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与体育的融合,增加体育课的艺术性

2019-12-08张小杰宣城市宣州区金坝中心小学安徽宣城242035

流行色 2019年8期
关键词:节奏学科运动

张小杰(宣城市宣州区金坝中心小学,安徽 宣城 242035)

前言

新课标改革要求一体化教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贯彻学科融合的教学思想,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合理地融入音乐学科,以此为载体改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整体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感受到体育学科的趣味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一、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增强艺术氛围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型学科,所呈现的艺术特征十分显著。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融入音乐学科,能够对以往的课堂气氛进行改良。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下,整个课堂气氛会呈现出较强的艺术性,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渲染和带动下,产生深入学习体育项目和积极参与训练活动的热情。最重要的是,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体育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思维上、情感上,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实现学生素质综合建设。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学好体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兴趣。在学生主体观的思想支撑下,以激趣教学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计。而音乐是一门艺术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音乐作品具有较强的节奏性、韵律性,将其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能够转变课堂形态,实现动态课堂的有效构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产生深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体育训练,让学生在学科融合的教学新环境下感受两大学科的魅力。

3.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是素质改革的重点目标,也是每个体育教师需要奋斗的要素。而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和节奏性特征,能够有效地改善体育课堂整体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节奏的引领下,快速地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可以说,音乐不仅能够改善体育课的氛围,增强艺术性,还能够为学生高效掌握体育运动要领,提升运动素养而提供助力。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根据素质改革标准,综合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将音乐与体育两大学科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健全体育课程功能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1.利用音乐节奏替代口令教学

在体育课上,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教师通常需要实施口令教学,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组织和秩序维持。但是,长此以往,将导致体育课整体气氛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在学科融合的全新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音乐学科,借助音乐的节奏性特征,对学生的运动行为进行规范性指导和教学,从而有效调整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改善课堂气氛,让体育课更具有艺术性。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健康歌》《中国功夫》等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运动训练,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和歌词内容,进行“手臂伸直、踢腿”等动作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节奏进行队列教学,让学生在节奏的带动下,进行队列纠错、保持。

2.利用音乐创设练习情境教学

小学生对情景性、直观性较强的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引入音乐作品,并以此为载体进行情景渲染和气氛营造,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感知情境,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体验。也能够让学生在聆听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课堂的艺术氛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有效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性、韵律性较强等音乐作品,如《数鸭子》《两只老虎》等,让学生跟随歌曲歌词所传递的含义进行动作规范的执行。比如说,《两只老虎》中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学生据此做出奔跑的动作,强化学生的运动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检索感兴趣的音乐歌曲,如《猜拳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等,让学生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进行运动、跳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也能够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律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身体的反应能力和灵敏能力。

3.利用音乐维持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要利用音乐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选择节奏性强且比较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特定的音乐节奏进行旋转、跳跃,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在亢奋的情绪下,做出相关的动作,来达到体能方面的训练目标。比如说,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设置运动游戏。将学生按照运动能力均衡分配成若干个小组,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以此为载体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做出指令,也能够调动体育游戏气氛,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比如说,教师播放《加油歌》《向前冲》等歌曲,让整个体育课环境气氛更加紧张,竞争氛围更加显著,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体育训练,端正运动态度,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4.利用音乐作为练习的辅助教具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体育训练,并合理借助音乐开展辅助性教学。进一步优化训练条件,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学生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有效。比如说,耐久跑是小学体育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自主调节呼吸节奏,需要合理地引入音乐,利用作品特定的旋律进行呼吸节奏等的调整和控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跑步的耐久力和持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比较动感的音乐,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让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减少疲惫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再比如说,教师在开展篮球运动训练时,则可以适当地播放音乐,渲染体育课艺术氛围。让学生将篮球与音乐融为一体,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拍球、转球训练。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5.利用音乐调整身心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领域,教师要在运动训练结束之后为学生提供舒展练习,让学生的肌肉、精神等各方面状态得到放松,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感。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在此环节中,教师要规范音乐类型的选择,尽可能地选择舒缓的音乐,比如说《雪绒花》《感恩的心》等,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舒缓运动,如拉伸、延展性训练等,让学生的肌肉得到放松,避免运动之后产生肌肉酸痛等不良现象。

三、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1.合理选择音乐素材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为贯彻学科融合思想,引入音乐学科,增强课堂艺术性,体育教师要做好音乐素材的合理规划和选择。首先,明确课程目标以及体育训练的具体类型。之后,根据教学的节奏合理选择音乐作品,保证两者节奏、氛围相映衬,从而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情境下,得到合理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比如说,当组织学生参与节奏性较强的运动训练时,如弹跳训练、拔河以及跑步训练时,则可以播放一些颇具动感的音乐,以此来带动学生的运动节奏,也能够让学生的运动注意力更加集中,缓解疲劳等不良现象,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

2.注重音乐融入尺度

在音、体学科融合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标准,对融入尺度进行合理控制。首先,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融合理念,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准确认识哪些环节需要渗透音乐,哪些环节则需要按照常规的方式展开教学。比如说,在进行运动技巧重难点教学时,则不需要引入音乐歌曲,而是要向学生集中渗透运动动作和要点,以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而在体育游戏和自由训练环节,则可以适当播放音乐,以此来调整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以做好尺度掌控、力度掌控,避免过犹不及,以此来保障体育教学更加有效。

3.渗透音乐艺术内涵

在音、体学科融合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合理借助音乐学科,丰富课堂艺术内涵,借助音乐作品的节奏性,以及韵律美,直观呈现体育运动动作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对运动项目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从而建立起深入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比如说,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之后鼓励学生在节奏的带动下,进行篮球运动自主创新。比如说跟随节奏进行篮球旋转舞蹈展示,将篮球运动以舞蹈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体育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特定的音乐节奏下,进行体育运动动作的自主创编,将舞蹈和体育运动相结合,来增强课堂整体的艺术性。

结论

综上,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领域,体育是一门决定学生体能等各方面素质训练的重点学科。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手段。而学科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所呈现的效果比较突出。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音乐和体育学科相融合,增强课堂整体艺术氛围。利用音乐教学情境、方法和课堂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快速接受体育课程要点,全面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同时,体育教师引入音乐学科的过程中,需要对音乐素材、尺度以及艺术内涵进行规范处理,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节奏学科运动
花有自己的节奏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不正经运动范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