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红宝石葡萄灰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9-12-09姚振领

烟台果树 2019年3期
关键词:钙肥红宝石裂果

姚振领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烟台264000)

红宝石无核葡萄是美国加州采用皇帝和Pirovan075 杂交育成的晚熟无核品种,欧亚种,是一个高产、品质极佳、栽培效益较好的优良无核鲜食品种。1987 年引入我国,目前主要在胶东地区栽培。近年来,蓬莱、龙口和栖霞等地的果农刨掉了红宝石葡萄,改栽其它品种。究其原因,只因红宝石葡萄在北方露地栽培灰霉病发生偏重,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达10%~30%,严重园片颗粒无收,许多果农对灰霉病的防治束手无策。笔者在生产一线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和果树工作者参考。

1 灰霉病症状

幼果穗及花穗上的病残组织,是造成叶片和近成熟果穗受害的主要病菌来源。近成熟果实受害,多从果粒伤口处开始发生,形成褐色凹陷病斑,病果粒很快发展成褐色软腐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或一团鼠灰色的霉状物,后期病部有时可产生黑色块状菌核。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发生,初期为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很快发展成淡褐色至深褐色的大型不规则形病斑,有不规则轮纹,潮湿时表面可产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

新梢受害,病斑淡褐色,不规则形,表面产生较稀疏的鼠灰色霉状物。

低温、潮湿、寡照、伤口,四大条件非常有利于灰霉病的流行和爆发。

病原是危害多种蔬菜和葡萄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于半知菌亚门。病菌以分生孢子、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土壤中及其它寄主植物上越冬,次年葡萄花期前后,具备适宜条件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与其它寄主植物上的分生孢子及越冬态分生孢子共同构成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主要是通过气流传播,从伤口侵染危害。该病的潜育期很短,再侵染次数多。在葡萄上,花穗幼果期和果实临近成熟期是两个发病高峰。另外,灰霉病在贮藏期和运输期也常常发生。

葡萄生产上,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穗和果穗,偶尔危害叶片和新梢。果实发病后,主要是在受害部位表面生出一层或一团鼠灰色的霉状物,果实无食用价值,振动果穗或被风一吹,呈灰色烟雾状。

花穗受害,初期在穗轴和花梗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扩展后呈褐色腐烂,腐烂组织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形成僵粒。幼果穗受害,与花穗相似,形成小僵果。发病

2 红宝石葡萄发病重的原因

2.1 品种特性红宝石果实果皮较薄,抵抗力差,易造成伤口,肥水管理不当会裂果,利于灰霉病发生。

2.2 果穗过大、过紧红宝石葡萄坐果率极高,果穗超大,又没有进行合理的肥水拉序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拉序,加之疏果工作不到位,果穗太紧,为灰霉病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①套袋前对果穗喷药不均匀,不能有效地喷到果穗内部。②近成熟期,果实膨大时,果粒相互挤压导致裂口。

2.3 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枝条太密胶东露地栽培的双篱或单篱架的葡萄园,有的行距不足1.6 m,枝条排布过密,枝间距不足15 cm,叶片相互叠加和挡光,郁闭不通风,降雨或大雾、大露天气,造成田间高湿,适宜灰霉病发生和流行。

2.4 脱落的花帽残存在果穗上,是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生产实践中发现,无论是蔬菜还是葡萄,感染了灰霉病的果实,其发病部位大多有残存的花器组织、花帽或其它干的组织,这些干组织容易携带病菌,在低温、潮湿、寡照的条件下,若又遇到伤口,灰霉病必发无疑。

2.5 其它原因管理粗放、有机肥和钙、磷、钾肥施用不足、水肥管理失调、机械伤及虫害较多的果园易发病,地势低洼、枝梢徒长的果园发病重;药剂防治不当,套袋果在果袋内发病较多。

3 防治方法

3.1 加强栽培管理搞好果园排水及摘心绑蔓,降低果园湿度,减轻发病。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花穗、病果粒,减少田间发病中心及菌量。落叶后,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病僵果,集中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

3.2 土、肥、水管理红宝石葡萄对肥水要求比其它葡萄品种严格得多。因为它易裂果,果皮较薄不抗病。生产经验证明,红宝石葡萄盛果期667 m2产量达4 000 kg 以上,如此高的产量需要有机质高的土壤、足量的化学肥料和良好的病虫害防治为基础。

增施生物有机肥、钙肥、硅肥和磷肥、钾肥。红宝石葡萄幼果期和成熟前1 个月是吸收钙肥的两个高峰,幼果期地下补充速效的钙肥,成熟前1 个月则不再适合补充速效钙肥,建议补充不含氮的螯合钙,如糖醇钙。同时从坐果开始直至采收,每次用药都要配合喷施优质叶面钙肥。钙肥和硅肥,有效增加果实硬度和果皮的韧性,有利于减轻裂果。

秋基肥和萌芽肥,在施足复合肥基础上,补充适量中微量元素肥,此两个时期建议至少施用1 次长效钙,不施用速效钙。施用复合肥,幼果期大肥、大水各施1 次。复合肥首选缓控释肥和稳定性长效复合肥,它的氮肥稳定长效,缓慢释放,利用率高,不至于肥力过快、过猛导致裂口。在上色上糖期追施的复合肥,不建议使用含大量硝态氮的肥料,以防裂果。

水分管理中,忌忽干、忽湿,长期干旱突灌大水或遇大雨,必导致果实裂口。进入上色期以后,保持土壤湿润是预防裂果的重要措施。可以水浇或隔1 行浇1 行,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北方从7 月底进入雨季,在8 月至9 月雨水集中的季节来临前,在葡萄行下及两侧铺上一层结实又耐践踏的黑地膜,可以有效预防裂果。此法既可防止大雨浸泡根区水分过大造成裂果,又防杂草丛生,还可提高地温。

3.3 合理密植栽培推荐优先采用单篱架,行距保证1.8 m 以上,枝条间距15 cm 左右。若采用双篱架,行距2 m 以上,枝条间距20 cm 左右。

3.4 控产, 科学拉序和疏穗红宝石葡萄667 m2产量控制在2 000~2 500 kg,667 m2预留2 500~3 000 穗为宜, 保证单穗在0.75~1 kg,每穗150~200 粒。要使穗形松散,需进行拉序处理, 可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水拉序。建议在花序分离期(穗长12 cm 左右时),用20%美国进口奇宝(或国光20%施奇)兑水30 kg,或者国光3%赤霉素3 mL 兑水15 kg喷序或蘸序。也可利用肥水拉序,在初花期到谢花末期,全园大水漫灌,配合冲施速效的硝铵磷复合肥、硝酸钙、硝酸氨钙、硝酸钾等含硝态氮较高的速溶肥,667 m2施用50 kg 左右或施大量元素水溶肥10~15 kg,花期浇水施速效肥,既可以疏果,又可以拉开花序。施钙肥还可以减轻后期裂果。坐果后,及时疏除岐肩,合理疏粒,保证果粒松散,既透风,又透光,喷药也全面,达到减少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发生的目的。

3.5 花后及时去除花帽及残存花器干组织用柔软的细毛刷或者气泵把未脱落的花帽及残存花器干组织清除掉,是防止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3.6 化学防治开花前后和果实临近成熟期至采收期,是灰霉病喷药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套袋前果穗喷药也至关重要。开花前5~7 d 喷1 次药,谢花后再喷1~2 次药,套袋果在套袋前对果穗均匀细致地喷1 次药,不套袋果在采收前需喷药2 次,间隔10 d 左右。套袋葡萄生产中有个重要的经验,可以借鉴:从谢花后至套袋前,每两次全园喷药的中间,单独喷1 次果穗,例如5 月1 日和5 月10 日全园各喷药1 次,在5 月5 日单独喷穗1 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灰霉病发生。另外,套袋前推荐配合喷施防治其它病害(白腐病,炭疽病等)的药,用进口灰霉药喷透或浸透果穗,果穗风干后马上套袋,若遇雨,需重喷后再套,药剂首选露娜森。实践证明只要用药得当,喷药细致周到,几乎没有发现灰霉病。

常用药剂有:德国拜耳40%施佳乐(嘧霉胺)1 000~1 500 倍,德国拜耳43%露娜森(氟菌·肟菌酯)1 500 倍,瑞士先正达62%赛德福(嘧环·咯菌腈)2 000 倍,日本住友速美克(43%腐霉利)1 000~2 000 倍,住友速克灵(50%腐霉利)1 000~1 500 倍,50%扑海因 (异菌脲)1 000~1 500 倍,德国巴斯夫农利灵(50%乙烯菌核利)1 000 倍, 巴斯夫50%凯泽1 000~1 500 倍,巴斯夫38%凯津(吡唑·啶酰菌)1 000倍,50%洁打(啶酰菌胺)1 000 倍,中化农化菌思奇(25%啶菌噁唑),其它国产嘧菌环胺、腐霉利、嘧霉胺、乙霉威等。

3.7 袋内发现灰霉病的处理方法套袋后,经常检查袋内情况,若发现有灰霉病,严重的整穗剪除,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不严重的,剪除感染灰霉的病粒或病串组织,立即对整理后的果穗喷药,用保护加治疗性药剂,可以加上液钙。此次喷穗用药一定要选择水剂或悬浮剂,不能用粉剂,以防污染果面。待药液晾干后,用新纸袋将穗重新套上。

猜你喜欢

钙肥红宝石裂果
裂果严重的屯屯枣 怎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果树巧施钙肥提质增效
钙在冀东花生上的产量效应研究
柑橘裂果的成因与防止、减少裂果的措施(上)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樱桃裂果的防治
钙肥对水果贮藏性能的影响研究
酒泉藏家推介
施钙肥可提高春甜橘产量和品质
防止油桃裂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