利益主体主动融入创新,形成合力,激发城市创新力。

4.2 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

扬州地方企业创新往往存在技术创新起点低、开拓市场难度大的问题,对于符合采购要求的创新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采购力度、预留采购份额等方式进行扶持。

对于企业创新中存在的筹集创新资金难度大的问题,可以由政府主导,开拓互联网融资的平台。建议可以由政府牵头,给予专项的财政资金支持,成立创新基金,并引入风控能力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扶持企业创新。在这个平台中,政府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风投机构占据主导优势,监控企业经营和创新,更好地为企业筹集创新资金服务。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企业创新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企业通过“上云”“用云”提升服务、经营等能力,推动业务创新。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补贴技术服务费用等手段予以扶持。

4.3 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

5G时代即将到来,这就需要扬州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4G通信网络,高标准超前规划部署5G通信网络。

大力扶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的应用,争取省级和区域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落户扬州,进行整体布局,扶持与之相关的大数据运用、工业云、互联网等行业落户扬州,并鼓励电信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的网络宽带服务,为企业应用提供支撑。

4.4 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对于创新企业或个人而言,其对于更加简便的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尤为强烈。政府应该鼓励公共服务部门加大与软硬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的合作力度,深化互联网在企业审批、税务征收、公共信息披露等方面领域的应用。

电子政务推进中,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通“信息孤岛”,将公共政务资源数据云端化,并为企业开发利用这些数据提供便利。

4.5 促进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船舶等传统制造业是扬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三新”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距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需要推动其与互联网的结合,持续加强其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扬州要尽快研究出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计划,明确顶层规划设计。可以由政府主导,逐步引入或培育地方性的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借以推动产业链的资源优化配置[8]。

对于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可以分层推进。对于大中型企业,根据行业特点,抓住关键环节,激发企业“双创”活力。对于中小企业,要降低使用成本,鼓励其将计算存储、研发设计以及生产环节等应用于云端公共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效率和优化业务流程[8]。

猜你喜欢

创新型扬州企业
企业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
企业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