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斗精神心理内涵的建构机制及启示

2019-12-08陈立华

政工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官兵军人态度

何 毅 陈立华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战斗精神心理内涵的生成过程和相关影响机制,并据此设计和实施各项措施,能使战斗精神培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科学和高效。

一、战斗精神心理内涵的建构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战斗精神的核心表现是不变的,即习主席所说的“军人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或民族战斗精神的具体表现虽然有所不同,但核心表现都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军人血性。战斗精神的心理内涵不是外界强行灌输的,而是由官兵自身主动建构生成的。不同时代的官兵会基于自身状况和所处环境,对需要表现出战斗精神的环境给予一种解释和假设,进而不断将个人经验与之对比,使之合理化,从而主动建立起战斗精神之于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主动的、对战斗精神的内涵赋予意义的活动,就是心理建构过程。军人的职业化实质是一种再社会化,即重新学习掌握适应军队生活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形成军人角色。在军人化的过程中,有两种机制既构成了战斗精神生成的大背景,也大大促进了战斗精神内涵建构的进程。

1.正向态度的预发机制。所谓正向态度,就是说官兵对战斗精神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并在总体上倾向于表现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奉献的行为。由于态度与精神大多数时候指向相同,即对战斗精神持正向态度的军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战斗精神并表现为行为,这就是战斗精神正向态度的预发机制。把态度和精神两者关系比喻成一个引弦待发的弓的话,满弓状态就是正向态度,那支箭就是即将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预发机制包括“预”和“发”两部分。“发”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和特定情境下,战斗精神得以激发并表现为行为。“预”则是对战斗精神正向态度的培育和生成过程。从战斗精神的培育来看,“预”的过程更为重要。在战斗精神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在官兵的军事生活中使其多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感,这样才能奠定战斗精神和行为的态度基础。十八大以来,我军建设大踏步地前进,极大地提升了官兵的积极体验,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和荣誉感,这就从大环境出发有力地促进官兵对战斗精神正向态度的形成。

2.军人自我的核心动力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战斗精神的生成与行为表现是由内部动力系统驱动的,包括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价值观的主导等。其中,以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自我意识最为重要。自我又称自我概念或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军人自我意识就是指将自身存在认知和体验为军人。影响军人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提升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军人对自身在从军过程中的成败经验的反省。很显然,成功的经历和体验越多,其对军人角色的认同就越深。第二,透过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他人对自己作为军人的评价越高、越肯定,同样会促成自己对军人角色的认可。第三,通过与所处文化环境的互动和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军营文化环境越充满战斗氛围、军人群体的士气越高昂、组织制度对战斗行为越激励,身处其中的个体越能将这些与自身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鲜明的军人自我意识。战斗精神培育必须注意在军事工作中使官兵充分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尽量帮助其建立包括战斗精神与行为在内的军事活动对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兵之初和官之初阶段,这些做法尤为重要。

二、战斗精神生成机制对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的启示

从战斗精神生成的心理过程与机制出发,在开展新时代战斗精神的培育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时代战斗精神的激发应以满足官兵更高层次的需要为基点。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广大官兵展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各级更需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官兵施展才华,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官兵真正从工作的完成中体验到自身价值感,才能真正对军事职业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更加坚定从军之路。

第二,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应做到“硬化”与“柔化”相结合。战斗精神培育的“硬化”过程,即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锻造战斗精神;“柔化”过程,即在军事工作和军营生活中使官兵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整个过程犹如好钢出炉前的淬火加钢过程,硬化为“锻”,柔化为“淬”。我军历来强调军事训练“严”字当头,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任务更光荣而艰巨,需要广大官兵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果没有从军事活动获得积极和正向的情绪体验,所有的军事任务和严格要求对官兵而言只会转换为外在压力,使军事训练不可持续。而官兵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既来自任务的成功完成,又与周围人际环境特别是团队士气关系密切。因此,部队管理者既要科学组训,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以身作则,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团队环境,努力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时刻感到被关心、被支持、被理解,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体验。这样,官兵会更加认同周围环境和各种训练任务,从而增强抵御艰难困苦的能力。

第三,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军人自我的形成上。这既是由军人自我对战斗精神的核心动力机制所决定的,也是由青年官兵对战斗精神意义建构的基础是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所决定的。着眼于军人自我形成来培育新时代战斗精神,首先要让官兵在执行各项任务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成功经历和体验越多,其对军人角色的认同就越深,也越容易具备和表现出战斗精神。其次,各级领导要及时评价官兵的积极表现,增加其自我认可。还要看到,形成军人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上述因素外,军人自我的形成还受到宣传教育、仪式影响、形象塑造和环境熏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培养优秀的军人自我是系统工程,也是生成新时代战斗精神核心来源,需要从各方面共同努力,使官兵真正在内心认同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以及现代军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内化军人职业要求和行为准则,长久地保持朝向战斗精神的正向态度,从而适时表现出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猜你喜欢

官兵军人态度
军人母亲
祖国我是你的军人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