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与苏军远东战役

2019-12-08

军事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苏军联军远东

★ 李 涛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由转至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余部改编而成。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扩大游击战争的指示,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相继创建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彻底消灭东北抗联,日军不断调集兵力疯狂“讨伐”,至1941年日军“讨伐”兵力增至16 个师团、90 万人。东北抗联遭受严重损失,由3 万余人锐减至不足2000 人,大片游击根据地丢失,杨靖宇、魏拯民等领导人相继牺牲。①参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分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第322 ~323 页。为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坚持斗争,东北抗联各部陆续转到苏联境内,组建北、南野营,于1942年8月合编为教导旅,并接受苏方授予番号: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 步兵旅。

教导旅组建后,一面在苏军帮助下进行系统的军政训练,培养干部,为东北抗联部队的发展壮大积蓄了骨干力量;一面陆续派小分队返回中国东北,执行侦察、收集情报等任务。1945年7月,为配合苏军对日作战,教导旅派遣小分队进入北满、吉东、东满和辽吉边区等地区,实施战略侦察,开展游击活动和群众工作。远东战役打响后,教导旅先遣部队直接配合苏军作战,主力担负随苏军各方面军占领东北战略要点的任务。至9月中旬进驻12 个大中城市、45 个中小城镇,并正式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

一、东北抗联余部退入苏联境内,建立北、南野营

1940年,在日伪军疯狂“讨伐”下,东北抗联各部给养断绝,物资极度匮乏,损失越来越大,不断有部队因作战失利退入苏联境内休整补充。至1941年初,转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已有约600 人。为统一领导和管理,东北抗联在苏联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建立了北、南两个野营。

北野营,也称A 野营,设于伯力东北75 公里的费·雅斯克村附近的一片森林里。营地靠近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人烟稀少,周围有江河、树林、起伏地,是开展军事训练的理想营地。至1941年1月,进驻北野营的抗联部队有:第2 路军总指挥部直属部队一部和第2 支队、第3 路军总指挥部部分人员和第3 支队,共计300 余人,分别由饶河和黑河一带进入苏联境内。南野营,也称B 野营,设于海参崴以北26 公里处的蛤蟆塘。至1941年1月中旬,进驻南野营的抗联部队有:第1 路军警卫旅和第2、第3 方面军部分人员,第5 军一部,共约200 人,由珲春一带进入苏联境内。野营内抗联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后勤供给由苏军负责,日常行政、教育等事项由抗联自行安排。当时北野营内苏联军官较多,有负责军事训练的沙马尔钦科(杨林)大尉、吴刚上尉和沙包什尼科(李吉安)中尉,负责通信训练的奥斯特里科夫大尉,还有1 名野营主任和翻译别佳、护士马斯洛夫、后勤士官瓦西里。南野营有苏军中尉、翻译和司机各1 人。抗联部队官兵着苏军换季移交过来的军衣、皮大衣、呢子大衣、毡靴等;食品按苏军标准供应,每人每天1 公斤面包;每周洗一次澡,衬衣和被单每周换洗一次。①参见彭施鲁:《回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载于《东北抗日联军·大事记 回忆史料 参考资料》,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年,第356 页。

野营建立后即展开军事训练。最初的训练课目是队列和滑雪,接着是射击、刺杀、爆破及连以下单兵到班、排的攻防战术等,并选出三四十名年纪较轻、略有文化的官兵进行无线电收发报训练。这些训练均是在苏联军官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取得了很大成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远东军区进入战备状态,以防日军入侵。抗联原第2 路军总指挥周保中认为,一旦远东战争爆发,抗联部队应立即返回东北,在日军后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积极破坏和袭击日军军事设施及交通运输线路。为此,1941年7月,北野营抗联部队约400 人前往位于伯力郊区的苏军空降部队营区,进行为期1 个月的跳伞训练。由于学习热情高,纪律性强,训练成绩好,北野营官兵受到苏军总教官赞许:“在一旦战争爆发之时,希望有机会和你们并肩作战,以消灭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②彭施鲁:《回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载于《东北抗日联军·大事记 回忆史料 参考资料》,第357 页。之后,抗联部队陆续派人员组成侦察小分队返回东北,开展游击活动,收集日军情报,如铁路、公路军事运输密度,日军在苏联边境地区兵力部署,日军机场飞机种类和数量等,以判断日本是否准备对苏联发动进攻。

为解决当时野营领导关系上存在的不明确问题,周保中向苏联远东军区提出:如果苏日之间爆发战争,在东北境内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抗联队伍,才能有效地和苏军协同作战,使日军腹背受敌。据此建议“用学校或教导队的形式,把所有在苏联境内的抗日联军指战员编在一起,集中整训,这样既提高训练效果,又有利于备战”③《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第740 页。,并希望多派些苏联军官协助进行军事训练,在短时间内提高训练水平。远东方面军司令阿巴纳申科大将认为这是一个颇有远见的建议,就上报苏联最高统帅部,很快得到同意的答复,并明确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规定:“1.目的——养成东北抗日救国游击运动的军事政治干部。2.任务——在东北转入直接战争的新环境时发展积极有力的游击运动。3.中共党组织关系和中共政治路线不变更。今后工作活动不但不限制独立活动性,而且要加强独立活动性。……旅长以下的主要的军事政治干部由现有的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干部充任。”④《周保中关于东北抗日联军野营部队中共党组织状况及改组的报告》(1942年9月13日),载于《东北抗日联军·文献》,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年,第936 页。7月22日,阿巴纳申科大将在伯力接见周保中、张寿篯(李兆麟),以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的名义发布组建中国特别旅⑤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由中、苏、朝三国人员混合编成的国际旅,为区别与其他国家在苏联境内组成的国际旅,苏方又称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为中国旅或中国特别旅。的命令,授予其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 步兵旅番号,并指示:“一旦满洲大变转处于新环境时,中国特别旅应起重大作用,成为远东红军与中国红军之连锁。”⑥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43,哈尔滨:黑龙江省出版总社,1991年,第70 页。

二、组建东北抗联教导旅,开展军事政治整训

1942年7月下旬,东北抗联教导旅筹建工作紧张有序展开。一是迅速扩充部队。先是两批共24 名海参崴外语学校毕业生以实习汉语的名义来到北野营,教导旅组建后被赋予副连长、连顾问或营参谋等工作;撤销南野营,将所有人员转移至北野营;饶河县东安镇起义的伪满军士兵72 人越过乌苏里江进入苏联境内,经苏军审查后全部编入教导旅;此外还有近百名苏籍华人和上百名苏联尉级军官和苏联东方少数民族战士(赫哲族、那那依茨族、乌达根氏族等)应征入伍来到北野营,扩充后教导旅兵力已发展到上千人。二是明确部队编制和任命各级干部。新编成的教导旅下设4 个步兵营、1 个通信营和1 个迫击炮连。每个步兵营下设2 个步兵连和1 个经理排,每营中各编1 个中国连、1 个苏联连。伪满军起义士兵和苏籍华人分散编在4 个营的中国连。通信营除抗联人员外还编有部分苏军士兵。迫击炮连均为苏联东方少数民族士兵。抗联干部担任各级正职,配备苏联军官任副职和顾问。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委员(1943年春因苏军改为一长制而改任政治副旅长);苏军什林斯基少校、巴达林少校任副旅长,沙马尔钦科少校任旅参谋长,塞辽根少校任旅政治部主任。崔石泉(崔庸健)任中国共产党东北抗联教导旅委员会书记。旅、营两级设司令部,旅司令部下设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和内务部,除政治部有少量东北抗联人员外,其余主要由苏军军官组成。三是开展正规化建设。抗联干部均被授予苏军军衔。旅级军官为校官,如周保中、李兆麟为少校(一年后,周保中晋升为中校)。营级军官为大尉,连级军官为上尉,排长为中尉或少尉,副排长以下授予军士军衔。所有官兵在政治、物质待遇上同苏军完全相同。部队统一换发苏式装备,每班配轻机枪1 挺、自动枪2 支、步枪8 支。军事训练进一步正规化。因更多的苏联军官任教,训练水平和效果都得到较大提升。生活条件也极大改善,服装是全新的苏式军装,军官实行薪金制。新建的5 座土木结构营房,每座可容纳300 人。

8月1日,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宣告成立,并举行了阅兵式。全旅1000 余人,其中苏籍官兵300 余人。教导旅虽名义上暂由苏联远东军总部代管,但其内部仍保持东北抗联的单独编制体系,保持部队的独立性,并坚持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独立作战任务。除不断派遣小分队重返中国东北开展游击活动外,教导旅主力在苏军的帮助下开展系统的军事、政治整训,以提高思想认识和官兵的技战术水平,加强组织纪律性等,为圆满完成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做了充分准备。

一是建立统一、集中的党组织。东北抗联部队转到苏联后,分别在北、南野营建立了党委。因当时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也同时存在,为改变这种党的领导机构多头并存的局面,周保中等提出“在吉东、北满两省委及南满党基础上建立新的中共东北党组织临时委员会,同时,废止现有的吉东、北满两省委”①《周保中、张寿篯关于中共东北党组织改组与集中领导问题的报告》(1942年4月20日),载于《东北抗日联军·文献》,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年,第929 页。。教导旅成立后,建立统一、集中的中共党组织日益迫切。9月13日,教导旅召开全体中共党员大会,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也称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抗日救国青年团和抗日妇女救国会等机构。教导旅所辖4 个步兵营分别成立了党小组。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行使双重职能,既是中共东北抗联教导旅委员会,负责旅内党务工作,又是中共东北党组织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的整个东北地区党的临时最高领导机关,以保持与中国东北各地中共党组织的关系,领导执行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继续开展对日伪军斗争。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由于长期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身处境外的东北抗联教导旅官兵利用各种渠道不间断搜集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文章,从中了解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前后,教导旅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朱德的《建立东方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周恩来的《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斗争》等大批材料,组织官兵学习讨论,并经常开展时事教育,了解世界反法西斯作战和全国抗战情况,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强化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意识和军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路线的自觉性。

三是大力开展军事训练。东北抗联教导旅司令部参照苏军颁发的《步兵训练大纲》,结合战时需要和中国东北游击战争的实际,有计划地进行现代化军事训练和特殊技能学习。军事训练课目主要有:队列训练;单兵战术训练,如刺杀、投弹、武装泅渡、铺设铁丝网、匍匐前进、翻越障碍、实弹射击等;分队战术训练;战斗勤务训练,如侦察、伪装、警戒、行军、宿营、换班等。同时讲授战术、军事地形、爆破、防化等课程。组训方式一般先由苏联教官培训班长,再由班长组织战士训练。战术课由连、排长亲自组织实施。连每周公布战士训练成绩;旅每半月组织操练,对课目实施检查、考核、评比;每年冬季组织为期半月的野外拉练,以营为单位练习行军、警戒、宿营、野炊、实弹射击、班至连的攻防战术、雪地工事构筑等,并进行雪地生存、耐寒训练。在特殊技能训练上,主要开展滑雪和空降训练,以适应中国东北地区的极寒气候和冰雪期长的特点,增强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1945年初,为在对日全面反攻作战中有所作为,教导旅在苏军协助下制订了“新教育计划”:所有军事训练和演习均在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下实施,着重训练与苏军协同作战,侧重以攻坚战为主;加强军事指挥员指挥大规模现代化进攻作战的能力;将参加过苏德战争的苏军军官调入教导旅,指导军事训练。

三、参加对日战略反攻,配合苏军远东战役

德国投降后,盟军作战重心迅即东移,全力对付日本法西斯。早在雅尔塔会议刚结束时,苏军就拟定了增兵苏联远东地区的计划,特别是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后,斯大林下令增派指挥、参谋人员前往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部、远东方面军和滨海部队。针对形势的发展,东北抗联教导旅积极备战、士气高昂,准备随时投入到对日反攻作战中。

一是派先遣分队执行战前侦察情报任务。1945年5月,苏联远东方面军情报部长索尔金向周保中传达方面军司令普鲁卡耶夫大将的指示:预定在最近几个月之内将有一场苏联对日本的战争,东北抗联教导旅将编入远东第2 方面军战斗序列,担负进攻佳木斯地区日军作战任务,并准备在中国东北建立10万大军,以便参加大规模对日作战及开展敌后活动。①参见彭施鲁:《回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载于《东北抗日联军·大事记 回忆史料 参考资料》,第362 页。据此,教导旅拟定了作战计划:派伞降部队到敌后指定区域执行战术侦察并配合苏军作战;正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抗联各小部队到指定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执行侦察任务并配合苏军作战;主力部队随苏军行动。7月,教导旅陆续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成若干先遣小分队,以地面和空降方式进入中国东北。至8月初,各小分队分别抵达牡丹江、长白、磐石、辉南、长春等18 个地区,担负实施火力侦察,突袭、袭扰日军后方,监视日军动向,充当苏军向导等任务,并联系当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抗联武装,配合苏军正面进攻,同时担负发动群众、组织起义、扩充军队及稳定社会秩序的职责。

二是战役发起后配属苏军直接参战。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军远东总司令部所辖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1、第2 方面军主力部队越过中苏边境,发起远东战役。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10、11日,朱德连续发布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及受降等7 道命令。东北抗联教导旅倍受鼓舞,按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苏军作战行动:担负远东第1 方面军侦察任务的抗联小分队先后于牡丹江海林、林口和东宁县大肚川等地空降;担负远东第2 方面军向导任务的抗联小分队搭乘苏军水陆两用车,分别向富锦、佳木斯、宝清等地挺进;在东北坚持游击战和执行侦察任务的抗联小分队积极掌握日伪军动向,并向日伪运输线出击,配合苏军作战。

三是协助苏军全面收复中国东北。在苏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面前,日本关东军仅十余日即土崩瓦解,东北抗联教导旅原定的参战计划发生改变。8月26日,周保中接到苏军远东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命令:教导旅的中方人员随苏军各方面军占领中国东北各战略要点,准备接受驻各城市苏军卫戍司令的任命。具体任务是:协助苏军维持占领地革命秩序,肃清日伪军残余及一切反革命分子,提高苏军在群众中的威信,促进中苏人民友好;利用参加军事管制的合法地位恢复和建立中共党组织,开展群众运动,在苏军主要占领地以外地区建立根据地和人民武装。据此,教导旅制定了新的行动方案:反攻中国东北后迅速抢占57 个战略要地,以接收中国东北;撤销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 步兵旅建制,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东北各战略区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苏军驻中国东北各城市的卫戍副司令一职,协助苏军占领和管理中国东北各城市。同时决定,除病患、孕妇、体弱人员、儿童等暂留苏联、待适当时机回国外,其余官兵全部返回中国东北,执行上述任务。28日,教导旅召开干部会议,部署出发准备工作。9月初分四批先后到达12 个战略中心点: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延吉、齐齐哈尔、北安、海伦、绥化、佳木斯、牡丹江、大连,展开维持社会秩序、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恢复和建立中共党组织、建立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等工作。为发展壮大人民武装、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9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正式更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设在长春,周保中任总司令,并在各大战略中心点建立了各地区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司令部。至10月下旬,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兵力发展到4 万余人,收缴日、伪军步枪近6 万支、轻重机枪2800 余挺、弹药1200 余万发。①参见《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30 页。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尽管只存在了4年多的时间,但在中苏两国关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40年下半年东北抗联余部开始退入苏联境内算起,到1945年8月参加对日大反攻作战重返中国东北为止,这支部队在苏联生活训练了近5年。其组建、开展整训,以及参加远东战役行动,都是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意图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东北抗联是不可能渡过难关、保存实力的。特别是为后期中、朝两军保留下如周保中、李兆麟、金日成、崔庸健等一批领导骨干,并为抗战结束后中共迅速实现“向北发展”的战略意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对这支坚持抗战多年的有生力量的充分利用,在当时既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防止了日本入侵远东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形成配合,也符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抗日救国、民族复兴的根本利益。东北抗联教导旅在长期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孤处境外的情况下,加强军事政治整训,不断派小分队返回中国东北,坚持对日游击斗争,尤其是在远东战役中直接参战,为配合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全面收复接管城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苏军联军远东
关于远东宏信广场电梯系统安装的探讨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胜利日阅兵(历史老照片)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漫画轻兵器之十三
乌兹别克拆苏军纪念碑引俄不满
坦克挂拖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