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2019-12-08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文 瑶(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一、艺术类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概念阐述
所谓分类培养,就是指根据学生们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前提条件所制定的一种标准化的培养方式。而对于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培养目标、考核方式、艺术表演等内容,是对于艺术类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规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艺术类研究生包括了学术性研究生和学位研究生。根据内容来看,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包括了音乐、理论、舞蹈、电影、戏剧、美术、设计等。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包括了美术、设计、音乐、电影、舞蹈、戏剧和戏曲等。这两种研究生都属于同一教育等级,但是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式和目标。而上文所说的分类培养实际上就是指对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并对两者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体系以及方法等等。
二、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的原因
1.符合招生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情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向社会输出更多的科研人才。到了本21世纪,各大高校开始注重对自身的内涵进行建设和发展,并逐步提升高校内部的软实力。例如各大高校的教学岗位或者科研岗位招聘的最低标准是博士,而硕士已经很难获得高校中的此类岗位。在我国推出的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研究生教育从以往的学术性人才培养逐渐地转向为学术和应用型并重的人才培养。通过对这部分教育体系的完善来实现研究生教育的优化。艺术类研究生原有的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所以需要通过分类培养的方式来符合当前的招生要求。
2.符合社会需求
对于培养的目标和职能进行重新调整和定位,是达到社会对于这种类型人才需求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的转变为应用类型和高层次类型,并且在规模上和质量上都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对于应用类型的研究生需求比例已经达到了对全部研究生需求的百分之七十。从艺术类研究生的角度来看,这一比例甚至会更多。由于艺术类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也更加紧密,例如主持、表演、设计和绘画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实践基础。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逐步提升,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更加重视对于文化的发展,所以对于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更是有着大量的需求,所以需要对于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使得一部分研究生专研理论,并通过这个过程来为学科建设带来帮助。另一部分研究生去进行创新和表演,从而对于本科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弥补,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于文化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另外也对于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了丰富和满足。
3.提升培养水平
在对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术性艺术研究生,还是对于学位研究生,都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定为。对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理论研究人才,对于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艺术创作和表演人才,所以针对这两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都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特点。事实上我国开设艺术研究生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对于艺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当前很多艺术研究生课程仍然存在着内容单一、陈旧、狭窄以及方法单调、落后等情况。甚至一些高校在对上述的两种艺术研究生进行培养时仍然采用同一种教学体系和方法,从而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普遍专业能力和水平较差,甚至一些擅长表演和创新的学生为了能够毕业不得不去进行科研方面的学习和写作,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质量是核心内容,所以需要通过分类培养模式来对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改变,从而有效提升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水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让善于创新和表演的去创新和表演,善于学术研究的去进行学术研究。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好的贡献,这些学生中既要有善于学术研究的人才,同时也要有善于表演和创新的人才。所以,要对于艺术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意识进行有效的强化,并坚持以培养人才为教育的主要核心,将建设、管理和改革融为一体,实现内涵的建设和质量的提升,构建出符合社会需求和让学生受益的艺术类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艺术类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艺术类研究生开展教学工作,需要以方案为基础,这同时也是对于培养的质量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为了有效地分清楚上述两种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内涵和目标,需要对于培养的环节和方式进行有效的规范,并对培养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通过研讨和论证等方式来从整体上对两种类型的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梳理,无论是在课程方面、学分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和实践考核方面,都要有明确的区分,针对两种不同类型艺术类研究生制定出各自不同的教学标准,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2.建立多元的课程体系
高校方面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艺术类研究生的特点来对课程的体系和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也要在课程的设置上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有效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学术类型的艺术类研究生来说,应重点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偏向于理论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结合他们的研究内容和兴趣来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和学习,例如对于重要作品的阅读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来获得很多先进知识的熏陶,从而提升这些学生们的研究视野和深度。对于学位研究生来说,应在课程设置时加入更多的实践内容,例如美术专业油画方向的研究生应增加采风和写生等实践课程,提升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理论课程中仅仅保留几个必要的即可。
3.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术性艺术类研究生来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教授授课和资料的阅读为核心,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去参与各类学术类型的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理论水平。例如参与和艺术专业相近的本科教学或者学术会议等,同时也包括一些公开的讲座和报告等。以个人专业内容为基础来实施相关的调研、考察工作。以导师引导为前提条件,来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新课题。另外,可以通过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和学科研究,来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并激发学生们参与创新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鼓励他们能够发表一些学术上的见解和思考。
对于学位艺术类研究生来说,应采用课堂教学与技巧训练以及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高校内部的教学实践基地或者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可通过和企业合作来建立相关的创业基地,来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具备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应在教学体系当中加入行业导师来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当中。校内的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方面的教学,而行业导师则主要负责技术技巧以及实践方面的教学,及时地将一些艺术前沿动态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学生们通过行业导师的指导,独立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艺术类研究生的表演经验。
结束语
采用分类培养的方式来对艺术类研究生进行培养,是为了符合当前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重要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艺术类研究生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艺术类研究生的整体素质,进而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应用型和实践性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