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痕迹主义”,强化四个自觉

2019-12-08王要峰顾林元

政工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留痕痕迹形式主义

王要峰 顾林元

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日前,中纪委机关报再度发声:“痕迹主义”迷失干部工作方向。可见其危害不容小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一、警惕“痕迹主义”助推形式主义,自觉注重实效

近年来,“痕迹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方法被军地各部门广泛引入使用,通过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实时记录和反馈工作进展,起到了压实责任、推广经验、跟踪督导,确保工作高效落实的作用。但若一味追求留痕,凡事以痕迹评优劣,日常战备、训练、教育、管理不看效果如何,只看各类本、表、簿、册是否统一、齐全,照片、视频、课件是否精美、完备,无疑会背离初衷、走向反面,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推波助澜,变成“痕迹主义”。

光留痕不落实是形式主义,之所以出现,一是政绩观不端正。部分机关干部习惯于盯着上级看、围着领导转,对下指导搞自我设计、自我循环,高高在上布置工作,而对基层官兵所思、所忧、所盼缺乏感知。借助搜集的材料搞指导,无异于使用老鼠设计的捕鼠器,到基层检查调研自然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只能走马观花,看见什么查什么,什么好查查什么,各种“痕迹”便成其显示存在的“救命稻草”。二是评价机制不科学。机关不考虑各单位接受工作的态度、部署工作的速度、推进工作的力度,单纯以工作留痕为指标进行考核,为了迎合检查,基层必然会避重就轻,不惜花费大气力搞形式、整材料、造数据,助推形式主义滋生蔓延。

落笔不等于落地。立说立行,立查立改,才能务求实效。首先要转变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实行面对面指导,经常开展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的特点规律,认真研究基层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下基层、知基层、懂基层中提高决策质量,推动工作落实。其次要优化考核设置。厘清工作留痕与“痕迹主义”的界限,坚决摒弃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的做法。把官兵的真心点赞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将日常监督、临机抽查、官兵满意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层面印证、多标准评判。

二、警惕“痕迹主义”虚化责任意识,自觉担当有为

“痕迹主义”如同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它让工作停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看起来声势浩大格外重视,层层叠叠卓有成效。实则机关检查基层,听准备好的汇报、看整理好的资料、走安排好的路线,凸显机关指导有方;下级哄骗上级,把想法说成办法、把办法说成特色、把特色说成经验,且有各类资料留痕,反映基层工作灵活,上下都很满意。“痕迹主义”之下,政策不落地,工作不见效。循环往复,机关基层回避矛盾、淡化责任的问题就会愈加突出。

责任意识缺乏,究其原因,一是担当意识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并带头示范,以上率下。但有的思想作风不正,怕伤“羽毛”,来了工作上推下卸,看到问题熟视无睹;有的工作作风不实,拈轻怕重,遇到困难绕道走,碰上棘手问题怕沾手;有的领导作风不好,怕吃苦头,只想空调房不想训练场,只想拍板决策,不想摸爬滚打。二是担当能力缺失。特别是部分基层干部,训练抓不好、教育不走心、管理不入流,静不了心、稳不住神,能力不强摆拍在行、水平不高作秀有招,工作中执行走偏、落实走样。力求多“留痕”,既可以让“担当作为”有据可查,又能在出乱子时逃避问责。

敢于担当,决不能空喊口号。作为干部,首先要敢担当。“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担责不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担事不躲,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观;担难不怯,敢于直面矛盾,创新求变,攻坚克难;担险不畏,不因噎废食,缩手缩脚。其次要有能力。有能力才能真担当。必须下大气力苦练内功,善于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观察分析问题,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结合演训任务练谋略、练战法、练技能,增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警惕“痕迹主义”伤害官兵感情,自觉纠偏正向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面对多个“上级部门”,为得到肯定,基层每项工作都要精心准备,为得到上级肯定,留足资料备查。难怪有的基层干部说:在工作开始像是“沙和尚”,有多少担子都得扛;中间像是“孙悟空”,再强的妖怪都要打;最后像是“猪八戒”,什么功劳都与己无缘。为确保每项工作、大小检查都能抱出几大档案盒材料,战士抄坏了手、干部憋坏了脑。一年到头,看看与战斗力提升几乎没有关系的一堆堆材料,想想熬夜加班年假不休、妻儿老母的埋怨,官兵伤透了心。

分析原因,一是工作理念有偏差。邓小平曾讲:“检查我们党和党员的工作,不能只以‘努力’二字来衡量。……另一种是工作看起来忙得很,但是违反了政策,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党的声誉。”“痕迹主义”增加基层工作难度,浪费时间精力,官兵难免反感、质疑。二是率先垂范作用不明显。问题在基层,根子在机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机关领导跳不出惯性思维的窠臼,热衷于考背题、查笔记、看报道,基层官兵就很难从“痕迹主义”中解脱出来。

对此,首先要强化官兵为本的理念。一切工作回归以官兵为中心这个初心,畅通官兵监督渠道,对“痕迹主义”苗头及时发现、从严从快处理,包括“痕迹主义”在内的一切形式主义自然无地存身,求真务实的好传统好作风便能发扬光大,官兵才能更加坚定信党爱军的信念和信心。其次要强调领导带头抓整改。剔除不必要的“痕迹化”检查,把对象相同、内容相近、标准相似的基层台账“合并同类项”,严格控制各部门通过非正式渠道向基层下通知、提要求,从源头上杜绝“痕迹主义”。

四、警惕“痕迹主义”销蚀强军之基,自觉练兵备战

时代在变,战场在变,但军人的主责主业始终没有改变。面对时代大考和主席“胜战之问”,全军官兵群众性练兵比武开展得如火如荼,欣喜之余却也发现:议训会频繁了,没问题也要讲三五分钟,否则就是不重视,也不便于记录;考核、出勤登记统计项目多了,实际参课、参考率却降低了,否则表格填不完;贴近“实战”的教案多了,管用实用的却寥寥无几;训练时间变长,却不见训练难度强度增大,只见官兵笔记本越记越厚。“不明于急务,而从事于多务、他务、奇务者,穷困灾厄及之。”前车之鉴犹在昨日,能打仗、打胜仗的真本领,非真刀真枪无法练就。凡此种种,无异于自毁长城。

光鲜外表,掩饰的是矛盾问题,丧失的是未来战场的实战能力和胜战机会。问题显而易见,一是战斗力标准树得不牢。战斗力标准之所以在有的单位和部门变成多个标准,归根到底是备战打仗指挥棒没有真正立起来,没有触及灵魂、拷问灵魂。如果各级干部仍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打起仗来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二是用人导向树得不正。“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打仗需要真本事,一旦那些以“痕”造“绩”、以“迹”求“升”的干部受到重用,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只有始终聚焦备战打仗,真正具备打赢能力,才能慑有效果、谈有砝码、打有胜算。首先要坚持中心居中。坚决把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当作第一要务,坚决杜绝事务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多组织实打实的战备拉动,少开展空对空的检查调研;多组织紧贴实战的比武演习,少开展内容空洞的活动整顿;多组织官兵研究作战打仗,少让官兵抄写各种笔记。把官兵从繁琐的资料、笔记、迎检中脱出身来,全力投入到战备训练工作中。其次要鲜明用人导向。适应新时代练兵备战需要,把聚精会神想打仗、钻打仗、有潜力的干部选准用好,把各种表彰奖励向抓主责主业、实绩突出的官兵倾斜。让兢兢业业的“黄牛干部”得到重用,让热衷作秀的“孔雀干部”失去市场;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亮“绿灯”,对慢作为、不担当的干部亮“红灯”。坚决杜绝“痕迹”决定“帽子”的情况发生。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备战打仗的积极性、创造性。

猜你喜欢

留痕痕迹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生命痕迹
刘孔喜岁月留痕系列作品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