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
2019-12-08田新禹
华 珊,田新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影像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小儿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病,具有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主要诱发因素为支原体感染,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患儿重要器官以及系统均会造成损伤。因此,及早进行病情诊治对于改善患儿健康并促进其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1]。此次研究纳入83例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于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分析为患儿实施CT诊断的价值,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83例在我院接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的患儿,纳入标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有知情权;患儿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发热、胸闷等;病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炎患儿;哮喘患儿;全身免疫性疾病患儿。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38例,年龄6个月~11周岁,平均(5.9±0.8)岁。
1.2 方法
为所有入组患儿实施胸部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具体如下:
1.2.1 X线检查 应用X线机为患儿实施胸部正侧位片摄影,所用X线机产自美国GE供公司,靶距调节为100~160cm,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对曝光条件进行设定。
1.2.2 CT检查 应用64排螺旋CT机为患儿实施胸部CT扫描检查,取患儿仰卧位,叮嘱患者深呼吸并在其屏气状态下为其实施扫描,层厚设置为5mm、电流调节为80~160mA、电压调节为120kV,自患儿肺尖扫描至横膈部位,观察患儿病灶分布、密度、形态以及具体位置。完成平扫后为患儿实施增强扫描,选择碘海醇为此次研究造影剂。在患儿家属陪同下进行检查,若患儿配合度较低,可为其提供3%水合氯醛[2]。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涉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分别通过t与χ2进行组间差异检验比较,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
CT检查共计75例患儿病情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0.36%,X线检查共计59例患儿病情确诊,诊断准确率为71.08%,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
2.2 分析X线以及CT影像学结果
X线及CT检查影像学结果均可见肺组织实变,X线检查影像学表现为腺泡型、混合型以及间质浸润型,其中,间质浸润性为主要表现,肺纹理增粗、增加明显且边缘模糊。CT影像学可见不均匀高密度实变影,部分患儿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不张或者胸腔积液等表现。
3 讨论
作为儿科多发性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对患儿多个器官、组织均会造成损伤,严重阻碍其正常发育。该病临床症状包括咳痰、发热、头痛、咽痛等,潜伏期较短,患儿体液及痰液等分泌物传染性较强,一旦出现支原体变异,容易引发大面积感染并加大患儿死亡风险[3]。
飞沫为支原体感染主要传播途径,由于小儿肺泡组织适量较少且弹性纤维尚未完全发育,一旦病原体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行黏附会导致大量毒性代谢产物被释放出来并引发支气管气道黏膜炎性反应。由于患儿发病早期多为间质性表现,因此,X线检查在肺炎支原体早期症状的检查中能够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但是该检查方式无法对隐秘部位病灶进行观察,因此临床误诊以及漏诊率较高。CT检查能够使肺部组织病变范围以及具体病灶位置得到清晰显示,有助于准确判断混合性病变、支气管炎症以及间质性肺炎等改变情况[4]。
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但表现为肺叶病理性改变,还包括支气管壁加厚等胸腔内相邻脏器病变,因此,临床在进行病情诊断时必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以及CT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此次研究中,CT诊断准确率为90.36%,X线诊断准确率为71.08%,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沛[5]研究中,X线检查确诊率为65。0%,CT检查确诊率为90.2%,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CT检查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使病变形态、位置等病理变化得到清晰显示,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医生进行对症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好转以及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