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2019-12-08高光健戴云海通讯作者郑文强杨继文葛俊亮陈晓磊
高光健,戴云海(通讯作者),郑文强,陈 青,杨继文,葛俊亮,陈晓磊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核医学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在国内大约占所有淋巴瘤的40%。DLBCL一经发现时有30%为早期(Ⅰ期、Ⅱ期)。一直以来标准剂量增强CT都作为DLBCL分期的首选检查手段,扫描方式为140kV,300mA,诊断标准主要通过病灶大小、形态及强化方式。而PET-CT主要通过18F同位素标记在脱氧葡萄糖上,进行全身功能成像,再通过120kV,80mA的低剂量CT提供解剖学定位。PETCT辐射剂量较增强CT明显降低。
本项目拟对早期DLBCL低剂量PET-CT检查与标准剂量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评价低剂量PET-CT检查对DLBCL精准分期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抽取观察对象60例,均确诊为DLBCL患者,研究进行时间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6.5±1.6)岁;纳入的观察对象符合以下标准[3]: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神志清晰可接受相关项目调查;③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以下患者[4]:①有精神疾病,沟通困难;②身体非常差,并且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③年龄较大难以评判健康管理效果的患者。
1.2 方法
收集所有临床资料、对符合条件PET-CT显像和增强CT图像进行原始数据处理、测量病灶的大小、体积、形态学特征,记录病灶的个数及位置,在进行分期。
①PET-CT扫描:采用西门子Biograph 64 mCT机进行多床位模式扫描。CT扫描方式为120kV,80mA。所有患者均禁食6h以上,注射前安静休息30min后测血糖,血糖控制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药物剂量3.7MBq/kg(0.1mCi/kg),经肘静脉注射,避光平卧休息40~60min后行检查。18F-FDG由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供应,18F-FDG放化纯度≥95%。
②增强CT扫描:扫描方式为120kV,300mA,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100~150ml(根据患者体重)碘对比剂,注射速度4~4.5ml/s。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影像学分别显示病灶数量,淋巴结浸润范围,结外浸润范围,对每个病灶进行病灶体积、代谢体积测量,图像由两名以上具有核医学及影像学阅片经验的医生独立阅片。对两种检查不相符的病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①活检取得病理。②化疗中期、后期进行PET-CT随访,判断病灶性质。③通过体格检查、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提供依据。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均要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表示方法:①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再用t检验;②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再用χ2检验。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处理后得到P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ET-CT诊断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58例确诊为淋巴瘤,诊断准确率96.7%,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治疗完成后再次诊断,10例采取手术治疗,2例复发,1例转移;30例采取放疗/化疗治疗,5例复发,7例局部病灶残存。
3 讨论
PET-CT是一种三维立体成像并结合代谢显像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够反映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和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已经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在NCCN等临床诊疗指南中被部分性地引人分期中,疗效评估标准也作出相应修订。一直以来,增强CT广泛应用于评价淋巴瘤的影像学方法。低剂量PET-CT对淋巴瘤分期优于增强CT,本研究中,通过Arbor分期方案对患者进行分期,选择病变仅累及单一的区域淋巴结或病变仅侵及淋巴结以外的单一器官(Ⅰ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1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Ⅱ期)患者60例。根据检查结果,PET-CT诊断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58例确诊为淋巴瘤,诊断准确率96.7%,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治疗完成后再次诊断,10例采取手术治疗,2例复发,1例转移;30例采取放疗/化疗治疗,5例复发,7例局部病灶残存。
综上所述,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分析疗效的评判标准之一。