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探讨
2019-12-08刘生财张宁宁林玉玲程春振陈裕坤张梓浩赖钟雄
刘生财,张宁宁,林玉玲,程春振,陈裕坤,张梓浩,赖钟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
植物组织培养是发展于20世纪初的一门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植物品种改良及选育、离体快繁、脱毒苗繁育、加速育种进程、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产物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我国各地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植物组培技术发展更加迅速,植物组织培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2]。为了能够使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贯穿于教学中,该文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基地及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展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了更深刻认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综合素质。
1 改革举措及成就
1.1 优化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每种培养类型或应用领域作为一个章节进行阐述。其中多个章节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是从基本操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只是不同的培养类型所采用的具体参数有所差别而已。所以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整体着眼,合理规划相似章节讲授的内容,避免相同内容多次重复,同时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如在讲解单细胞培养时,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及转录组测序相关内容引申进来;讲述细胞悬浮培养应用时,将本项目组在苋菜愈伤组织生产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次生代谢产物[3-4]取得的最新进展融汇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懂得该课程的应用。
1.2 提升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和技能,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不断提升和改进教学手段。在讲述花药培养一节时,使用多媒体播放花药培养操作视频,使同学们在视觉上直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和注意细节。在讲述植物器官培养时,结合一些题目,让同学更好的掌握相应知识点。课堂授课效果很好,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很高,以前容易出错的内容,学生们都能够很好掌握。
1.3 完善实验教学
考虑到组培材料生长发育时期与上课时间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矛盾,会根据组培材料的发育阶段确定上课时间及相关教学内容。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依托福建农林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基地,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完成实验,创建了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系统的掌握了实验技能。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竞赛,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索性实验,将实验内容结合到相关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在2019年,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福建省级2项。积极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近3年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5篇以上。
2 结论
通过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等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和建设,特别是优化了内容、提升了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等环节,让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了更深刻认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