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

2019-12-08尤柯柯

政工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官兵心理学

尤柯柯

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从研究少数人的心理疾病转为开发所有人的积极心理品质。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部队心理服务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对官兵心理健康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遵循。

一、当前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从积极心理学理论与要求来看,当前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价值目标上存在偏差。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化解,但是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是以“心理问题”为主。这样的教育模式将工作的目标定位在问题取向上,忽视了官兵积极的情绪体验、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人为造成了官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和抵触情绪,给心理服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部队开展的效果,进而会阻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二)内容上缺乏积极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更多从心理“病例”出发来阐述如何应对心理问题,衍生在教学中就形成各类解决问题模式。比如讲授人格发展、意志力培养、情感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良好行为的培养等官兵发展中普遍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讲授中往往脱离了官兵丰富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个体差异,教条式地引导官兵以相同的模式对待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列举的问题大多是消极的,而非积极的引导,会让官兵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贫乏空洞。患有心理疾病的官兵是少数的,大部分官兵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非仅仅指导被动预防心理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层面上缺乏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很难做到贴近官兵真正的需求。这种偏重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忽视理论知识在个体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难以真正促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心理学知识相对欠缺。一方面,从事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中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专业人才缺乏,不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中视角偏狭、理论研究浅而无创新、应用与实验跟不上、缺乏领军型的学术典范和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在部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中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少、兼职的人多,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教育和培训,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咨询实践技能欠缺,很容易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来搞,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部队官兵对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受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官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仅限于有心理问题的官兵群体,只要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生活中最糟糕的事情,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积极的心理体验。比如,在学习、训练中取得进步,产生拥有各种军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自豪感与积极性;体验生活带给自己的幸福、欢乐、满意、仁慈、慷慨等积极方面。因此,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树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培养官兵积极的心理感受,消除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识,自觉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常见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完善自我、和谐身心、健全人格。

(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不够。如何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在部队推广积极心理学理论,探索形成符合我军官兵心理特点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提高翻译国外积极心理学著作的质量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创新。

三、遵循积极心理学理论与要求,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很多积极特质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从而为培养健康优秀的官兵和团队提供了诸多思考。

(一)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增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单是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治愈官兵的心理疾病,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官兵怎样解决问题、充实快乐的生活、增进心理健康、实现个人潜能。所以,部队应开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断改革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体系为主阵地,以课外实践活动为支撑,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为辅助,达成“教”“学”“做”合一;结合官兵的心理特点,通过在学科中渗透,在活动中体验,使官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建设能满足官兵多样化需要的心理素质课程群;培养官兵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官兵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

(二)运用多样化的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增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为了让官兵具有深刻的心理体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一是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重在引发官兵的主动思考,通过思辨、讨论、对比、演讲等广泛互动参与的形式,活跃所有官兵的思维,充分凸显官兵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学习成为自主建构心理的实践过程。二是案例式教学。选取的案例不再是某类心理问题的代表,而是怀抱积极信念乐观生活的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现实性和拓展性。通过案例的示范作用,启发官兵的自我探索,挖掘自身潜能。三是体验式教学。真实、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激发官兵心理的内化机制,在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触及官兵内心深处的共鸣,促进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四是自助式教学。自助式心理训练,通过角色扮演、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法等增加官兵心理体验;自助式心理辅导,让每一个官兵在寻求辅导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自助式心理暗示,通过自我对话、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激励,战友之间可以通过接纳、欣赏、肯定、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自助式心理社团,心理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官兵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培养官兵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官兵积极的心理品质。首先,主张发展正性情绪状态。引导官兵去关注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保持主动探索世界,追求新经验新兴趣,满意地对待自己的过去,快乐地享受现在,充满希望地面对将来。其次,建立积极的心理机能。一是自我接纳,对自己持肯定态度,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陷;二是确定生活的目标、信念,在生活中有目标和方向感,感到现在和过去的生活都有意义;三是有环境控制感,感觉到有能力管理复杂的环境,选择或创造适合个人的环境,善于承担生活中的责任;四是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能独立地、内在地调节行为,能抵制社会压力对思维和行动的影响,用个人的标准来评价自我;五是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有持续的发展和潜能实现的感觉,对新经验开放,不断地感觉到知识和效率。再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通过培养官兵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让官兵更多地体会部队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让官兵的心理发展更健康、更美好,有益于为部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官兵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